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导师制”在管理育人中的效果评价

[摘要]在高校本科生教育政策改革实践途径中,本科生导师制以其独特的优势脱颖而出。本科生导师制教学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在本科生导师制教学制度实践下,湘南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提出创新教学与育才制度、导师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以及社会实践、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全面指导以及精准就业指导四项具体实践路径,起到了降低学校管理资源消耗、提升学生创新科研能力、增强学生社会能力、融洽教师与学生关系的效果。

[关键词]导师制;管理育人;创新能力;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 实施“导师制”在高校管理育人工作中的必要性

1.1 管理育人职能是高校教师职责之一

高校教师承担着专业知识传授的重要职责,为高校学生传道受业解惑,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学生的教育如果仅注重知识传授而忽略全面的素质培养,则无法塑造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因此,学生的培养不能仅仅注重知识教育,同时要从专业水平、个人品德、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人才塑造。高校教师与学生接触密切,课堂中的互动、课下的难点解答以及项目的开展都需要有学生与教师的接触。高校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久,能够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因此高校教师承担着知识教育的职责的同时也承担着管理育人的职能。高校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时,要注重塑造学生正确的理想观念、健全学生的人格、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等工作。同时,高教教师也应当注重提高自身整体素质,以身作则,用确切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1.2 导师制是高校政策改革趋势

导师制由来已久,最早出现于英国的牛津大学,自实施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联系,使得教师能够随时地指导学生学习、生活以及工作等。但由于经费开销较大,最初仅应用于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以及教育资金的投入,逐渐演变出学士导师制,增强了本科学生的教育培养质量。我国于1937年就形成了本科生导师制的教学体制,最早出现于燕京大学与浙江大学,但由于建国后教育改革,本科生导师制被逐渐抛弃,然后于2002年得以重新实施。近年来,高校本科生教育质量增长缓慢,国内大部分高校都在探索新型本科生教学策略,尝试通过本科生导师制提高本科生的教育质量。

1.3 实施“导师制”的内涵与意义

导师制与学分制、班建制为高校教育的主要模式。导师制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与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本科生导师制尚未形成具体的概念,但形式都是以高校专业教师担任学生的导师,负责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思想、科研、工作等方面的指导为主。本科生导师制教学能够突破传统本科生教学的局限性,不仅能够传授专业知识,而且能全面塑造本科生的素质。每个人的性格特点以及个人能力有所区别,本科生导师制能够帮助学生与教师建立密切联系,教师能够针对学生的个人特点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思想、创新与工作等,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促进高校本科生教育质量提升,培养出高素质的本科生人才。

2 湘南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实施“导师制”的具体路径

2.1 创新教学与育才制度

湘南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在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教学制度实践过程中,探究出创新教学与育才制度的具体路径。学生由高中过度到大学,会面临许多生活、学习、情感方面的问题,会对自己的未来以及职业规划感到迷茫。在导师制的视域下,创新教育与育才制度,使得学生大学期间全程有教师辅导,每周开展固定的学生辅导工作,每月或每季度开展学生工作指导,在一学年结束时进行学年工作总结。本科生导师制教学能够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更加密切,通过導师的时刻关注与指导,在学习方面,针对学生性格特点以及学习习惯,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在生活中,帮助其排忧解难,避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不法分子胁迫。本科生在发现自己学习、生活、心理以及性格发生变化时,能够及时与导师沟通,解决自己的疑惑与不解。

2.2 导师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创新

高校是各行各业先进知识理论与研究的聚集地,高校教师也是各行各业的开拓者与领路人。高校教师开展专业研究,推进学科发展,进行创新科技,推动行业发展。在本科生导师制教学制度指导下,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为行业、社会以及国家培养创新性人才。湘南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在导师制的指导下,充分利用教师优秀的学术研究能力,开展系列科技创新讲座,为本科生开展创新教育启蒙。同时,在导师的指导下,本科生能够参与到导师的研究项目中,实际感受科研工作,提高自我创新能力。同时,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进行科研创新时,能够及时地通过导师指导,解决科技创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得科研创新工作顺利开展。

2.3 毕业论文(设计)的全面指导

毕业论文(设计)作为考核高校本科生的关键手段,能够准确地检验并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与综合能力。传统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都是在毕业当年的上学期开展,将学生分为小组,一个小组分配一名指导老师,进行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这样的指导方式不具备连续性、针对性以及科学性。学生与指导老师的接触时间短,学生接受的专业指导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质量不高。在导师制教学制度指导下,导师能够根据学生特点,结合自身项目以及创新经验,从大一开始培养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采用导师制教育方式,能够使得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更加科学、持续,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同时高校教师在指导论文时,能够构建系列研究,通过多届学生的共同努力,完成研究课题。

2.4 精准就业指导

高校教师与行业接触密切,同时会接受部分企业的研究项目,同企业合作创新科技,教师具有丰富社会资源与就业渠道。传统高校的就业指导都是通过辅导员与就业中心进行的,没有各个专业的具体就业指导,这样的就业指导不具备针对性,无法精准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在导师制教学制度下,导师与学生的长时间交流,使得导师能够了解学生的特长,能够给予学生准确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找到心仪的岗位。同时,导师更加了解行业的发展形势与前景,能够在就业指导时为学生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为学生选择更有前途的工作,避免学生受到社会上不法分子的欺骗。同时,导师在导师制教学体制下,与学生进行深入沟通,能够提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就业做更足的准备。

3 本科生“导师制”在管理育人中的效果评价

3.1 降低学校管理资源的消耗

本科生导师制教育要求一个学生具有一个同专业的教师进行指导,涉及学生生活、学习、思想以及心理等多方面。传统高校的学生培养需要多部门配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由辅导员负责,而一个辅导员要承担一个年级的学生辅导工作,工作量大,无法兼顾所有的学生,会影响部分学生的发展。而学生的思想教育由政治思想教育课负责,通过上课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由于课堂无法针对具体学生开展,也缺乏针对性。学生的心理辅导由高校的心理咨询室负责,一般只解决心理已经出现问题的学生,没有预防作用。同时,这些方面的辅导无法结合起来,不能深入了解學生状况。而高校本科生导师制能够兼顾这些功能,通过导师一对一的负责,指导学生生活、学习、思想以及心理等方面。导师负责制,能够降低学校管理资源的消耗,减轻其他部门的负担。

3.2 本科学生创新科、研能力明显提升

传统本科生的教育只注重课堂的知识传授,没有培养学生独立的创新科研能力。科技与行业的发展,需要靠创新技术推动。学生没有创新科研能力,则无法为专业带来贡献,企业只能够沿用传统的技术。同时,由于缺乏创新思维,学生在毕业就业时不具备核心竞争力,无法为社会做贡献。在导师制视野下,导师能够带领学生进行项目实践,在具体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在本科生导师制教学制度下,湘南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的学生创新科研能力明显提升。在导师制的指导下,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锻炼,能够在所学的专业知识上进行创新。据统计,湘南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参与科研的人员覆盖到全院同学,申报创新创业项目数量以及立项课题书明显增加,在本科生“导师制”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导师能够发挥出育人职能,培养学生创新科研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

3.3 本科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得到增强

湘南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通过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提高了高校对学生管理育人的质量。传统教学制度下,高校无法全面地辅助学生的发展,不能够帮助学生及时解决生活、学习以及工作上的所有问题,学生不能够全面发展,部分同学无法在毕业时顺利融入社会。在导师制教育方式下,导师能够发挥管理育人职能,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交际与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基础。湘南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自实践本科生导师制教学方式后,学生整体社会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志愿者活动的积极性有所提高,学院整体参加社会实践人数达到了全院人数的40%,2018年共组建了9支社会实践团队,社会实践主题涉及到社会、医疗、养老等多方面。

[参考文献]

[1] 韩建华.对实施与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若干思考[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8(1):61-63.

[2] 成春艳.当前高校研究生导师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长春学院学报,2018(7):38-40.

[3] 李友仕.学分制下应用型民办高校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8(23):83-88.

[4] 蒲莹莹.全过程育人视角下“六位一体”学士导师制实践育人机制探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8(3):1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