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时代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大学的任务不仅在于向大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创造财富,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文章从技术创新条件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入手,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面临的难点与机遇,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路、载体与具体措施。

[关键词]技术时代 大学生 创业教育

[作者简介]陈荣明(1975- ),男,江苏如皋人,南京理工大学外语系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学生党支部书记,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伦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季卫兵(1979- ),男,江苏张家港人,南京理工大学外语系党委副书记,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德育系统工程研究。(江苏 南京 210094)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06-0081-02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阶段,我国政府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之路”的战略方针。技术创新及其导致的产品创新是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关键环节。在知识经济时代,由知识创新引发的技术创新使大学生创业成为可能。创业教育作为大学生职业辅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关注。高校是知识与人才的集聚地,浓郁的学术氛围、活跃的校园文化为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作为高校德育工作者,应积极利用大学的育人优势,采取有力措施,在引导大学生探求未知、创新知识的同时,着力培育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增强其创业技能,助其早日成功创业。

一、技术创新时代呼唤大学生走上创业之路

近代以来,分别以蒸汽动力的改革和应用、电力的广泛应用和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三次技术革命,引起了社会生产的深层次变革,振兴了相关产业,也造就了大批兼具科学家、技术发明家和产业巨头于一身的科技实业家。他们用自己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成功创业,积累了巨大的财富,成就了辉煌事业,特别突出的有爱迪生、诺贝尔、西门子、贝尔等。他们的成长历程为当代青年大学生关注科技创业、投身科技产业提供了光辉典范。

当代大学生们目前所处的年代,正处于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角刚刚吹响之际,迫切需要从一个传统经济形态迈入社会与国家发展的崭新形态。因此,创新型国家在其建设的过程中,无论从宏观的层面,还是从中微观角度来观察,相对于世界上已有的、已存在的资源型国家和依赖型国家,必然呈现出一种全面创新与艰苦创业的过程。美国管理学家比德·德鲁克断言:“没有创业型的经济不可能出现创新型的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本质上要求高校培养出能够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致力于全面创新和艰苦创业的大批优秀学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充足的优质人力资源。

从世界范围而言,人类社会的技术革命正在从第三次技术革命逐步转向以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等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更高的发展阶段。从技术发明、技术改良到其终端产品的创新发明与规模化生产,周期越来越短,更新频率越来越高。这在客观上对传统生产方式形成巨大冲击的同时,也为掌握高新知识与高新技术的青年大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创业环境,成为青年大学生端正创业观念、提供机会的必备要素之一。

而作为当代大学生群体而言,他们是伴随着商品经济、互联网经济等的飞速发展而成长起来的,相对于他们的父辈、祖辈而言,更容易接受新观念、新事物。尽管作为“80后”“90后”,他们身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崇尚拼搏、敢于挑战、追求成功的总体特征,使得他们最有可能成为创业大军中的生力军与成功者。

二、高校创业教育现状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反思我们当前的创业教育,还存在着诸多与国家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地方,严重影响了创业观念的深入人心和大学生创业人才的大量涌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念滞后。从2002年扩招开始以后,我国就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在长达六七年的时间里,这一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反而愈演愈烈。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好这一问题,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育创新创业人才是基本趋势。但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高校多数教师仍没有树立创业教育的理念,或者少许有这样的意识,但仅仅认为是简单以营利为目的的个体经营活动。“培养学生成为能够创造就业机会的人”,这一理念不仅在国内绝大多数大学生中没有深入人心,而且在作为人生引导着知识传授者的高校教师中也没有形成共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施与成效。

2.途径单一。有些高校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目标,有些教师也认为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十分必要,但是在如何全面加强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形成行之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方面,许多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和教育工作者仍处于探索阶段。作为高校而言,目前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做得最多的仍然是理论层面的说教,一些使用了若干年、许多遍的、固定模式化的所谓成功创业案例仍在用于教学活动,缺乏贴近学生实际的创业教育途径。创业教育在国外已发展成为一门比较成熟的大学课程,而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从十年来各试点高校开设创业教育经验来看,创业教育课程普遍受到了大学生欢迎,但现在创业教育课程仍然很弱。

3.缺乏载体。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实践性强,必须和实践结合,光是纸上谈兵不会有大的成效。而在当前,与创业教育相关的实践活动少之又少,无法满足创业教育的实际需求。在高校内部,众多高校成立了创业者协会等学生社团,其活动也大多停留在传播创业理念、制订创业计划等层面,真正参与到经营性企业的创业活动中去的创业教育活动还十分有限。

4.效果不佳。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党中央、国务院反复号召、鼓励、倡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但是教育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还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更新大学生就业观念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寄希望于通过大学生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调整来改善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直到今天,全国真正走向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不足1%。此外,在我们反复推动和进行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当中,真正走上自主创业道路的大学生的成功率尽管没有准确统计,可能也是很低的。

三、当前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1.树立科学的创业教育理念。(1)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弘扬企业家精神,造就新一代企业家阶层。应该看到世界上充满了中途辍学、学历不高,但却创业成功的企业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先富裕起来的一部分人,其中学历水平也不高,但却都能够抓住机遇,创业成功的也是多数。而我们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却由于思想意识、创业素质不够,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反思的教育问题,也是社会问题。(2)创新创业人才有自己的定义,除了一定的文化知识、科学道德素养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事业心与开拓能力的形成,这就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事业心与开拓能力以学术能力和技能培养为前提,只不过在现行社会中要挑战未来、挑战自我,真正解决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必须以提高学生的创业基本素养为宗旨。通过创业教育实践培养受教育者强烈的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增强基本的创业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性,从而能够开创自己的事业。

2.采取有效的创业教育举措。(1)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在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方面,目前采用学分制的高校课程普遍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两大类。笔者认为,将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纳入必修课,并且其学分不低于其他必修课的学分,可以在低年级开设创业教育理论课,在高年级开设创业教育模拟实践课;在创业教育课程内容方面,由于课程内容决定着学生是否有学习兴趣,在教材编写上可借鉴高校思想政治课的编写经验,在全国高校选拔一批既具有教学经验,又有实践工作能力的教师团队集中编写符合我国实际的本土化教材,教学案例的选择要贴近现实生活,要对学生的创业教育具有启迪意义。(2)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只有建立起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才能真正发挥创业教育的实效,我们要从教师队伍中选拔有相关学科背景的教师进行系统的专门培训,使其掌握创业教育的教学知识,建立起一支专门从事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同时,要引进一些既有创业实践经验,又有一定学术背景的“学者型企业家”或“企业家型学者”的优秀社会人士从事兼职创业教学与研究工作。(3)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的培植、收集与宣传。青年学生普遍崇尚强者,尤其是身边的优秀分子对于他们更具有榜样示范作用。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以精心培育大学生成功创业的案例,注重收集、整理当今大学生的创业经验,激励、引导更多的青年学生走上创业之路。(4)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应采取课堂案例分析与创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模拟创业实践的平台,如定期举办学生创业沙龙、创业报告会,开设就业论坛等。

3.开展可行的创业教育实践。(1)指导学生成立未来企业家俱乐部、创业协会等各种社团组织。团队创业是大学生创业的制胜法宝。目前,社会能给予大学生创业者的支持还不多,大学生由于资历、经验、社会关系等各种原因限制,也很难得到社会的认可。如果能够充分发挥合力,团队创业对于大学生创业者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2)建立若干实验中心和创业基地,并向学生开放。在校大学生或刚毕业大学生,由于缺乏资金等,很难实现自我经营、自我管理、自负盈亏,而作为高校而言,可以通过建立实验中心、创业基地等形式,发挥高校自身在办公场地、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优势,采取招标等途径,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一个较短的缓冲期或过渡期,使他们逐步实现创业。(3)举办创业计划大赛并帮助优秀创业计划转化为现实实施计划。创业计划大赛作为国内大学生创业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对于引导大学生了解创业知识、培养创业意识、树立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对于每次创业计划大赛获奖的创业设想,必须通过学校、社会的广泛支持,解决创业过程中的实际困难,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创业。(4)创办模拟公司,实现模拟“创业”。在学校相关人员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模拟办公司,旨在以模拟公司为平台,发挥学校各专业的优势,并且结合大学生的个人特长,将勤工助学工作与就业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将来的就业优势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为,全面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胡琳.全程化大学生创业指导教育关键性因素探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2).

[2]胡敏,陈立俊.基于SWOT分析的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创业教育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8(11).

[3]吴峻.有关大学生创业教育中自我意识培养的思考[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11).

[4]郭万牛,杨蓉,伏永祥.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研究[J].江苏高教,2009(1).

[5]魏汉琴,李宝江.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初探[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9(1).

[6]吴松岭.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11).

[7]侯文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9).

[8]童力,王雄.浅谈大学生创业教育[J].宁夏社会科学,2008(5).

[9]李耘,李长安.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