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诗学教育

阅读《吕进诗学隽语》,就像接受了一次诗学教育,让人轻松愉快,学有所得,事半功倍,受益匪浅。

平时公务缠身,忙着上班,忙着下班,忙着应对开不完的会议、写不完的公文、搞不完的活动,碌碌无为地累,碌碌无为地苦。如果没有任务的压力,是不会主动去读大部头著作的。像《吕进文存》这种数百万字的高深之作,是更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轻意造次的。

这次有幸,有了《吕进诗学隽语》提供阅读方便,有了《吕进诗学隽语》研讨会提供事由要求,便趁机给自己补上一课,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一次应有的诗学理论和诗美艺术教育。

阅读《隽语》,就是阅读吕进的诗学理论。吕进的诗学理论体系庞大,博大精深,先后著述多达二十余部,仅《吕进文存》就有四卷,构成了严密与完整的理论体系。《吕进诗学隽语》用长篇改短篇的浓缩办法,把吕进的诗学解构为诗美、诗歌分类、诗运、诗人、诗歌技巧、诗歌鉴赏六个板块,高度凝练地集合了吕进的诗歌论点,具有提纲挈领的实用价值。吕进注重与中国传统诗学和西方现代诗学的对话,在对话的基础上构建中国现代诗学,在传统派和崛起派双峰对峙的状态下,牵头创立了上园学派,在坚定继承本民族优秀诗歌传统的同时,主张传统的现代化转换,在大胆借鉴西方艺术经验的同时,主张西方经验的本土化转换,由此构成中国现代诗学的主旋律思想。总结现代诗歌创作和诗学研究经验,吕进又提出了新诗的二次革命思想,提倡“精神大解放”以后的诗歌精神重建、“诗体大解放”以后的诗体重建、新媒体时代的现代科技条件下的诗歌传播方式重建,主张新诗属于社会、属于时代、属于人民,主张提升自由诗、增多诗体、成形现代格律诗,主张广泛运用电视、网络等新兴媒介,拓展诗歌传播途径,实现传播方式的现代化。这些思想观点在《吕进诗学隽语》一一展现,所以,读《隽语》,就是读吕进的诗学语录。

阅读《隽语》,就是阅读吕进的艺术人生。吕进的艺术人生,就是与诗同行的诗艺人生。吕进在少年时代就开始进行诗歌创作,发表作品,在读书教书期间发表过《俄罗斯素描》《东京》《曼哈顿》等诗篇,所以后来“以诗人之心论诗,自然知其意义与甘苦”。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吕进以诗歌的方式与传统对话,与世界对话。与诗人诗作对话,撰写了大量的诗歌评论,出版了《新诗的创作与鉴赏》《上园谈诗》《新诗文体学》等众多著作,创立了独树一帜的诗学体系。1 986年,他倡导建立了中国新诗研究所,专门从事新诗教育和研究,培育诗创诗学人才,为重庆亮出了诗歌重镇的标签,占据了诗学高地。新时期,吕进又提出诗歌精神重建、诗体重建、诗歌传播方式重建的主张,引领新诗创作和研究的再出发。退休后,吕进仍然用心用情地关心诗歌事业,组织了大量的诗创、诗学和诗评活动,有效地拓展了重庆诗歌乃至中国诗歌的内外影响。这些都在《吕进诗学隽语》中主次分明地有所涉及和展示,所以,阅读《吕进诗学隽语》就是阅读吕进先生的诗艺人生。

阅读《隽语》,就是阅读吕进的哲学思想。吕进诗学,不仅仅是完整、准确、逻辑严密、自成体系地进行了诗歌理论的抽象与定义、阐释和展述、归纳和演绎、说明与论证,还论及和阐述了诸多相关学科的丰富学识。诸如语言学、文字学、文化学、艺术学、逻辑学、系统论、哲学、美学、历史学、社会学、教育学……处处体现了丰富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诗美篇”阐述了诗与生活、诗的内视点与外视点、诗与真、诗与画、诗与音乐、诗与散文、诗与禅的辩证关系;“诗歌分类篇”则阐述了诗歌与不同类型诗歌的关系,自由诗、格律诗、抒情诗、叙事诗、军旅诗、校园诗、爱情诗、讽刺诗、以及剧诗、歌诗等。它们有同一性,又有差异性,而决定它们本质属性的往往是各具特色的差异性特征;“诗运篇”论述了诗歌传统与传统诗歌、生命意识与使命意识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阐述了传统与开放、破与立、大众与小众、变与常,以及上园派与传统派和崛起派、“归来者”与“新来者”、对话与重建、“二次革命”与“三大重建”的辩证关系;“诗人篇”则阐述了诗人与社会、诗人与时代、诗人与人民、诗人与读书、诗人与修养的辩证关系;“诗歌技巧篇”和“诗歌鉴赏篇”不仅阐述了虚与实、露与藏、单纯与丰富,以及诗与法、诗与读者的关系,还对诗的理趣、灵感、想象、修辞、意象、通感,以及诗歌的鉴赏过程、诗歌鉴赏的创造性等作了精辟而系统的论证。所以,阅读《吕进诗学隽语》,能让我们在诗创与诗学的结合上,受到一次深刻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

(作者系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