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在高校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言行、观念、思想品质等都有可能被学生模仿,教师要丰富自己的知识,提升道德素质,为学生做好榜样。在高校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性情需要教师的高尚情操来陶冶,学生的思想品质也需要教师的道德修养来塑造。所以对于高校教育事业而言,最重要与最根本的是需要一个职业道德高尚,业务能力强的优秀师资队伍。在“互联网+”时代,快速传播的信息与多元化价值观念对高校教师的教学思想造成了冲击与挑战,也影响着其职业道德素养。因此本文分析了高校教师在职业道德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以期可以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职业道德;高校教师;道德修养

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指的是为了满足教学工作的需求,依据教师职业的道德标准与要求,教师在道德方面所进行的自我锻炼与提升活动。确保自身能够通过锻炼、改造等形成师德的品质与境界,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自律的行为,其关键在于自我锻炼。在“互联网+”时代,各种信息资源的快速传播给教师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探索如何解决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中存在的问题有重要意义。

一、“互联网+”时代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要求

(一)教育道德

高校是为社会与国家培养具有高等素养与专业能力人才的主要阵地,比较而言综合素养尤其是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要重于对理论知识的传授。高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道德性,想要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首先教师本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就要达到一定的水平。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责任,并且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与实施,高校教师更应当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对待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道德。

(二)教学道德

教学活动是高校教育的主要过程,是培养人才的核心与关键,学生的知识、技能、习惯、人格、品质等都是通过教学逐渐掌握的。所以教学道德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中占据重要地位,教师要注重自身教学道德的培养与塑造。学高为师,想要自己培养的学生成为某一个领域内的优秀人才,首先自己就应扎实的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并不断学习最前沿知识。高校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的积累教学经验,认真备课,研究教学方式方法,以更好的提升教学效果与自身的教学水平。

(三)科研道德

作为高校的教师,不但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工作,其本身也是高端人才,是某一个领域内的佼佼者,因此其还承担着科研的任务。高校教师在进行科研工作时,科研过程与科研成果固然重要,但这些是建立在遵循道德底线的基础上,要严格抵制学术不端的行为。

(四)网络世界的道德修养

在网络世界中,高校教师要对网络上的海量信息有选择力、评估力、创造力与思辨力,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自己的教学活动提供助力。在挖掘网络的教育功能时,教师还要自觉的抵制网络中的不良信息,规范网络言行,做到不制造不良信息,不传播虚假信息。

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高校教师要做到不盲从、不抗拒,对网络上的相关信息展开全面的思考与理性的判断,分析其价值与意义。如此才能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利用互联网信息资源,并充分地发挥出“互联网+教育”的优势。

二、“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在道德修养上存在的问题

(一)“互联网+”影响了高校教师的教学作风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信息资源在网络上快速传递,价值观念也因此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但其中不乏有奢侈、享乐主义之风。这些风气对高校的教师与学生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部分传统的教学作风被淡化,例如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等。教师在教学中缺乏足够的教学积极性与热情,同时也减少了与学生的交流,进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具体表现在教学意识不足,备课不充分,教学时照本宣科,能少讲绝不多讲,不重视学生的思想状况等。可见互联网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造成了不良影响,进而不利于高校教师自身以及高校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教学倦怠频繁出现

互联网+的出现,给人们的交流与信息传递提供了便利,不分时间地点,人们随时随地可以进行沟通。但这一便捷性也造成了人们对互联网的严重依赖,人们面对面的交流明显较少,即便在同一个空间中,人们都在活在自己的网络世界中。在高校的课堂上同样如此,虽然师生在课堂上还是有所交流的,但是受到上课时间的限制以及班级容量的影响,师生之间的交流不足。长此以往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逐渐降低,教师的教学热情也不再饱满,教学倦怠频繁出现,这对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严重不利。

此外,还有部分高校教师对互联网的应用不熟悉,在其内心深处还是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对网络教学有一定的抵触心理。但是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尤其是00后,其自幼生活在网络的环境下,也习惯了用网络来学习与生活。如此一来,部分高校教师不愿意接受与使用互联网,而学生们则不愿意远离互联网,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就出现了错位。可见教师还应当提升自身的互联网应用技术,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与时俱进,如此才能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双向发展。

(三)互聯网+对教师的职业技能造成了冲击

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对高校教师的职业技能造成了一定的冲击。高校大部分课堂活动已经由原来的传统课堂转变成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教师不但要具备专业的知识与教学经验,还要掌握信息技术。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的教学理念也由原来的如何教,转变成如何让学生自觉的学,有效地学。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氛围营造、学习方式的引导等,都要以学生为主。师生之间的关系要重新定位,还要强调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由重“教”改为重“学”,发挥学者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这些是高校教师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中亟需提升的部分。

三、“互联网+”时代下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对策

(一)加强职业道德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自身精神境界

在“互联网+”时代下,作为高校教师首先要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这是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学生榜样的基本要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高校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自身职业道德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工作中不断反省自己,用新的理论知识来武装自己。高校教师要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提升自己的觉悟与职业道德修养。

高校教师在利用互联网信息资源时,要做到线上线下一致性,无论是言论还是行为都要保证在良好的职业道德基础之上。要正视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有选择的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杜绝网络中的不良风气,保证线上线下职业道德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二)加强高校教师互联网技术与素养的提升

在网络信息时代,利用互联网+展开教育教学活动,已经在高校中普遍应用,并且是也今后高校教学活动的主要趋势。所以高校教师要提升自身的互联网技术,利用网络与学生沟通、交流,开展教学活动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高校方面可以聘请专业的互联网专家给教师进行培训,使其熟练掌握信息技术,转变其对网络教学的观念,提升其对互联网的兴趣。高校方面还可以组织展开微课、慕课等形式课堂教学活动评比,使得高校教师逐渐熟练新形式的教学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的提升是高校教学活动展开的要求,也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升的表现。

(三)高校教师注重与学生的网络交流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不足,并且高校还有部分课程以几个专业的学生同时听讲,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嚴重缺乏。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学生对网络用语的敏感度与应用度较高,教师想要良好的与学生展开交流与沟通,就必须了解网络用语。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网络交流,以互联网为平台与依托,增进师生情感。同时在交流中,教师就可以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的给与学生指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这也是高校教师职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

四、结论

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出现了巨大的变化,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高校教师要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网络技术的培养以及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并给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廖晓虎,吴轩.“互联网+”时代下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祖国, 2019(4):210-210.

[2]李佳容,陈娟娟.“互联网+”时代下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J].教育现代化,2018,v.5(13):130-131+138.

[3]张恒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存在的问题及提升策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1):260-261.

[4]何帅,朱峰,吴德钰, et al.浅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设途径[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No.429(07):32-33.

作者简介:宋雷蕾(1990—),女,湖北安陆人,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