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泰州:乡土人才赋能乡村振兴

“真没想到,我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园艺师能获得省级荣誉。”花圃里,刚刚被评为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的张炳华一边修剪枫叶,一边高兴地说。事实上,正是这样一个园艺师,利用一技之长,打造了年产值过千万元的现代“园艺王国”,带动村民走上致富之路。

在泰州市,像张炳华这样身怀绝技、带领群众致富的例子还有很多。近年来,该市积极引导乡土人才将传统技艺技能与现代科技、工艺装备结合,鼓励他们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

充分挖掘开发

培养传承巧工匠

从小喜欢捕鱼摸蟹的朱同林“摸”出了养蟹门道,养出多项全国第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茅山号子”传承人陆爱琴从田头唱到社区,从社区唱到全国,一唱就是30多年……这些手艺人、“土专家”发挥自身特长,带领技艺传承,在乡村振兴路上发挥着巨大作用。

近年来,泰州高度重视乡土人才开发工作,出台《乡土人才“十百千万”培育工程实施办法》,提出打造10家传承示范基地、建成100个大师工作室、选拔1000名“三带”乡土人才、开展名师带徒培训1万人次的目标任务。通过“地毯式”寻访登记,该市摸排出乡土技艺近百种,建立了乡土人才数据库。目前,全市登记在库的乡土人才达800多名,入选省级“三带”名人26人、能手75人、新秀150人。

注重示范引领

育强致富“领头羊”

在姜堰区桥头镇桥头村,“三带”名人陈余红正在自己创办的鸿翔菇业合作社忙碌着。目前,合作社年产香菇1万多吨,年产值9000多万元。为了带领乡亲们致富,陈余红探索实行“菇农负责生产、合作社统一收购、统一对外销售”模式。在他的帮助下,246户农民从事香菇种植,辐射带动4000多人致富。“如果没有税收返还、租金补贴、贷款贴息等政策支持,合作社走不到今天。政府让我先富了起来,我应当带着大家一起致富。”陈余红说。

为鼓励乡土人才创新创业,泰州市出台一揽子贴心政策,支持乡土人才成立各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通过以奖代补等形式,给予重点扶持,最大限度把乡土人才资源转化成乡村发展新优势。

强化产才融合

成就产业“顶梁柱”

泰兴市黄桥镇是革命老区。为了发展老区经济,该镇汇聚本土乃至全国的乐器制作人士来此创新创业,涌现出一批以徐小峰为代表的省级小提琴制作大师,推动了乐器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小提琴产业已成为黄桥镇的支柱产业,从业人员3万多人,小提琴产量占全国70%。

近年来,该市坚持做好融合文章,推动人才与产业、科技、资本深度对接、聚合裂变。一方面,组织乡土人才走出去,实施“乡土人才+互联网”行动,将乡土人才创新创造成果与市场对接,发展电子商务,让他们既会手艺,也懂生意。另一方面,将专家人才引进来,引导乡土人才对接高校院所、专家教授,着力在生产、流通、营销等环节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产业链、科技链和资金链有效融合。目前,该市已有不少手艺人、“土专家”在政府支持下,成长为产业人,发挥着大作用。

作者:中国组织人事报通讯员 泰组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