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会计专业教学研究

摘 要:会计工作的主要职责是利用货币计量企业的资源流转,因此会计专业具有较强的应用性。但我国部分高校的会计专业教学与实践应用联系不足,以致学生的综合能力难以得到有效培养。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对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深入探究校企合作可为传统教学模式提供的帮助。同时,依托校企合作,提出完善会计专业教学体系的具体路径,以期为同业教师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校企合作;会计专业;教学问题;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9)06-0055-03

引言

2018年,我国会计专业毕业生为92万,与2017年基本持平。但在新常态阶段,我国企业的用工需求大幅下降,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同时,在会计领域,电算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会计就业岗位逐渐缩减。在这一环境下,高校应打造出更加贴近实践工作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得到提升。但我国多数学校并不具备实践教学资源,因此其应借助企业平台,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一、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设计的实用性不强

当下会计专业的教学设计,普遍存在实用性不强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通常会严格依据教材设计教学内容。但专业教材更加关注会计行业的工作标准,以致忽视了实务练习。因此,就职业能力培养而言,会计专业教材所体现的内容并不全面。严格依照教材设计教学内容,将对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带来负面影响。其次,在实践环境中,会计人员需要开展与教学内容截然不同的工作。例如,在納税环节中,财务人员需要与税务部门开展良性互动。而此类工作极少在校园学习中涉及,学生的实用技能也难以得到充分磨炼[1]。

2.“双师型”人才匮乏

“双师型”教师是指兼具实践应用能力与教学能力的优秀人才。但在我国教学体系中,“双师型”教学人才较为匮乏,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我国的教师培养体系并未向教师提供足够的实践学习机会。我国的高校教师,通常是在师范院校或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学校任教,因此高校教师普遍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其实践应用能力并未得到检验。相较于我国的教师培养体系,美国高校更加关注教师的专业能力。在多数专业中,专业教师应具备不低于一年的企业实习经历,这样的教师培养体系,更有利于教师的全面发展。其二,我国高校对于专业教师的在职培养重视不足,教师难以在任教期间获得实习锻炼机会。受此影响,我国教师的知识结构普遍不够均衡,教学活动也受到影响。

3.教学与就业难以对接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体系进行了全面改革,教学与就业逐渐脱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会计专业在我国院校的开设范围较广,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但社会中的对应岗位较为稀缺,应届毕业生需要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同时,我国企业对于会计人员的要求存在诸多差异。例如,部分民营企业更加看重会计人员的执行力与忠诚度,此类职业素养难以在学校内得到培养,学生的就业渠道也受到限制。再有,部分高校未对学生就业给予足够关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职业素质难以得到有效培育。这部分院校认为,学校的主要职能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学习意愿。而就业问题,应被视为综合能力与学习意愿所带来的结果[2]。

4.学习效率难以提升

我国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效率普遍较低,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课后时间难以得到充分利用。高校的管理环境较为宽松,学生可自主支配课后时间。但在宽松的环境下,部分学生会将主要精力用到娱乐活动中,其学习效率必然会受到影响。二是学生的主动性较差。大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对于未知领域的探索意愿较强,因此其更倾向于学习新鲜有趣的专业知识。但会计专业的学习内容普遍较为枯燥,学生难以保持长时间的学习兴趣,其学习效率自然会受到影响。三是学习目标不够明确。考试在我国的教育体系内挥着重要影响,部分学生会将应对考试作为学习目标。高校的考试难度较低,学生的压力也相对较小。这一环境中,部分以应对考试为目标的学生,逐渐降低了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也大幅下降。

二、校企合作的主要优势

1.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我国会计专业教学设计的实用性普遍不足,借助校企合作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校企合作可为学生提供实践工作场景。校企合作的主要优势是学校与企业可共享资源。其中学校的优势在于可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知识密度与开放性高于企业。企业的优势在于更加贴近工作场景,专业性与应用性更强。因此,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学生可进入企业实习,实用性教学的占比将大幅提升。其次,企业实习的目标通常更加明确。在工作环境中,学生可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专业学习中,专业学习的占比也将进一步提升。综合分析,专业学习的目的在于社会应用,而企业是社会生产的组织形式,因此企业内部劳动是社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到企业内部的劳动,可丰富传统的教学内容。

2.实践型教师供给充分

我国院校普遍缺乏“双师型”教学人才,鉴于教师培养体系存在诸多不足,因此这一问题难以在短期内得到解决。企业会计人员的学历普遍较高,与在校学生相比具有明显的知识优势,这部分知识可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养。同时,获得高学历,必然需要经历艰苦、漫长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会计人员也会掌握一定的工作技巧。利用这部分技巧,会计人员可为实习学生提供有效指导。再有,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企业会计人员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这部分知识的应用性极强,合理利用可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综合分析,企业内部的专业人才储备丰富,“双师型”教学人才不足的问题可得到有效解决。借助“取乎其上”的学习精神,学生的专业技能将得到快速提高。

3.教学与就业紧密对接

部分学校的教学内容与就业市场的对接不够充分,学生难以通过校内学习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校企合作可帮助学生获得更加贴近就业岗位的实习场景。在这一环境中,学生将对就业环境形成更为清晰的认识,其职业规划可得到有益参考。例如,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可深入了解到企业对财务岗位的具体要求以及晋升渠道。参考这部分内容,学生可依据企业要求,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从而使学习与职业规划紧密对接。再有,企业也会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招揽优秀应届毕业生,以完善自身的梯队建设。人力资源是企业最为依赖的生产要素,但构建稳固的人才队伍,往往需要长期的培养过程,因此多数企业有意愿为青年人才提供更多机会。而学生可借助校企合作的契机,在企业内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从而使自身的就业渠道得到拓展[3]。

4.学习效率大幅提高

课后时间利用不充分、学习主动性差以及学习目标不明确,是影响學习效率的主要因素。通过校企合作,这部分问题可得到有效解决。首先,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学生的专业技能与企业需求存在明显差距。多数学生会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深度学习,以弥补自身不足。鉴于此,企业实习可引导学生更为有效地利用课后时间。其次,工作场景的纪律性较强,工作责任也更加明确。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主动性将得到提升。鉴于此,校企合作可提升教学效率。再有,社会工作的本质是将生产要素转变为商品(服务)。在会计领域,会计人员需要通过自身劳动为企业提供财务服务,从而分享企业生产所获得的价值。由此可见,劳动报酬与产出价值具有紧密的关联性,学生的实习目标也将受到企业预算的影响。

三、基于校企合作的教学研究

1.围绕实用知识开展教学设计

会计专业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实用性不强等问题,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例如,我国可参考英国职业教育的“三明治”模式设计课程。三明治教学模式是指,在四年制的教学体系中,学生在第一、第四年级进入企业实习。利用一年级的实习机会,学生可对专业操作以及工作要求产生深刻理解,从而使今后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在二年级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基础知识进行集中讲解,从而使学生的理论与技能更加扎实。在三年级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集中传授应用型知识,并依据四年级的学习内容设计教学规划。在四年级学生将进入企业实习,并利用之前所掌握的知识,练习操作性更强的工作项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要目标是掌握实践操作的基本技能,从而与实践工作相对接。借鉴这一模式,我国的会计专业教学可引导一年级学生进入企业开展短期学习。通过这一方式,学生将在入学初期树立起明确的目标。同时,教师也应在二、三年级,围绕实践教学设计理论课程。

2.依托企业资源构建“双师”教学体系

我国传统的教师培养体系,难以培养出充足的“双师型”教学人才。因此,学校应依托企业资源构建“双师”教学体系,并逐步培养“双师型”教学人才。“双师”教学体系是指由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分别承担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任务。在这一教学体系内,学校教师可专注于理论教学,从而使学生掌握到行业标准。标准化是当代商业体系的主要特征,通过统一标准,各环节的配合效率将得到提升,评价标准也将得到统一。而企业“师傅”可在实践工作中,为学生提供专业化指导,从而帮助学生掌握灵活使用各类知识的路径。

总之,通过“双师”教学体系,学生可获得更为全面的指导。同时,学校也应借助企业资源,有序培养“双师型”教学人才。例如,学校组织新入职教师进入企业开展为期一年的带薪培训,并在培训结束后对教师的应用技能展开考核。通过这一方式,青年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可得到提升,知识结构将更加均衡。或者学校可利用寒暑假,组织专业教师进入企业开展短期学习。借助这一契机,教师将掌握到应用领域的前沿技术。

3.依据就业需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传统的会计专业教学中,教学内容难以与就业需求相对接,学生的综合素养无法得到稳固提升。借助校企合作,这一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首先,学校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传统的教学评价中,理论考试通常被视为评价教学质量的主要工具。但理论考试与会计实务存在较大差异,依据理论考试设计的教学内容,通常难以适应实践应用场景。而将实践应用需求融入到教学考核中,可使教学设计得到明确引领。例如,在结业答辩中,学校可增添纳税工作的考试内容,其中教师可模拟税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而学生可通过企业财务人员的身份定位,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这一方式,应用性较强的专业知识将融入到结业考核中。

其次,专业教师可依据考试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相关联的教学环境。例如,教师可利用场景教学法,在课堂中邀请学生分别扮演税务工作人员及企业财务人员。通过场景对话,学生的专业能力将得到增强。同时,教师可邀请其他同学,就对话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通过这样的设计,其他同学也可更为有效地参与到场景教学中。最后,教师可为学生提供更为正确的指导,从而使教学标准得到统一。这样的教学设计,可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或者在开展就业指导教学的过程中,学校可邀请企业界人士为学生提出专业建议。企业界人士常年在一线工作,其对于企业需求更加了解,通过企业界人士的分享,学生的就业心态能更加成熟。

4.通过校企合作提升教学效率

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效率普遍较低,学习时间难以得到充分利用。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可通过校企合作平台,改进现有教学体系。例如,针对课后时间利用不充分的问题,学校可组织学生成立会计专业实践社团。该社团的主要目标是模拟企业运营设计会计实务练习。在社团中学生可邀请企业会计师提供专业指导,并设计练习场景与习题,学生可在社团内得到更为有效的锻炼。同时,企业会计师可组织成绩优秀的学生参与项目教学。在项目教学中,学生将分担企业的财务工作并获得相应的酬劳。通过这一方式,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意愿将得到增强。

再有,针对学习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学校可依据企业的管理标准与责任认定,设计教学管理机制,从而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实现对接。例如,教师可通过小组教学法,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各小组可模仿企业财务部门的组织形式,设定管理机制。其中应包含总会计师(财务主管)、预算会计、成本会计、应收账款会计、现金会计、管理会计等职能。同时,在日常学习中,学习小组的管理工作应借鉴企业管理制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各小组开展实务竞赛,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总之,这一教学模式,模拟了企业工作场景,责任与义务更加清晰。将责任与学习目标相对接,可提升教学效率。

结束语

校企合作可优化传统教学模式。首先,依托校企合作学校可围绕企业需求,设计教学内容,从而使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得到提升。其次,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构建“双师”教学体系,从而使“双师型”人才不足的问题得以解决。同时,借助企业资源,学校也可优化自身的教师培养机制。再次,通过校企合作教师可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对接,从而使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得到提升。最后,教师应借助校企合作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孔德兰,李华,张惠君,姚军胜,邵月花,杨艾,于玲燕.“三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63—67.

[2]吴迅.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教论坛,2015(1):95—97+116.

[3]刘胜强.基于“校企合作”的会计实践教学研究[J].财政监督,2016(16):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