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独立院校体育教师倦怠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摘要:本研究确定了导致黑龙江省独立院校体育教师倦怠的影响因素,包括社会因素、学校因素、职业因素以及个人因素等。采用当前国际上被认为最公正、应用最广泛的职业倦怠测量工具《马氏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简称MBI),对哈尔滨市几所独立院校的体育教师进行的职业倦怠情况测试,并用SPSS14.0进行统计分析。

关键词:黑龙江省独立院校;体育教师倦怠;现状;影响因素

作者简介:于卓(1981-),职称:讲师,学历: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前言

职业倦怠最早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于1974年提出并引入到心理学领域的。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体育教师作为担负教育与学生健康中流砥柱,面临着这一系列的变革,伴随着独立院校的兴起,部分高校体育教师逐渐产生了工作倦怠心理。这种心理将直接危害高校教师的身心健康,影响高校体育教师的形象,影响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高校体育教师工作倦怠是指高校体育教师对工作时不认真不负责任的心态,是教师在长期大环境压力下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负面状态。本文通过对哈尔滨市江北几所独立院校体育教师工作倦怠的调查研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较为深入地分析,以期为高校体育教师工作倦怠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依据。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黑龙江省独立院校体育教师倦怠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2.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

3结果与分析

3.1职业倦怠的概述

美国的弗鲁顿伯格于1974年首次描述与界定职业倦怠这一现象,他用“burnout”一词来描述那些服务于助人行业(helping professions)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而体育教师自身的人格特点也是职业倦怠重要成因。

高校体育的职业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研究发现,体育教师职业倦怠主要出现在从事一线的从教人员身上,体育教学大都在室外进行,经常与学生打交道,属于情绪性工作, 工作热忱容易逐渐消退,进而产生对人漠不关心长年精力耗损,工作负荷较重以及对工作的倦怠。这种职业特点极有可能使体育教师的体力心理能量在长期的奉献过程中消耗过多,继而出现职业倦怠。

3.2黑龙江省独立院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

3.2.1不同性别职业倦怠的比较

表1 不同性别职业倦怠的比较(n=200人)

在表1可以看出,男教师的情绪衰竭的人数高于女教师,但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由此可以得出,男性感情比较粗犷,对学生的耐心不如女教师。个人成就和福利待遇男性与女性的人数均等,可见教师教书育人的同时也要承担社会的压力,对事业都积极向上,有时往往由于工资等导致积极性下降,建立现代化薪酬管理体系,以确保薪酬系统的公平、公证性。人格解体上男教师低于女教师但在显著差异上没有明显变化,而女教师更加容易情绪化。

3.2.2不同教龄职业倦怠的比较

表2 不同教学年龄职业倦怠均值比较

从表2不同教龄均值对比分析,可以得出,随着教龄的上升,呈一种递增趋势。1-5年均值为2.720,在这个范围内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工作环境、福利待遇等。说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就业竞争压力不断加大,更多的是看重一个人的能力,注重人格与品德,而不仅是一张文凭。

由此可见刚刚参加工作的教师年轻工作热情高,易与学生交流,情绪衰竭状况低有关。

3.2.3不同职称职业倦怠的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教授、副教授体育教师的倦怠总分及其显著地(p<0.001)高于讲师职称的教师,讲师职称的教师的倦怠总分显著地(p<0.05)高于助教级职称教师,而均值上恰恰相反,可见职称高,各项福利待遇也随之升高,教师的倦怠也相应下降。

3.3黑龙江省独立院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

通过笔者的调查与研究发现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有三方面: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通过个人因素的研究;教师的性别、年龄、工作年限、婚姻状况、教龄、教育过程、教师经验、对于教学的情感等等都将对教师的职业倦怠产生影响。从社会学的角度,社会变化带来新要求和高期望。随着大众体育意识明显增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关心体育,热爱体育的人愈来愈多。教学改革也是加大体育教学方法的研究,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从学校的角度,加大学校的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的投入,重视学生的健康,加强健康教育,从一点一滴做起。重视体育活动,这样体育教师倦怠会呈降低趋势。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消除,可以将自我与职业的和谐统一、社会与职业的统一、学校与职业的统一相结合。同时强有力地推动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

4.2建议

4.2.1加大教育资金投入,为体育教师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4.2.2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4.2.3健全学校的教学体系,加强教师的培训。

参考文献:

[1]赵玉芳.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J].心理发展与教育, 19 (1): 80-84.

[2]李江霞.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J].教育科学,2003, 19: 62-64.

[3]王晓松,周莹.运用激励机制消除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2(4): 44-45.

[4]黄桂芳.教师职业倦怠的自我心理调试[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5(6): 4-6.

编辑∕高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