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路径探析

摘要: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较为缺乏,在“双创”教育理念上存在偏差,没有协调好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之间的关系,致使“双创”教育与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教育各行其是。本文以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问题为导向,探索“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促进学生更高质量创业,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质量。

关键词:“双创”教育;融合;专业教育

在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下,“双创”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和国家的战略决策。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最终受益者是大学生,进行“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能有效促进大学生更高质量创业,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质量[1]。探索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有助于激发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激情,有助于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现状

为了了解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情况,笔者以福建9所应用型本科高校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900份,回收有效问卷850份,有效率94%。设计问卷调查问题选项设有关联性密切;有一定关系,但不是很大;没有什么关系;说不清楚这四个选项。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观念不够深入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来看,虽然有53.6%的大学生认为“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关联性密切;有32.6%的人认为有一定关系,但不是很大;有2.1%的人员认为“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没有什么关系;仍然有11.7%的人员对于“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表示说不清楚。可见在当前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中,虽然“双创”教育初见成效,能够促进学生就业,但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对“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定位不够明确,观念不够深入。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参与热情不高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开展“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活动,非常积极参加的占比为46.5%;对此活动反应一般的占比为43.6%;选择没兴趣的占比为2.6%;仍然还有7.3%大学生选择不清楚,并没有去关注这类活动。大学生是“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最终受益者,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参与“双创”教育的相关实践活动热情不高,不利于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育课程设置脱离学生背景

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受益群体是高校大学生,因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创业意识有所不同,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要想达到既定的效果,需要分类引导,因人施策。然而实际情况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育课程的设置脱离了学生背景,没有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不能有效地将专业教育、创新能力与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拓展有效融合,打造创新型专业课[2]。高校只有将“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聚焦到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身上,才能使“双创”教育渗透到日常专业课程教育中。

三、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课程设置融合不足

通过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育主要采取邀请专家到校进行“双创”讲座、报告,或开设一些“双创”类选修课的形式,这些“双创”课程的设置未能与专业课程有效融合,专业课程的教学仍然按照传统模式进行。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有效的融合措施,且执行力不强。而且专业课程设置也没有根据实践性进行调整,不能有效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

(二)高校缺乏完善的“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机构设置

应用型本科高校缺乏完善的“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机构设置,学校以院系管理来进行专业教育,“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效果如何,需要学校多方部门的牵头管理。然而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师与管理部门人员,更加看重教学质量指标与教师的科研成绩,对“双创”教育不够重视。“双创”教育内容相对模糊,没有成立专门的机构来推动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发展,造成“双创”教育无法真正融合到专业教育中促进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四、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意义

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将理论的专业知识实践化,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内涵建设的发展,教学质量工程的提升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升级。与此同时,“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对于大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促进专业知识提前转化为生产实践,增强大学生进入社会的本领大有裨益。

五、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基本准则

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且需要遵循适应性原则、需求导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适应性原则指的是“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时既要兼顾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又要注重教育的实用性,这样才能将创新理念融合到教学的课程中,实现课程教学与实践方案有效融合。需求导向性原则指的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都是为了培养专业人才,既要让高校学生学到专业知识,又要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高校应站在“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二者互补的角度,寻求有效的改革方案,有效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3]。循序渐进的原则指的是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要及时把握學生成长每个阶段的特点,循序渐进,在“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中不断探索与实践,推动“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发展。

六、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探索

(一)加强院系之间的交流合作,创新“双创”课程体系

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应加强应用型本科高校院系之间的交流合作,在“双创”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双创”教育课程设计、专业课程学分要求与教学实践等活动上,要依据不同学科(文理科)的差异性,构建完善的“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培养体系。同时,应用型本科高校应鼓励组建交叉学科设置课程,使课程多样化。同时积极发挥好院宏观指导作用,具体的落实重点放在系一级,给予系在“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更多的支配权,尊重差异,促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多元化的“双创”教育需求,更好地促进“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

(二)第一、第二课堂有机融合,改进传统教学模式

众所周知,传统的教学以课堂讲授教学为主,忽视了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化改革,“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将得不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应强化第一、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有效促进师生的互动交流,增加主观性、探究性题目,引入产学研成果进课堂,采用启发式、互动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三)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双创”融合型师资队伍

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型师资数量严重不足,教学水平也不高。以高校+企业合作为平台,依托“高校骨干教师走出去”+“企业‘双创’双师型人才请进来”的发展模式,建立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融合型师资队伍。高校教师进入企业学习锻炼,提升高校教师在“雙创”教学过程中的实践能力。同时,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加大资金的投入,从社会、企业引进双师型人才,强化高校“双创”师资队伍。高校还可以建立“双创”导师库,有效整合校内外“双创”教师,促进校内外教学资源与实践场所的深度融合。

七、总结

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有助于推动高校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高校大学生创新精神,推动高校教学质量的升级,助力应用型本科高校深化“双创”教育改革,更有助于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教育改革的发展,促进高校培养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卓泽林,赵中建.高水平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及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16(3):64-71.

[2]高文兵.众创背景下的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16(1):49-50.

[3]邵月花.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0):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