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品格

摘要:中国共产党历来是重视理论创新的党,中国共产党人在八十八年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坚持不懈地追求理论创新。党的理论创新,充满着科学理性的特质和与时俱进的品格,又闪耀着社会正义的光芒和人文精神的光辉,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更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品格——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更将有力地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早日到来。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理论创新 基本品格 时代价值 永葆生機

党的88年奋斗史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历来是重视理论创新的党,历来是敢于理论创新的党,历来是善于理论创新的党。“党的理论创新,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理论创新,而是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为着根本改变中国社会的命运、面貌和方向而进行的理论创新,为着既改造社会又改造自然而进行的理论创新,为着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人的主观世界,促进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而进行的理论创新,为着促使中国人民日益幸福和推动整个人类不断进步而进行的理论创新。”[1]在88年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坚持开拓进取的精神不懈地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科学成果。换言之,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品格。

一、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品格

我们知道,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突破、创新的历史。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本质特征和重要品格,是其永葆生机和活力的强大动力。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秉承了马克思主义的优良传统,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形成了理论创新的基本品格。而“党的理论创新是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根据实践和时代的要求,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此有许多精辟的论述。恩格斯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3]列宁坦言:“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主义者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向前推进。” [4]毛泽东认为:“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员,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5]邓小平同志曾言:“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6]江泽民同志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7]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旗帜鲜明地指出:“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8]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指导当世的实践中不断进行着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紧随时代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科学成果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品格基础。

二、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追求的时代价值

第一,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永葆青春的生命力之所在,是我党焕发活力的生命之源。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八十八年的伟大实践证明:一要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品格。“与形形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相比,马克思主义除具有科学性、阶级性、革命性的显著标志之外,还有一个创新性的特征。”[9]二要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使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而使党的理论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创新,使党的理论水平从一个较低的质态跃迁到一个又一个较高的质态,进而使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一个又一个丰硕的成果。

第二,理论创新是创新过程的客观性和创造者的能动性的有机统一。就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八十八年的光辉历程而言,理论创新过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判断一个理论创新必须要根据社会发展的状况来进行。”[10]首先要找到发展过程中那空前的危机感、紧迫感;然后再寻找理论创新的导火索——事件。只有这些必要条件都具备了,理论创新才有可能到来。当我们再一次遇到新情况时,就不会措手不及,就不再会犹豫、徘徊走许多弯路。因此,把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行为从被动应战变为主动挑战,应该是新时期每一位共产党员的历史责任。

第三,理论创新对于廿一世纪社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将产生深远影响。我们知道,“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11]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中国共产党将面临着更多的新问题,更多的新挑战、新压力。特别是在2008年以来暴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更迫使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步伐加快,否则党就难以应对和难以解决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所以,必须对理论创新的方法论进行较为系统地研究,以便提高我党理论创新的能力和水平。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创新过程是历时性的,但我们研究它、总结它的目的是要面向未来、引领未来,面向21世纪中国社会的科学、和谐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四,理论创新没有止境。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旗帜鲜明地指出:“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12]理论创新的永无止境。一方面,是因为人类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因为作为理论创新的动力和源泉的实践是一个不断推进的永无止境的过程。实践产生认识,产生理论,并检验理论,发展理论;而理论则指导实践,推动实践,升华实践。实践与理论的相互作用就是这样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因此,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八十八年的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历程来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就是一个理论不断创新的过程——这一过程将永无止境。

第五,理论创新的时代价值在于“新”。“新”就是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具有远大的前途和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加强对理论创新的认识、研究,有助于人们,特别是广大党员认识到理论创新的重要性。更有助于我们的中国共产党,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时,在立足于新的实践需要的基点上,进行切实有效、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地理论创新,进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更为丰富的智力资源和理论指导。

三、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诚然,对理论孜孜以求的探索,是中国共产党指导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优良传统,而坚持以开放的眼光构筑理论体系,才使理论不断沿着真理的长河前进,保证了理论的科学性、正确性、创新性。这充分体现我们党是一个注重理论创新的党,是一个理论上与时俱进的、日益成熟的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反映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新高度、新境界。

第一,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决不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自我创新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党的理论在实践发展中的创新,且马克思主义为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迄今为止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党的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动摇,要坚持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善于运用它的立场、观点、方法去指导具体的实践发展和理论创新活动。这是保证党的理论创新的正确方向,加速理论创新进程的根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需要自觉地增强阵地意识,党的理论创新决不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第二,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与与时俱进相统一。党的理论创新,是党的方针、政策根据新的实际和实践的发展而对原有理论做出的科学扬弃和大胆超越。江泽民同志说:“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14]这“三性”的实质就是创新,而创新就必须不断的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15]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因而在理论发展的逻辑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就内涵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党的一系列的理论发展和创新的实践,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与时俱进的烙印,因此要实现党的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与时俱进。

第三,理论创新,必须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为依托。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当前,党的理论创新最深厚的源泉是不断发展着的社会实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十七大报告指出: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故而,在理论创新时,我们必须认清中国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坚持把初级阶段的国情作为我们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同时,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为依托的理论创新,必须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践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第四,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论述了进入21世纪的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的根本要求,这个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而党的理论创新,必须要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宗旨,使我们的理论创新在指导当下中国社会建设的实践中所取得的丰富物质成果惠及广大民众,真正达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良好状态。使在党的理论创新指导下的实践所取得的物质成果真正达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们、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政治伦理诉求。

第五,理论创新,必须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相结合。新时期的理论创新,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必须围绕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大的理论界域范围内,从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出发,使党的理论创新将革命批判精神和严肃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力求实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形成既反映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最新成果,又能昭示未来中国发展走向的鲜活的理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丰富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综上,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的进步事业。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更没有尽头。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将不断得到发展,在此基础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作者单位:1、李西泽,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社科部;2、崔丽娜,昆

明理工大学社科学院)

参考文献:

[1]韩亚光.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J].理论月刊,20O4,(11):10.

[2]张义生.正确认识党的理论创新[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7,(2):18.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60.

[4]列宁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03.

[5]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09.

[6]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91-292.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编·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243.

[8][11][12][13]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2、45、12、11-12.

[9]邓泉国.五十年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历史轨迹及其启示[J] .社会主义研究,2000,(4):13.

[10]彭继红.试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及其意义[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0,(5):4.

[14]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12.

[15] 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