高校课堂教学初探

摘 要 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两个方面。首先教师要发挥教的作用,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更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观念;其次教师需要教学设计,在教之前;思考好教学生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教?教师还要注重教学过程,思考怎样的教学过程才能促进学生的学;最后要教师创造课堂文化,促进师生共同进步。本文是对在高校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对教与学的思考与启示,旨在提升高校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教学理念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课堂文化

中图分類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大学》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高校开展教学工作,对与教学的思考很多,在对于高校教师立德树人上,感慨颇多,收获颇多。以德贯穿教育,以善培育学生。

1教育理念

在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始终秉持着“教育是传递经验培养人的一种活动”的理念。高校教育需要传递的是“经验”, 从教育哲学层面上来讲,旨在培养学生获得生存的技能。培养人才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生存的技能从现在来看,需要培养学生讲道德,具备一定能力、健康的身体、正确的价值观念等才能在当前社会立足。之所以要强调传递的是“经验”,而不是“知识”,因为“知识”是可以通过自身在短时间内的学习就能获得的,有的知识不一定能立即运用,而“经验”却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历练,对人生产生直接影响。经验包含知识,知识不一定是经验,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在传授一定的知识后,需要给学生传递经验。如何提高学习能力的经验,如何求职的经验,如何顺利通过考试的经验等。我们培养的对象的是人,我们要用人的眼光去看待学生,要以人为本,需要掌握当前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教学,需要关心学生。是人,都会饿,会冷,会疲倦,会有情绪,会有自尊,会有个性等,所以在课堂需要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还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去教育学生。学校开展的是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而不是训练学生,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非常重要。

2教学设计

教学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媒介给学生传递知识或经验,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知识和经验,素养得到发展的一种活动。教学就是需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缺少一方的参与不能成为教学。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和学生互为教学的双主体。这需要教师要发挥教的作用,学生发挥学的主动性。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设计教的方面的教案,还要设计学生学的学案。这样一来,教师有教,学生有学,才是完整的教学。所以备课不仅是备教材,还需要备学生。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就要做好教学设计,需要思考教什么给学生?为什么要交这些东西?怎么交?教学设计需要思考清楚这三个问题,然后开始。也就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对教学目标的确定,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的选择与设计,以及教学完成后要达成什么教学效果。做好教学设计,是开展教学的重要步骤。

3教学过程

目前大多数高校教学过程需要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学生有的在上课过程中低头做其他事情,一方面反映他对课堂不感兴趣;一方面体现他有这种不良习惯,需要教师进行矫正;一方面需要教师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可以利用视频播放,趣味故事,幽默故事,时事政治,身边的趣事等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度,在通过趣味引入当前课堂。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迟到缺旷问原因,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关注度,利用表扬好行为的方式强化好行为发生的频率,弱化不良行为。对于上课开小差的同学,可以用提问题方式提醒或者惩罚,杜绝不良行为的发生。教学过程可以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现状导入,慢慢进入课堂,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学习与生活现状,用经验和知识解决学生存在的学习和生活的疑虑,关心学生,促进良好师生关系。过程是教学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没有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无法实现,没有一个好的教学过程,教学目标很难完整达成。

4课堂文化

课堂文化是一种艺术,不同教师塑造不同的艺术。课堂艺术是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课堂文化。比如,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是否积极回答问题?对这门课的态度,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等等。有时候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理解学生,学生也会理解教师。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一种信任感后,学生课堂上不会出现不良行为。在我的课堂,以德贯穿,强调道德,强调德为先,以善培育,做到至善,“百善孝为先”,从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做起,“德”、“善”是每节课都需要提到的,当作一种上课常规来抓,包括一次作业,包括为同学做的一件小事,课堂表现中理解同学,遵守学校规定。课堂文化需要教师以身作责,从情感上,用现实经历,用自身经历等去感染学生,学生能感同身受,能体会,能理解,信任教师。一旦信任建立,学生会避免很多不良的课堂行为,课堂文化会逐渐得到发展。良好课堂文化的建立,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 黄甫全,王嘉义.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 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4] 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罗康,张阅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6] Ralph W.Tyler.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M].Prepared.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