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用有效的语言表达构建语文课堂教学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离不开课堂语言的运用,作为与学生沟通的一种交流方式,受到不同场合和话题的影响和限制。作为教学内容的传播媒介,其要具有科学性和严谨性,规范又不失灵活,逻辑中带有趣味。对于教师来说,看似简单,实则具有高深的学问在里面。本文针对教师如何用有效地语言表达构建语文课堂教学进行分析和探索。

关键词:高校教师 语言表达 课堂教学

一、教学语言的特点

由古到今,中华民族都是一个具有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具有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份底蕴离不开历代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教育的一代代积累,许多优秀的教学方法也被传承下来,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学语言的运用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语言的表达,就称不上是教学了。而教学语言运用的效果好坏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的好坏,教学语言可以说是一门艺术。而在语文的教学工作中,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教学语言在语文课堂上具有哪些特点:

(一)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严谨性

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需要通过教学语言的对知识、概念进行描述,中华民族的汉语言文学博大精深,很多语句都很容易造成歧义,因此,教学语言的运用一定要注意准确、严谨,切忌说出模棱两可的话,使学生产生误解。因此,严谨性是语文教学语言的“灵魂”。

(二)规范性的课堂教育语言

最近十年,我国政府大力提倡人人都讲普通话,并要求学校的教学工作中,必须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工作,并且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强制性执行。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其规范性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发音和语言表达是否规范,有些带有浓厚方言的地区,老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时常掺杂着一些方言进行教学,并且其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这样学生听得还容易一些,但是,这样做的老师并没有从学生的长远未来的角度进行考虑,现在我国人口的流动性特别大,很多人会走出去,也有很多人会走进来,如果不能很好的掌握普通话的话,对其在与人沟通方面将会造成很到的障碍,不利于将来的发展。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因此,教师语言的规范性是十分必要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学生的处事方式。

(三)简洁的课堂教学语言

语文课堂的教学工作,尽管不像其他一些理学科目那样对概念描述精准、简洁。但是,其也不能等同于课下聊天,也应具有高效性和简洁性,教师的语言表达要尽量做到精炼,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仔细的斟酌如何语言做到简洁精炼,如何用最简单的语句表达出最丰富的知识内容,让学生一听就懂,还不觉得啰嗦。

(四)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逻辑性

逻辑性对于语文教学语言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不单单是所教知识要求的,更是对学生逻辑性的培养,逻辑性对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将知识的讲解做到环环相扣,由内到外,深入浅出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知识理解、掌握到灵活运用。总之,逻辑性对语文教学语言是十分必要的,教师不光要考虑“讲什么内容”,更要思考怎么所学有所用,在平时的写作及阅读过程中学以致用。

(五)目标性和互动性

语文教学语言往往以生动有趣见长,但是,应该注意的是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这个“神”指的就是教学目标,语言只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媒介,其目的就是要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有些教师过于注重语文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却疏漏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这无疑是个失败的教学工作。因此,教师一定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来开展语文教学工作。

现今的语文教学工作,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现在的教学理念,教育的总体目标是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与学生做好积极互动和沟通,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具有独立和自主的创新意识,在教师的辅助和引导下能够自主的进行学习,并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现在的学生,个性都是比较强,自尊心很容易受到伤害,因此,教师在这方面一定要多加注意,随时与学生做好互动工作,掌握其心理变化情况,一旦出现什么问题,及时发现并慎重处理,避免对学生造成更大的不良影响。

二、良好的教学语言,构建语文课堂教学

现在的教学辅助材料多的让人眼花缭乱,随便找出一些能够在教学中用的上的,就可以在课堂上照本宣科的复述出来,一节课就这样被上完了,至于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那就看其的天分了。这样的教师不在少数,很多刚开始没经验的新教师更是争相效仿。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但要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发展动向,要将这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利用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在课下付出多少倍的努力和汗水。通过对众多优秀教师语文课堂教学的观察分析,我们总结出一些有益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主要包括一下几部分:

(一)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要本着有效性和可接受性原则

教师在用教学语言构建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一定要让自己说出的话具有有效性,从信息学的观点来讲,教育语言和任何一种交际语言一样,表达的信息必须是有效的。语言的表达要通俗易懂,用直白的表达方式,准确描述出知识的重要特点和关键之处,让学生立刻就会明白教师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切忌使用一些模棱两可的语言,让学生百思不得其解。而且说话一定要精炼,点到为止,恰到好处,教师的课堂语言不是需要用散文的形式表现出来,要像产品说明书一样。

教师的语言既要简洁生动,还要注重表达的周密严谨,千万不能出现漏洞,这也是对教师基本素质要求,很多学生一旦发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语言表达上的错误,就会抓住不放,并且,煽动其他学生跟着起哄。这种事情在年轻教师身上发生的比较多,而其遇到这种事情,常常会不知所措,造成教学工作无法正常进行下去。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该格外注意这方面。备课不但要准备要教学的内容,还要做好“备学生”的工作。

(二)丰富的词汇、适当的语调和语言表达的节奏感

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是做到教学语言的生动得体,就离不开丰富的词汇储备,没有一定的词汇储备量,即使你的表达能力再强,也会无法施展的。词汇量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坚实基础,就好比战场上的武器库和粮仓一样。为了使教学语言不再变得平淡、乏味,教师需要掌握丰富的词汇,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工作顺利进行下去。丰富的词汇量还需要丰富的感情来使其表达的淋漓尽致,达到与学生情感上的交流,使学生对教师的语文教学工作和本人认可和信服,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教学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学生听教师的讲课就像白开水一样没有什么滋味在里面,就会对学习也失去兴趣,上学阶段觉得挺酷的,但是,等他们长大了,就会对你不停地进行批判。

中国的汉语文学博大精深,不但,字义表达丰富,就连说话的语调都是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调来判断这个教学内容的重要程度等等。因此,教师要学会善于变换教学语言的语调,抑扬顿挫的语调会使学生在听觉上产生美感。并且,根据教师的不同语调,体会出不同教学内容表达的思想内涵,并对其产生共鸣。尤其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调的变换,对学生的影响非常明显。

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切忌用一个声调进行教学,要注意节奏的快慢,不能总是采用一个速度,一个声调,那样非常容易提升学生的睡眠质量,发出的声音要根据教学需要,时高时低,时快时慢,不是的停顿一下,引起学生的注意,并让其有充分思考的时间,使学生跟上教师的节奏,这样可以保证学生时刻处于最佳学习状态。

语言的流畅,富有激情,会给人一种艺术上的享受,在这样的氛围内进行学习,成绩不提高都是不可能的。教师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有敏捷的思维能力,优秀的口头表达能力,出色的口才,对于教师而言是十分重要的。而出色的表达能力,和丰富的词汇量,语言的节奏和声调控制是分不开的。

(三)注重语文教学的启发性和鼓舞性

教学语言是用来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工具,要想受到这样的效果,就离不开语言表达的激情和富有启发性,因此,教师一定要努力把教学的灵感和目的融入到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中去,用自身的教学热情去感染学生,使学生有强烈的共鸣感。教师的语言表达要富有丰富的思想感情。将自己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对教学工作的热情以及对学生无私的爱充分地展现给学生。伟大的教育家鲁迅先生在给学生讲课的时候,据说声音并不是抑扬顿挫,慷慨激昂,但是,在他的字里行间充满了感情,将听课的学生带入其营造出来的意境中,体会出其表达的信念,其教学语言非常得鼓舞人心。

这种通过教学语言来启发学生思考的启发式教学,能够在不知不觉中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创新,激发学生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身体机能进行配合工作,达到将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语言运用方面多下功夫。

启发式教学是要有一定的策略性的,需要教师一步步的从旁进行细致耐心的引导,心理学家指出,环境可以给人的心理带来重大影响,严肃压抑的氛围会使学生感到紧张和压抑,影响思维的正常运转,更不用进行创新思维了;反之,热烈良好的教学环境会让学生感到身心愉悦,思维也十分活跃,因此,教师要通过教学语言的运用来营造热情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富有创新的精神。教师需要满怀激情,否则其语言必然苍白无力,其态度冷漠无情,不能感染、启发学生。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充满激情,教师的语言要抑扬顿挫、有轻重缓急。只有真挚的感情、和谐的语言才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共鸣。

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要具有可接受性,因为,只有学生能够接受这些讲话,才会对知识进行吸收和理解,否则,如果教师说话比较生硬,学生就很难接受,尤其是现在的学生,会觉得你是在“压迫”他学习,根本不再往你的良苦用心上考虑。对教师的教学就会产生逆反心理,自己不学不说,还煽动其他学生一起和你对抗。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是否得当,首先要看运用的语言是否合语法,其次看它是否是可以接受的。前者是最基本的要求,后者是更高层次的要求。课堂教学中,话语的可接受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1. 适宜、得体。所谓“适宜”,指说话要合身份、合语境。所谓合身份就要求教学语言符合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合语境,就是要合乎说话的场合、说话的目的、说话的对象的具体情况。所谓“得体”就是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说的话应该恰如其分。不得体的语言往往会产生不良的影响。2. 礼貌谦虚。说话有礼貌,是人类文明的历史传承,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按照现代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尽管教师和学生的权势和地位不平等,但是教学语言仍然需要遵守礼貌谦虚的原则。教学中运用礼貌语很有必要。何自然、冉永平认为,礼貌行为与非礼貌行为之间的一个显著区别在于,礼貌行为使对方感到心理舒服,相反非礼貌行为使对方感到难受。莱可夫描述了三种不同的、说话人可以遵守的礼貌规则:规则一,不要强求于人:规则二,给对方留有余地;规则三,增进相互间的友情。规则一适合交际双方权势和地位不均等的场合,比如学生和领导之间、工人和主任之间、雇员和雇主之间等。课堂教学中,遵守这一规则的教师可以避免使学生去做不情愿的事情。教师可以通过改变会话方式、采取征求意见的形式让学生自觉地完成任务。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仍然是实施汉语言教育的主渠道,教学语言的使用直接影响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并决定高校教育的整体质量。提高教师的语言艺术性,将帮助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在现有的现代化教育方法上,提高教学水平。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重视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参考文献:

[1]陈原 社会语言学[M]学林出版社. 1983. P357-P358

[2]靳宜萍 湖北农村妇女普通话使用现状与对策[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6

[3]黄伯荣 廖旭东 现代汉语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

[4]余华 农村推普问题探讨[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2

[5]詹伯慧 试论粤方言地区的推广普通话工作[J].学术研究.19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