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

2016年12月30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政协茶话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在2016年“我们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完成97个重点改革任务,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还完成194个改革任务,各方面共出台419个改革方案,主要领域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已经基本确立”。同日下午,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强调,“经过3年多努力,一批具有标志性、关键性的重大改革方案出台实施,一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举措取得重大突破,一批重要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成果正在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框架基本确立。”翌日,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同志再次指出,“我们积极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出重要步伐,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各领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已经基本确立。”“四梁八柱”两天内被习近平同志多次提及,一跃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词”。

“四梁八柱”本是建筑学用语,过去的房子一般的都是以木结构为主,采用三开间的格局,由于每个开间过大,需要加上四根横梁和八根柱子以起到一个支撑作用,所谓的“四梁八柱”即由此而来,代表主要结构的意思。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即指各领域能打通关节、疏通堵点、激活全盘,对整个领域改革起到牵引、支撑作用的重点举措。如果把全面深化改革比作盖房子的话,那么“立柱架梁”则是改革这座大厦能否稳固的关键之举。2017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关键一年,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已经搭建,接下来要统筹协调各方面改革工作,增强改革定力,加强改革协同,完善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和办法,把责任压实、要求提实、考核抓实,推动改革落地见效。

一、确立四梁八柱性质改革主体框架的主要表现

从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到2016年底四梁八柱改革主体框架基本形成,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共召开了31次会议,审议通过了198份改革文件,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建等几大改革主线。各领域的“四梁八柱”主要表现在:

经济体制改革抓住阻力大、利益调整难的硬骨头持续攻坚,推出一批标志性、关键性改革举措。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开始形成,经济增长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发展的动力源也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逐步转向创新驱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推进,在适度夸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了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使供给体系更好地适应需求结构变化;金融和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营改增全面推开,强化预算约束、规范政府行为方面取得了突出进展;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利率市场化、人民币的跨境使用以及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也都推出新的实质性举措;国有企业改革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日益完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和重点行业改革齐头并进,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被进一步激发出来。

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不断推进,人大监督制度和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及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和程序进一步健全,统一战线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进一步强化;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全面展开,设立跨行政区划的法院、检察院,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和职业保障制度,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加强人权司法保障机制等具体改革收到了良好效果;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提上日程,重点在整合监察力量,健全国家监察组织架构,形成对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全面覆盖的国家监察体系;群团改革紧紧围绕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这条主线,针对“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等一系列问题,不断推动组织和工作创新。

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稳步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加强建设,聚焦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深入开展应用对策研究,推出了一批高质量决策咨询成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坚持政府主导、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初步建成了包括国家、省、市、县、乡、村和城市社区的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文化体制改革的成果更深更广的惠及人民群众;传统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积极主动适应用户多样性、个性化、分众化的消费需求,实现了二者的优势互补;文化企业改制不断完善,国有文化企业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形成了体现文化企业特点、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

社会体制改革聚焦民生领域的热点难点,推出了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有力促进了社会发展进步和民生改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开始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等人才选拔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了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城乡义务教育资源的统筹分配使教育公平向前跨进了一大步;就业体制改革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二孩政策”在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前提下,调整完善了生育政策,促进了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有效应对了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和老龄化加速的挑战;医疗体制改革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建立科学的价格补偿机制,并推进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解决不少家庭“一人大病、全家贫困”的问题。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坚持“兩山论”和绿色发展理念,作出了一系列生态环保领域改革的重大部署。“五位一体”、五大新发展理念的提出使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打破了简单把发展与环境保护对立起来的思维束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环境保护与发展并不矛盾,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可以共存;生态文明体制“1+6”改革方案的出台完善了生态文明领域的顶层设计,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等制度落到实处,新《环境保护法》的施行,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提供了法律和制度保障,《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进一步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转化落实为生态环境保护的设计图和路线图;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优化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新的贡献。

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紧扣全面从严治党,不断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基本建立起一套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党的建设制度体系。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制定了新的干部选拔任用标准,完善了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规范了干部管理相关制度,进一步落实了领导干部问责机制,为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人才队伍提供制度保障;党的基层组织制度改革致力于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有效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民主集中制建设进一步完善各级党委、政府的运行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有力增强了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能力水平;反腐败体制改革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腐倡廉道路,加强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着力构建起了一套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

国防和军队改革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体制机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战斗力,军队活力显著增强。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格局基本形成;军队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日臻完善,组建了新的军委纪委,向军委机关部门和战区分别派驻纪检组,推动纪委双重领导体制落到实;人民军队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加快转变;军民融合深入发展取得重要突破。

二、确立四梁八柱性质改革主体框架的重大现实意义

2016年一整年,党中央统筹谋划、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继续推进各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从时间和实践成效上来看,“立柱架梁”的工作已如期完成。习近平总书记对“四梁八柱”的反复提及,既表达了对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成绩的充分肯定,也彰显了确立四梁八柱性质改革主体框架的重大现实意义。

各领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的基本确立,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突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各领域的深化改革便开始全方位的铺展开来,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全面发力,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取得重大突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改革受到的阻力不断加大,改革协调推进的难度不断加深,改革成效的落地生根也愈发艰难,需要进一步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找准改革的“牛鼻子”,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落一子而活全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把全面深化改革比作建造大厦的话,这三年是夯基垒台、选材备料、立柱架梁的三年。到2016年底,各领域四梁八柱性质改革的主体框架已定,实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突破。

各领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的基本确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新完善。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三十多年前,改革开放的初衷便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解决社会主义中国的贫穷落后问题,党领导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我国经济实力极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现如今,要进一步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深层问题,就必须努力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由之路,“四梁八柱”主体框架的构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迈上了新的征程。

各领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的基本确立,是增进人民群众福祉的新成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96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就是因为背后有亿万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群众就是我们党的衣食父母,就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一切改革都必須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进入到决胜阶段,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大刀阔斧将改革向纵深推进,财税金融、科技创新、文化教育、司法公开、环境保护、养老就业、医疗卫生、党建纪检等主要领域“四梁八柱”性改革的主体框架已基本形成,改革的成果已越来越多地惠及到最大多数的人民群众。

(责编 / 吴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