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缘社会资本对侨乡社会体育发展的功效研究

摘 要:侨缘社会资本是侨乡社会体育发展的重要区域资源,是侨乡社会体育发展的“输血源”和“动力源”;侨缘社会资本在侨乡社会体育发展中发挥了“第三部门”提供信息资源、经费资源、场地资源、组织资源等重要的历史功效;随着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结构的变化、侨乡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侨缘社会资本对侨乡社会体育发展的功效逐步由昔日的“输血型”向当今的“造血型”转化,秉承侨缘社会资本特殊禀赋的侨乡民营经济、民营企业、侨乡居民成为当今侨乡社会体育发展强有力的物质、人力、组织、信息等体育资源的重要主体。

关键词:侨缘社会资本;侨乡;社会体育;功效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10—1327—03

本研究以泉州侨乡侨缘特征为主线,以侨乡社会体育发展为脉络,以社会资本理论为视角,追溯了侨乡社会体育发展的根源,探索了侨缘社会资本对侨乡社会体育发展的功效,以期解读侨乡社会体育发展创新的“内源动力”和“和谐因子”,为揭示区域社会体育发展特色,促进区域社会体育可持续发展,丰富社会体育发展理论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1 社会资本理论(社会资本及其特点)

社会资本作为经济学术语,传统上被广泛理解为与人力资本相对应的纯经济学概念。自1980年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P.Bourdieu)正式从社会学意义上提出“社会资本”以来,国内外众多学者从工具性、功能、社会组织、文化、社会资源、历史文化等视角对社会资本概念进行了研究。尽管研究的学科定位和视角不同,对社会资本概念的界说有所差异,但其基本意义和指向是相同的。即社会资本是一种社会关系网络,而不是物质性或精神性的实物;社会资本所依托的社会关系是一种合法性的特殊社会关系,这个特殊的社会关系是社群内长期互动所产生的互惠、信任等文化规范的凝聚,资源、信息、社会支持等可以借助这个社会关系运动;社会资本能够为社会关系网络内的行动者带来便利和利益。

社会资本具有依存性、无形性、公共性、区域性、历史性、功能性、工具性等特点。社会资本的依存性指的是社会资本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不能离开个人而独立存在。社会资本的无形性指的是社会资本是一种能感受到,却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社会资本的公共性指的是社会资本具有公共物品的特征,社会资本是关系人共有的一种社会结构资源,任何人均无法独占。社会资本的区域性指的是特定区域的特定文化传统塑造人们之间特定的信任关系、价值理念、信仰和行为范式,使得不同区域社会资本表现出的存量和类型不同。社会资本的历史性指的是由于生产力和主体需要层次的不断提高和改变,社会资本的构成会随时间而变动,在特定区域、特定的时间总会存在一个恰当的社会资本水平和构成。社会资本的功能性指的是社会资本对社会组织、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社会规范等都具有功能性效应,功能性效应是社会资本的本质特征。社会资本的工具性指的是社会资本能够为结构(关系网络)内行动者提供便利,工具性效应是社会资本的根本属性。

2 侨缘社会资本的形成

泉州是福建省乃至中国传统家族制度最为兴盛和完善的地区之一,家族文化始终是泉州传统文化的固有成分。泉州一带原是闽越族人的聚居地,从西晋开始到宋代,逐渐成为中原人士的迁徙地。移民社会固有的血缘性、聚居性、农耕性、自给性、封闭性、稳定性等构成了泉州传统村落(地域)家族文化的重要基质。特别是入明以后,由于地理环境和政治因素,由于宋代闽籍理学大师朱熹精心设计的祠堂、祭祀、家礼、家法、族长等家族制度,由于泉州地域特殊的生产、生活、岁时、人生习俗和民间信仰等民间风俗——家族文化基质的重要载体等因素,促使泉州家族制度在入明以后进入全盛时期,并在各个历史时期发挥着生存、维持、保护、绵延、族化和文化的家族文化功能。侨乡特殊的历史背景所形成的兴盛家族文化,血缘、宗缘、地缘的关系基石,使得泉州社会人际关系表现出特有的由“亲”而信的情感、互惠(互助)、合作、价值观念的融合等内在的文化规范,“家族型”、“宗族型”、“乡土型”迭加生成了泉州社会传统(先赋)社会资本的“文本”基础。

侨乡是中国近代伴随着海外移民而形成的特殊的社会区域。泉州人旅居东南亚始于唐,历宋、元而兴盛于明清。几百年来,泉州人出国潮经久不衰,数量之多,分布之广实属少见。侨民、侨眷、侨属、侨汇、侨资、侨业等成为泉州特殊的地域特色。徙居海外的泉州人,在相携出洋过程中有血缘关系的族亲往往结伴而行,并集中移居于某一地区居住。为了加强宗亲的联系与团结,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普遍建立了以亲缘、地缘为基础的宗亲会、同乡会等,以及随着社会的变迁而衍化和发展起来的业缘、文缘商会、文会等四缘庞大的华侨社会关系网络。徙居东南亚的泉州人,在原族居地即已深受兴盛的泉州家族文化熏陶,从心理上、文化上、精神上高度认同泉州家族文化,熟悉的地方方言(闽南语)和富有特色的民间民俗礼俗,彼此认同的同质文化和行为契约禀性,使得“情感、信任、互惠(互助)、合作”等文化因素深深移植和印烙到海外华人社会中。与此同时,传统的家族观念,强烈的根脉意识,故土的情感寄托等,使华侨华人长期同祖地的家庭和家族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频繁通过纵向的家族网络和横向的政府网络与家乡发生寻祖寻根、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互动。由此,以侨乡血缘、地缘、业缘、文缘等交织而成的关系为纽带,依靠侨乡浓郁家族文化所具有独特的情感、信任、互惠等内在文化规范,形成了海外华侨与侨乡之间的多重社会关系网络及其嵌入其中的资源,使侨乡获得了中国其他地方较少拥有的强大社会资本——侨缘社会资本。

3 侨缘社会资本对侨乡社会体育发展的历史功效

体育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金、体育场地设施、余暇时间、信息资源等。社会体育具有公益性和社会性特点。因此,必须强化政府保障在“市场调控”的条件下,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基本的社会体育公共物品,满足公民的基本体育需求。同时,依靠市场和社会中介组织、民间非营利组织等所谓“第三部门”来提供“政府调控与市场调控间”所缺失的私人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综观泉州侨乡社会体育百年发展历程,侨缘社会资本在侨乡社会体育发展中发挥了“第三部门”提供信息资源、经费资源、场地资源、组织资源等方面的重要历史功效。

3.1 信息资源功效 侨乡近代体育思想的传播与海外华侨有着密切的关系。辛亥革命爆发使海外华侨对本民族文化表现出强烈的认同心理,开始积极在家乡兴办教育,抗日战争前晋江(今泉州)全县80%以上中小学为侨办学校。受海外华侨的影响,侨校多为新式学堂,采用新学制,文化体育教育得到重视,明确提出了“德、智、体三育并重”的思想。通过增设“体操科”课程,购置各种体育器材,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田径等体育运动项目在侨校得到普及和发展。此外,侨校通过开展

社会教育活动,发动侨胞捐建篮球场,倡导村民参加体育活动,组织“体育联合会”等,推进了近代体育思想在侨乡的传播。

3.2 场地建设资源功效 建国以来,由于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体育资源的非均衡配置、计划经济时代政府一元化财政投资、社会的二元结构等因素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农村乡镇,体育场地设施严重不足成为制约和影响群众体育发展的首要因素。

海外侨胞在给侨乡带来了体育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新项目的同时,还积极参与了侨乡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20世纪50年代原晋江县(现泉州市)有76%的篮排球场是华侨捐资修建的。70年代,华侨除了继续捐资恢复、重修在文革中破坏的体育场所外,还积极资助新体育场地的建设,仅晋江、南安两县侨乡侨校新建的灯光球场就有30多个。改革开放初期至90年代中期,随着寻根谒祖、探亲访友、投资经商海外华侨日益增多,侨胞支持家乡体育事业热情更高,踊跃捐资兴建体育场馆,新建和改建体育馆12座,小运动场55个(全市106个),全市篮、排球场大部分是由侨胞捐资修建的,华侨捐赠成为侨乡体育场地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

3.3 经费资源功效 进入80年代,在各种华侨体育基金会、回国探亲恳亲华侨、海外华侨企业集团等的资助下,许多乡镇村每年春节、元宵节以及一些民俗节日都经常举行各种形式的篮球、排球友谊赛和“杯赛”,组织高水平的全国性和国际性邀请赛。如在南安华侨体育会的资助下,南安市成功举办了6届“郑成功”杯国际篮球邀请赛。同时,这种体育资金配置方式特殊性的浓厚历史根基也为侨乡社会体育发展积淀了良好的“社会办体育”风气和习俗。

3.4 组织资源功效 泉州侨乡体育社团组织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得到侨资资助,由侨乡体育爱好者组织的民间群众性体育社团,如“晋江体育社”、“沪星体育会”、“强华体育会”、“北马体育会”、“晋光体育会”、“泉安体育会”等,50年代以后在侨乡各地先后建立了一大批体育协会,但这些协会都因国内各种原因先后停止了活动。进入80年代,泉州、南安分别于1983年和1985年建立了“泉州侨乡体育协会”和“南安华侨体育会”,在这两大华侨体育会的影响和带动下,在本族、本地域侨胞的倡议和资助下,一些重点侨乡陆续恢复和成立体育基金会,以资助开展和举办各种体育竞赛、修建体育设施。

4 侨缘社会资本对现代侨乡社会体育发展的功效

4.1 场地与经费资源功效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侨乡经济的发展、海外华人经济的崛起、社会关系网络的整合、渗透和扩张,华人经济发展逐渐走向当地化、集团化、现代化、国际化。海外侨胞对侨乡体育设施的捐建主要转向大型体育设施的建设,如晋江陈祖昌体育馆、泉州侨乡体育中心等。与此同时,侨乡乡镇体育活动经费来源呈现多样化趋势,其中非政府性投入占主导地位。2005年重点侨乡晋江11个乡镇77个村落调查显示,侨乡晋江村落开展体育活动经费来源大部分来源于乡镇企业、热心村民和村委会资助,来自政府以及华侨资助村落比例仅占10%左右。一般村落年均体育活动经费3~10万元,个别村落甚至达到50万元。

4.2 组织与信息资源功效 承秉侨乡侨缘禀赋,以共同体育爱好兴趣,以及公益性、非营利性和志愿性为特征的各类侨乡体育协会(注册和未注册)如雨后春笋,在侨乡各乡镇生根扎地。这些多元、多重网络的体育社团组织,作为一种自发民间的侨乡社会体育组织体系,具体承担了基层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在开展常年不断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在社会动员、传播技术、聚集人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这些体育社团组织还积极参与了侨乡体育市场化运作,通过组织策划国际性、全国性的大型体育赛事,以及乡镇、企业的各类公开赛,为自发性社团组织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持续的信息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机会,有效地承接了侨乡社会体育中观和微观的体育社会服务与管理职能。

4.3 心理资源和社会理念功效 由于侨缘社会资本对侨乡社会体育发展的历史功效作用,伴随侨乡人民经济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侨乡民众心理播下的崇尚运动的种子得到催生和良好培育,休闲娱乐、健身保健、乡土情感、社会效应成为侨乡居民的主要体育价值取向,并呈现出稳定的趋向。体育价值取向的稳定性、导向性、选择性、历史性,映显出侨乡居民现代体育价值取向的时代特征和地缘特色,成为侨乡社会体育发展重要的地域心理资源。由于历史文化传承性,在这片具有浓郁文化底蕴土壤成长起来的侨乡居民,其慈善意识、志愿精神、公共服务等社会规范得到不断“深化”和“内化”,无以计数依其自由意志与兴趣爱好志愿参与体育服务的侨乡居民和社团组织,众多慷慨解囊不求私利与报酬的本土精英和民营企业等形成了侨乡社会体育发展的重要地域社会理念。

5 结 语

传统家族文化纽带关系和特殊禀赋的侨缘社会关系是泉州侨缘社会资本形成的基础和条件。侨缘社会资本是侨乡社会体育发展的重要区域资源,侨缘社会资本在侨乡社会体育发展中发挥了“第三部门”提供信息资源、经费资源、场地资源、组织资源等方面的重要功效,侨缘社会资本是侨乡社会体育的发展的“输血源”和“动力源”。

面对侨缘社会资本对侨乡社会体育发展功效的转化,侨乡政府应适应形势的变化,充分发挥侨乡地缘人文优势,在继续做好老一代华侨工作的同时,加强对新一代华侨的感情联络,积极创造能吸引侨资投资侨乡体育的文化环境、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利用体育对外交流平台,以体会友,以体会亲,以体引资,拓展侨乡的体育产业,拓展侨缘社会资本对侨乡社会体育发展的现代功效。

投稿日期:2005-06-13

基金项目:2006年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课题(IE001);福建省高校重点建设项目研究子课题(闽财[2003]890号);泉州市2005—2006年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课题(2005B—YZ02)。

作者简介:许月云(1965-),女,福建泉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注:“本文中所涉及的注解、表格、公式等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