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构建和谐氛围

摘要:当前,地方高校要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构建和谐教学氛围十分必要。要构建和谐教学氛围必须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以及学校自身入手,着力提高教师的素养、促成学生正确学习观念的养成及学校各种设施设备的完善,从而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力推动和谐教学氛围的构建。

关键词:和谐;教学氛围

一、和谐教学氛围的内涵

教学氛围(teaching atmosphere)也称教学气氛,它是指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情感、情绪状态,包括师生的心境、态度和情绪波动以及教学秩序等。学校中的教学氛围主要侧重于课堂教学氛围,它是在课堂教学情境的作用下、学生需求基础上产生的情绪、情感或状态,反映着学生对“教”与“学”情境的反应及投入学习的态度和程度。教师课堂教学中的情绪、状态和所教授的知识内容、教学的手段和方式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就高校的课堂而言,和谐的教学氛围应有学生对教师的崇敬,对知识的渴求,对课程内容的浓厚兴趣,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并能积极的参与和配合教师的教学;教师则呈现高度的情感投入,精心、充分准备教学的内容、手段、方法,能有效传递知识内容,形成良好的互动,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需求,保证教学处于最佳状态。

由此可见,影响教学氛围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就教师而言,教师的教育理论、教学观念、人格品质、职业道德、专业素养、对教材的理解能力、备课的精细程度、教学手段与方式方法的多样化运用、教学的艺术以及情感的投入等因素,都会对民主、和谐教学氛围的构建有影响。而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生师关系、参与状况等学生自身因素也会对教学氛围带来很大影响。此外,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习环境、教学设施设备、制度建设、管理方式、教风与学风等,也是教学氛围建设不可忽略的影响因素。

二、当前地方高校和谐教学氛围构建之必要性

就当前部分地方高校而言,和谐教学氛围缺失,主要在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以及学校的客观现实方面有如下不良表现。

(一)学生厌学

一方面是学习目标不明确,如地方高校一些学生认为自己上大学的目标已实现,但却不知道上大学到底要学些什么。另一方面是学习态度不端正,有部分大学生有 “停下来歇歇”的想法,学习上存在倦怠心理;有的因被录取到非理想的院校或专业而感到失望、后悔并丧失学习动力;还有的发现近年就业形势严峻,认为读大学前途渺茫,以致没有任何学习动力。此外,地方高校大部分学生只注重专业课程的学习,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等公共或通识课程不重视,认为它们没有什么价值,逃课、上课玩手机、看其他书籍、做其他课程作业等是常有现象;一些学生欲为今后就业增加资本,把宝贵的学习时间花在考证方面,导致学业荒废。再者,学生学习只为毕业,不少大学生只求课程期末测评60分就万事大吉,更多时间则沉溺入兼职、恋爱、玩耍等方面;有的大学生看似兴趣广泛却缺少一专多能的训练,最终难以成才。

(二)教师敷衍“教”

一是专业素养欠缺。不少教师没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对自己的专业知识缺乏不断提升的兴趣与行动;没有敬业精神,不深入研究教材内容,不精心备课,直接从网络上照抄别人的教案,照本宣科。

二是教学方法单一。部分教师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注重知识点讲解的深与精,一味满堂灌,缺乏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不注重学生的反映特别是厌烦情绪,认为只要知识点面面俱到地讲解即完成任务。

三是人格不健全。有的教师心胸狭隘,对学生的质疑、挑战、批评往往予以讽刺挖苦甚至谩骂,形成紧张、敌对的师生关系。有的教师常常把因家庭、同事等所产生的消极情绪带入课堂,板着面孔给学生上课。还有的上课扯闲话,大部分时间说与教学内容毫不相干的琐事。

(三)学校管理难到位

一方面,学校环境的不理想。譬如,学校周边网吧、歌舞厅、夜宵摊等众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学习地点只局限于教室、图书馆与宿舍。另一方面,用于教学的设施设备不足,如设备的陈旧、实验器材的简陋与匮乏、图书资料的短缺、网络的不顺畅等。还有就是管理不完善,如对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没有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对师生不良行为的管理不到位,对学生学业检测手段落后等。此外,学校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及校园文化、校风等,都对教学氛围的构建有直接影响。

以上情况表明,当前地方高校的教学氛围存在诸多问题,其原因有来自学生的,也有来自教师的,还有来自学校的。但是,无论原因如何,实现科学发展始终是地方高校的主旋律。因此,地方高校努力构建和谐教学氛围势在必行。

三、地方高校和谐教学氛围构建的主要措施

(一)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契机,努力加强地方高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就是要教育和引导地方高校广大党员干部和全体师生员工认真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在“研”字上做文章,即切实发挥地方高校自身优势,深入学习、阐释、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并实践,不断增强广大师生真、善、美的展现,促使全体师生员工具有高尚的精神信仰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在“入”字上下功夫,如充分利用重要活动、重要仪式、重大节日等各种载体、时机,搭建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广阔平台,建立良好的制度环境,切实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体现在学校制度设计、规章制定等日常工作之中,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良好氛围;在“行”字上求成效,即充分调动地方高校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建设的各个领域,同时地方高校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认真带头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他人、引领风尚。

在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中,各高校应在党委理论中心组成员先锋模范的带领下,全体教职员工自觉养成主动学习、互动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贯穿于学校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促使广大师生员工在提升专业素质、学业水平的同时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二)创新机制,拓宽渠道,努力提高地方高校教师素养

高校教师通过人格的展现和对教材内容的领悟、教育活动的调节、教育影响的控制、教学手法与方式的创新等途径完成文化知识的创造与传播,指引学生身心发展和道德进步的历史使命,最终实现教书育人、培养专业人才的目的。从某种程度上说,高校教师的素养决定着高等教育教学活动的成败,决定着培养专业人才的质量是否过关。

要提高地方高校教师的素养,应因地制宜地采用适宜的途径和方法。例如,贺州学院为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完善教师人格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工作热情,因而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契机,制定并实施了《贺州学院教职工学习进修管理办法》、《贺州学院青年教师导师制管理办法》、《贺州学院青年教师培训暂行管理规定》、《贺州学院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及青年骨干教师遴选管理办法》、《贺州学院教学名师评选暂行办法》、《关于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规定》等,在一定程度为学校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提供了保障。同时,为优化师资结构,学院提供优裕的条件和奖励措施,大力引进具有博士学位、教授职称的教学、科研人才;出资让部分教师以访学形式外出深造以拓宽教育教学视野、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与能力;鼓励和支持教师考博进行脱产学习,并由学校全部承担学费,毕业回校后再奖励5万元等,有力地推动了学院师资结构与专业水平的建设工作。此外,要求教师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自觉完善自身的知识与结构;不断邀请其他高校著名教授、学者来校讲学,促使学校的青年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触及教育研究新领域,学习他人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从而实现教育教学能力的创新。

(三)加强对学生的疏导与教育,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观

地方高校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不良的思想行为表现,并针对其个性特点进行正确思想意识与行为的引导和教育。如对于学习目标不太明确的学生,要注意加强对其人生职业规划方面的辅导,使之明白当前所承担的中心任务。其次,在教学中,重视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加强公共课程的开展,以上海复旦大学研究生饮水机投毒事件、南京航天大学室友命案、南昌航空大学宿舍腐尸案、江苏科大张家港校区大学生命案等为警示,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为人处世等方面知识,让学生不再把公共课程当成“无聊的课程”,进而活跃课堂学习气氛。此外,要设法促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学习的好习惯。最后,要完善学生学习的检测与评价机制,严肃处理多门课程不合格者。对学生而言,就要明确自身的定位,看清未来社会发展的严峻性,做好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从而端正学习态度,采取适宜的学习方法,珍惜宝贵的学习时间,自觉养成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素质学习等良好的学习观念与习惯。

(四)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努力营造现代良好的学习环境

地方高校要大力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一方面,学校要拓展渠道,创新机制,多方面地争取资金来改善各门学科的实验室及其仪器设备,提高实验室的档次与水平,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便利平台的同时增强科技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合理布局校园的学习功能区,完善校园环境的各项设施设备,用“继承、适用、创新”的现代人文校园发展理念,结合院校的实际情况,本着尊重历史、面向现实、展望未来的原则全面打造舒适、优美的校园环境。同时,学校各级领导要把管理责任目标落实到人,加强宣传教育,建立健全各项校园环境管理的规章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实现共同建设校园、管理校园、爱护校园的良好氛围,有效促进和谐教学氛围的构建。此外,为做好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工作,学校首先要加强“远离网吧、健康成长”和“病从口入、健康饮食”的教育与宣传,引导学生尽量不入网吧玩游戏、不进歌舞厅娱乐、不随便购买校园周边无卫生保障的饮食摊点食物充饥等不良习惯;其次,寻求地方公安、治安、城管、卫生监督等部门的配合,定期对校园周边网吧、歌舞厅、餐饮点的安全检查,尽可能地减少人身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大学生生活创造一个安全的校园周边环境;其三,学校及地方相关部门还应严格监督校园周边餐饮点,特别是夜宵摊点的营业时间,以免师生进入休息时间后这些摊点仍在制造喧哗而影响师生的正常休息。

四、结语

地方高校构建和谐教学氛围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是培育良好校风、促进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健康发展的长效工作,也是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基础工作之一。地方高校构建和谐教学氛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地方高校只有从其自身发展的全局出发,坚持不懈地努力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才能为师生创设和谐的学习与生活环境,有效推动自身实现科学发展和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如何建立良好的教学氛围[EB/OL].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view/6ba015ee998fcc22bcd10d83.html.

[2]黄军伟.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N].人民日报,2011-09-01.

[3]叶玲.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营造良好育人环境[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

(作者简介:黄启明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在读博士、广西贺州学院党委宣传部助理研究员;林明系贺州学院副校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