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fice,Hours"模式下高职院校教师课外辅导工作实践研究

摘 要:"Office Hours"制度是国外高校教师为学生课外辅导的常规化工作。作为一种有效的师生交流手段,在高职院校很值得推广。本文以国贸专业为例,对该制度在高职院校教师课外辅导工作中的运用进行创新实践,并对存在的问题、有效的做法进行总结,希望为其他专业和其他高职院校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 "Office Hours"制度 课后辅导 师生关系

课外辅导是提升高校课堂教学效果强有力的辅助手段,同时还是师生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当前我国高校的课外辅导机制相对薄弱,辅导形式非常单一。这与国外成熟的课外辅导形式---“Office Hours”制度相比差距非常明显。

“Office Hours”制度起源于欧美国家,目前在亚洲地区有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开展实施。该制度简单而言是指教师课后安排固定时间在办公室等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向其咨詢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事宜。在国外高等学校该制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主要模式之一,属于教师日常工作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经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利于促进教师对学生的学业辅导,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同时也为营造和谐师生关系搭建了有效平台。鉴于此我院国贸专业于2014年引入“Office Hours”制度,对教师课外辅导机制进行创新实践,使其在专业的课堂教学,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提升、以及改善师生关系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一、“Office Hours”制度实施情况介绍

2013年9月,国贸专业的老师参加了台湾高校的标杆考察,深切地感受到台湾学校师生关系的融洽,而“Office Hours”制度的实施是其增进师生关系的重要措施之一,有利于加强师生交流,促进教学互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措施。考察结束后我们将台湾高校的课后辅导模式------“Office Hours”制度纳入国贸专业建设规划。

1.启动前的准备工作情况

1.1充分研讨后制定实施方案

专业团队开展了多次教研活动,讨论该制度在高职院校应如何运行。特别是国内高职院校的学情、教情与国外有很大区别,如何对制度进行因地置宜的本土化和高职化是引入的一个难点。专业团队搜集了大量国内外相关资料,并进行了认真分析后制定了“Office Hours”制度实施方案。

1.2前期宣传

为了让“Office Hours”制度实施更加顺利,团队老师对本专业学生进行集中宣传推广。重点是对该“Office Hours”制度内涵、作用等进行介绍,并说明实施后的具体运行模式,让学生对之有一初步印象。同时向每位学生发放宣传小册子,小册子中不光有该制度的介绍,还包括了方案实施后老师辅导的时间、地点、内容安排等,方便学生了解和找老师咨询。

2.具体实施形式

经过前期必要准备,国贸专业于2014年3月开始实施“Office Hours”制度。具体的实施形式如下。

2.1时间和地点安排

时间上采取轮流排班方式,每天下午安排老师进行辅导,每天辅导时间不少于二个小时。地点为办公室。每天中午前值班老师在办公室门口挂出老师姓名和值班时间,方便学生上门咨询。

2.2辅导的内容

包括课程内容辅导、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等,同时也包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3监管和激励手段

将“Office Hours”制度的执行情况纳入老师年度考核内容,缺勤视同上班缺勤。对该项工作开展比较得力的老师设定相关奖励。

二、“Office Hours”制度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Office Hours”制度在国贸专业启动以后,为学生和老师搭建了课外相互交流的平台,对融洽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学业提升等起到了良好效果。但是通过半年实践,专业团队的老师和学生都感觉到制度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参与主动性不高,辅导形式较为单调、缺乏依托等。为了充分了解学生对该制度实施情况的反映以利于更好地改进该制度的实施安排,国贸团队对相关学生进行了较大范围地调研。

1.对“Office Hours”制度实施情况的跟踪调研

调研方式包括问卷调查和座谈。

首先对国贸专业五个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该制度执行的意见和建议。总共发放问卷122份,回收问卷206份,其中有效问卷199份。本问卷中共设置选择题8题,开放性问答题3题。

其次召开座谈会面对面听取学生的意见。按学号随机抽取形式,邀请了二十多位学生对“Office Hours”制度的改进问题召开了座谈会。座谈会上学生轮流发表自己对“Office Hours”制度实施的感受、意见和建议。

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的召开,我们较完面地了解了该制度的实施在学生中的反响和效果,同时也认真倾听了来自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为该制度的改进奠定了较好基础。

2.发现的问题

通过跟踪调研,我们了解到“Office Hours”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时间和地点问题

在时间上学生普遍反映时间设置较固定,与目前正常上课时间相冲突。特别是课程安排较紧的年级很难抽出时间参与交流活动。同时地点上老师办公室与学生宿舍区离得较远,没课时专程到办公室参加交流很不方便。另外原先交流地点在办公室,对于内向的学生以及要咨询较隐私问题时不太方便,学生希望有较独立的场所进行交流。

2.2交流的形式、内容方面

学生较多希望与老师交流的是职业生涯和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内容,希望与老师交流课程相关内容的同学较少。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内容,并能有效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生活是我们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基于学生反映的情况,我们有必要调整原先较为固定和机械的时间和地点安排。如提供更多的时间选择,较好地利用下午和晚上的时间进行交流。交流的地点有必要安排独立的场所进行交流。在交流内容上需要进行较大的调整。在重视课程内容指导的同时,也要侧重职业生涯方面的指导。在交流内容设置上要更有序,要设置一系列的交流资料提供学生选择,有的放失地开展指导。在交流形式上我们可以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开展一系列有主题的讨论,但主题的内容可以多样化,增加讨论的兴趣。另外对于新生,我们可以针对性地指定老师作为专业指导老师定期开展交流指导。

三、改进措施

通过跟踪调研,我们掌握了学生反映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团队老师进行了认真讨论分析,根据学生要求、专业特点对原“Office Hours”制度实施方案进行修改,制订了新的实施方案。在新方案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较大幅度地改进:

第一,丰富课后辅导形式和内容。修改后的課后辅导形式更加多样化,包括:一般的辅导形式,也即学生有问题主动向老师咨询;差别化的辅导形式,指针对不同的年级设置不同的辅导内容。包括对大一着重进行始业教育、职业规划指导、万向教育基金介绍等。大二着重进行职业技能大赛辅导、考证辅导等,大三重点进行就业指导、面试指导等。

第二,进行了班级和专任老师的配对设置。为了使课后辅导更有针对性,新方案中将专任老师分配到不同的班级。专任老师不仅要对上门咨询的学生开展课后辅导,同时还要主动约请所负责班级的同学进行辅导交流。辅导形式可以一对一,也可一对多。辅导的内容则与年级设置的辅导内容一致。

第三,加强了辅导的抓手设置。根据专业的特点和未来学生创业、就业的需要,新方案中设置了“速卖通”和“出口通”培训。该培训将努力覆盖全体国贸学生。每届学生在大二时接受至少两次相关的培训。由专任老师以每次5-8人的小组形式在“Office Hours”时间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和操作指导。这一设置使“Office Hours”的辅导更加充实,也更能体现对学生的实用性。

每四,对辅导的时间、地点等方面进行合理化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新方案中充分考虑学生需要,对辅导的时间、地点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包括1.将辅导的时间增加,老师辅导时间由原来的两周一次增加为一周一次,而且实行单双周区别安排。其中一周安排在办公室,一周安排在离学生宿舍较近的一教608办公室,方便学生上门咨询。2.灵活化设置辅导时间,老师的辅导时间交错安排。不仅保证下午固定时间有辅导安排,而且在上午和晚上也安排了辅导,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3.优化辅导环境。新方案中,课后辅导地点由原来的办公室延伸至交流互动室和布展实训室。实践操作方面辅导安排在布展实训室,方便学生操作练习。咨询交流辅导安排在办公室和交流互动室,对于比较腼腆学生的辅导和小组辅导,辅导安排在交流互动室。为此我们设置和装饰了专门的师生交流互动室,为学生提供舒适温馨的环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与老师交流。

改进后的“Office Hours”制度实施方案在形式和内容更为丰富具体,时间和地点安排更加合理。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我们明显感觉到新的实施模式更加可行有效,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大大增强。当然在实施中我们也依然发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在今后的实施中我们继续进行不断的改进。通过实践可以预见,“Office Hours”制度在高职院校同样是一种有效的课外辅导形式,在合理正确的实施模式下,学生将乐于参与并并真正从中受益。而且“Office Hours”制度不是一项机械的制度,而是老师和学生喜闻乐见的交流方式,成为学生和老师交流的重要渠道,最终成为提升专业建设成效的有力手段。

参考文献:

[1]刘茂平、余俊.加强课外辅导环节 促进任职能力生成.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19期

[2]洪恩强、胡天佑. office hours制度探微. 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第23期

[3]曹立平.和谐的师生关系浅析. 吉林教育.综合.2014年第1期

[4]许新芳. 高职院校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研究. 教育与职业.2013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