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身份转变与培养优秀学生干部关系的思考

[摘要]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作为国家优秀的后备军,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不仅是高校的课题,也是教育界乃至社会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基于对高校学生干部成长实践的观察研究,发现并总结了高校教师身份转变对优秀学生干部培养产生的巨大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高校 学生干部 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2-0171-01

现今社会,无论是企业的竞争还是国际竞争,其实质都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三方面共同努力,相互配合。基于我国教育政策及教育现状,高校教育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作为高校教师,教师是否具备培养能适应现今高速发展社会的创新型人才的素质是关键。然而,在这个大学生活日趋社会化,大学生性格日趋个性化的时代,高校教师仅靠理论知识和以往的经验积累已法适应新时期的人才培养体系,难以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干部。

然而,高校优秀学生干部在高校学生组织建设,校园文化传播和校园活动举办中都扮演着领头羊的身份。因此,培养优秀学生干部不单单是社会的需要,更是高校建设自身的要求。针对“如何培养出优秀学生干部”这个课题,我国教育领域发表的论文数不胜数,方法也千奇百怪。然而,在如今这个学生性格发生巨大转变的高校小社会,以往的培养方法发挥的威力越来越弱了。因此,我们应当重新审视我们的高校大学生,重新建立起一套灵活科学的学生干部培养体系。教师身份转变便是一个培养高校优秀学生干部的好方法。经过两年多的边研究边实践,我们成功地验证了高校教师身份转变对优秀学生干部培养所带来的巨大成功。教师是学生的亲人。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教师是学生的老师。

一、教师身份转变概述及其意义

身份转变是从一种身份状态转变为另一种身份状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原有的身份可能从此消失,也可能是暂时的消失,还有可能是兼容两种身份状态。高校教师身份转变的意思是指高校教师在教育或者培养学生时由教师的身份向其他身份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高校教师的教师身份不变,但是高校教师的身份处于隐性,转变出来的新的身份处于显性状态,当教育或者培养结束之后,教师身份又重新呈现显性的一面。

(一)高校教师身份转变是部分的转变而不是总体的转变

高校教师身份转变是为了更好地做好学生工作,转变是富有针对性的转变,而不是总体上的转变。在教导学生上,一般来说,教师身份转变是为了让问题学生能够转换位置,引起与问题学生的共鸣并以此起到教育感化的作用,这个身份转变常见于小学和中学。在培养学生干部的层面上,教师身份的转变是一种主动的转变,教师通过转变教师身份培养学生干部,以此培养出学生中的优秀学生干部群体。无论是问题学生引起的被动转变还是优秀学生引起的主动转变,教师身份转变针对的都是部分而不是整体。整体上教师依然是教师,教师需要维护自身权威。

(二)高校教师身份转变是理论上的转变而不是实质上的转变

教师身份转变是通过把本身的教师身份隐匿不谈,重新塑造一个身份进行学生工作。这个过程中,教师对于目标群体来说,教师既是教师,又是另外一个身份的持有者。而教师身份处于隐形,另一身份处于显性。当这个过程结束之后,教师身份重新处于显性,另一身份消失不见。对于非目标群体来说,教师身份始终没有改变。由此可见,无论是教师身份转变针对的目标群体还是非目标群体,教师身份的转变都只是存在理论上的转变,而非实质上的转变。

(三)高校教师身份转变是暂时性的转变而不是永久性的转变

教师身份的转变是有针对性的,也是有时限性的。高校教师可能因为问题学生转变身份,也可能因为培养学生转变身份,但是不管是因为哪种原因转变身份,高校教师的身份转变都是暂时的,当问题得到解决或者需要通过另外的方式对问题进行解决,教师身份转变的状态就可能终结。

高校教师转变身份对学生干部进行培养一种非常巧妙而有效的教育培养方式。这种方式通过身份的转换容易形成共通和共鸣,能够让高校教师做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真正做到,立足于学生干部培养需求,制定相关的培养计划。同时,在优秀学生干部培养上,这种培养方式能够让学生干部打成一片,形成一种优质师生关系的良性循环,为培养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转变高校教师身份来培养优秀学生干部既是一种新型的培养方式,又是一种传承以往培养经验的培养方式。这种培养方式顺应了现代社会的发展潮流,满足了90后甚至00后的性格要求,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培养方式。

二、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这个传统教育方法无法培养出全面优秀的学生干部人才的高校,教师能够通过转变身份培养优秀学生干部。当教师身份转变培养体系得到建设和进一步的推广,高校的学生干部培养将会更加高效,培养出来的人才素质也会更加全面。在这个本质是人才竞争的时代,教师身份转变培训体系将会弥补我国培养体系的不足,培养出更多社会所需要的更全面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杨,袁中华.谈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干部的相处艺术.

中国科技信息[J].2009(20).

[2]李明珠.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培养模式探索.科教导刊(上旬刊)[J].2011(12).

责任编辑:武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