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与高校历史学教学实践互动研究

摘 要 高校教师利用“翻转课堂”提高学生习热情的具体实践,包括师生角色、教学地点和时间的翻转等,有seminar、图书馆“读架”、实地考察、QQ群、朋友圈等形式,在实施过程中,学生要适应角色主动学习,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做好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和“翻转”,使翻转课堂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关键词 翻转课堂 历史教学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7.060

Abstract College teachers use "flipped classroom" improve th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of the specific practice, including the role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teaching time and place such as rollover, seminar, library "reading frame, field trips, QQ group, circle of friends and other for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students should adapt to the role of active learning, teachers should change the teaching idea, do a guide role through benign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flip "the flipped classroom to play a more effective role in talent culti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Key words flipped classroom; history teaching; teaching practice

传统的高等院校本科生教学,多采取“教师—书本—课堂”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师口头语言讲授或课件展示,系统的把具体知识传递或灌输给学生。这种教学形式中,学生参与较少,教学效果一般,故在网络上流传了诸如“上课费流量”、“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为了到学校拿快递,顺便上了两节课”等反映学生对课堂兴趣不大的“段子”。为提高高等院校教学质量,许多教师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积极运用于课程教学中,值得认真关注。

英特尔全球教育总监Brian Gonzalez对翻转课堂概念有较好的总结,他认为:“翻转课堂也成颠倒的教室,是指教育者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教室外,让学生选择最合适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而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教室内,以便同学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①此定义较为全面地涵盖了翻转课堂主体、客体和实施过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源自美国的基础教育领域,2011年重庆聚奎中学首次引进的,一时之间风靡全国。②现拟以河南大学历史学本科教学为例,尝试探讨“翻转课堂”与历史学本科教学实践互动的可能性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从而为提高高校历史学本科教学质量水平贡献自己的点滴思考。

1 历史学本科教学“翻转课堂”的实践形式

历史学是一门要求具有反思能力和质疑思想的学科,历史学作为高等院校基础学科,其专业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区别是由教授具体知识教育到提升个人专业素养教育的转变。这就要求高校历史学科教师不仅仅给学生提供一些具体知识和所谓的正确答案,而要启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答案的能力。就历史学本科教学课堂而言,需要高校教师“翻转”满堂灌的讲授式教学,转变为启发者和引导者,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笔者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和旁听其他同仁的课堂教学,总结出现阶段较为常用的翻转课堂形式:

第一,教师与学生角色的翻转。翻转课堂主要内容之一即是教师与学生角色的翻转,教师从课堂的主要讲授者成为听众和引导者,学生转变成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对于河南大学历史学本科课堂教学而言,一些教师采取设置历史学研讨(seminar)课程环节。Seminar教学法起源于中世纪欧洲大陆的传统大学,其较为通行的模式是:导师给学生指定题目;学生课前准备或初步研究,写出发言稿;然后与同学交流,接受其他同学的质疑或批评意见;学生再根据其他同学的意见撰写一个完整的报告;最后在课堂中发言并和同学一起讨论。③这种方式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学院一位老师开设的“宋史专题课”课程就利用4个课时展开seminar研讨环节,在课程开始之初把选课学生分组,并开列史籍、论著、论文、工具书等参考文献,要求他们小组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撰写提纲和小论文,并集中汇报讨论,笔者也参与其中,通过学生们的汇报能够看出,大多数学生花费了很多精力、做了精心的准备,较为成功地做了课堂汇报,总体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第二,课程地点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完成并不一定要借助黑板、粉笔和电脑完成,可以因地制宜地设置课程内容。例如,笔者开设的“史学论文写作与训练”课程,就有2课时带选课同学到图书馆“读架”,即把图书馆的馆藏书库作为课堂,让学生较为迅速地掌握学术专著、学术期刊、报刊资料的相关信息,为他们能够较快触摸“学术”、触摸“科研”奠定基础。此外,合理利用地方历史资源,对提高高校历史学科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价值,④有些教师能够立足河南大学位于古都开封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的区位优势,通过对古迹名胜参观考察的现场教学,有条件地开展田野考察教学,让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培养历史学专业学生服务。笔者曾随河南大学宋史研习班本科生赴繁塔现场教学,通过观摩繁塔石材、砖雕以及内壁上的文字,使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宋代的建筑材料价格、匠人工钱、村镇地名变迁、民间的崇佛观念、佛像服饰特点等,取得了良好的授课效果。

第三,上课时间的翻转。在大数据时代的当下,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的课堂教学仅仅是教学的一种形式,而基于“互联网+”基础上的“微信公众平台”、“慕课”、“微课”、“QQ群”及“微信朋友圈”互动教学,可以和学生们随时随地讨论问题,不受固定上课时间的限制,相当灵活。笔者主持的微信公众平台“宋史研究资讯”运行近一年时间,以发布宋史新著、专题论文、学术会议为主要内容,并配合课堂QQ群和微信朋友圈,学生在阅读了相关内容后提出自己的疑问,大家共同讨论,也相当有利于课程的开展和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

2 “翻转课堂”中师生的理念转变

有学者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从技术层面进行了理性反思,认为“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的架构中,微视频、在线作业、自主学习环境、混合学习构成它的四大关键技术,一旦这些关键技术遭遇瓶颈,很可能导致课堂的效能性与科学性受到严重影响”。⑤除了诸如朋友圈互动的WIFI环境和时间保证、田野考察现场教学的资金支持等技术层面的限制外,有“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师生的理念转变属于更为重要的限制性因素。

(1)高校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互联网+”时代,如何改变传统教师“满堂灌”、“一言堂”式的教育,需要认真思考,尤其是要求有较为成熟教学经验的高校教师们思考。学者抽样研究表明,许多高校教师对“翻转课堂”参与热情不高。据统计,参与“翻转课堂”的一线教师,大都为讲师及副教授,年龄主要集中在30~39岁之间,40岁以上的教师,参与度不超过20%,并随着年龄升高递减。而在30~39岁高校教师中,赞同并能够亲自实践“翻转课堂”模式教学的教师也不超过50%。⑥甚至部分高校教师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有抵触情绪。笔者曾与一些高校教师交流,不少人认为,让学生分组讨论后上台展示小组成果,教师仅作为点评者而非传授知识者,是作为高校教师不负责任的表现,言语之中透出自己对此种教学方式的不认可。上述情况的出现,说明了部分高校教师没有对“翻转课堂”有更为清楚的认识和认真的应对,需要深入反思。

(2)学生要适应角色。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此期间,要根据课程内容查阅相当多的文献资料,相关论著等等。如在宋史研习班繁塔现场教学时,有学生查阅了许多包括正史、宋人文集、明清方志等在内的数十种文献,并就文献记载的繁塔“七级说”、“铲王气”等与老师交流。还有学生查到了北宋著名文人梅尧臣和苏舜钦登繁塔和诗,在沿着古人足迹登上繁塔时,能够更加深刻地体悟到古人作诗的意境。不过,也有部分学生较为懈怠,分组中较少承担查阅资料、议题设计、PPT制作等,把田野考察当作旅游,不做提前准备工作,单纯为了取得学分而选课,在翻转课堂期间收获不大。

3 结语

通过在历史学本科教学中的翻转课堂实践,能够发现其确实能够调动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从“要我学什么样的知识”逐渐转化到“我需要学什么样的知识”。在此期间,作为高校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的角色,并不因为在课堂上讲授较少而趋于弱化,而是蕴有形与无形之中,运用各种手段加以充分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归纳总结出现的问题并及时找寻解决方案,加强师生之间良性互动,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导师”角色。

有学者指出,“作为一种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引入了多样化的‘翻转’方式,如翻转师生角色、翻转课内课外、翻转学习流程、翻转学习时空等,但无论如何翻转,它只能改变学生知识习得的流程,改变知识呈现的方式,而不可能完全改变真正的人的教育过程”,可谓一语中的。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能为创新而创新,为翻转而翻转,既要注重形式,更需注重内容,通过师生之间良性的“翻转”,使其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注释

① 李允.翻转课堂中国热的理性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4(10):18-23.

② 王东杰,戴伟芬.美国“颠倒课堂”及其在我国的运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5):42-45.

③ 刘荣.案例教学法与seminar教学法综合运用与法学本科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0):60-62.

④ 张艳.地方历史资源与高校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以河南省为例[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1(11):136-138.

⑤ 孙峰.翻转课堂的理性反思与本土化建构[J].电化教育研究,2015(9):83-88.

⑥ 缪敬敏,汪琼.高校翻转课堂:现状、成效与挑战——基于一线教师的调查[J].开放教育研究,2015(5):7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