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应用型专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究

[摘 要] 独立学院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中的一支特殊高校队伍,其办学定位就是要面向区域经济发展打造应用型人才。本文以汇华学院为例,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引企入校,订单培养,以及建设校内、校外实习实训中心等措施,创立高校、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突出专业特色,提高应用型专业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与水平。而教学质量的提升,就业能力的提高将是独立学院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基石,也是独立学院进行品牌建设的突破口。

[关键词] 终身教育;高职院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5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8-2549(2016)07-0024-03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致使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同时企业急需的大批能将专业知识成果转化为物质产品和现实生产、管理、服务的各类人才又非常短缺,“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高校中的应用型专业要获得持续发展,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加强实践环节,建立健全实习、实训课程体系等途径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与就业能力。

独立学院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中的一支特殊的高校队伍,其办学定位就是要面向区域经济发展打造应用型人才。独立学院要提升教学质量与就业水平,办出特色,获得社会的进一步认可,也需要以此为契机,实施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通过加强教学实践环节,提高学生职业能力,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最终使应用型专业的蓬勃发展成为独立学院进行品牌建设的突破口。

一 独立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背景

当前,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缺口很大,而普通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却与社会发展存在某种程度的脱节,很多独立学院由于主要依托母体院校的师资力量,也存在类似的问题。高校教师都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往往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基础性学习和实验,缺少实训和实践环节,最终毕业生在就业时,往往由于缺乏实践能力而没有竞争力,导致就业困难,从而出现了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两者之间的脱节。同时,从独立学院招生的生源特点来看,理论知识的深入研究并非学生的长项,他们在实践操作能力方面往往更具有优势。因此,独立学院的应用型专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从实践环节突出特色,培养优势,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与质量。

我国的职业教育院校在应用型专业的建设过程中已经有了非常多的改革与尝试,在借鉴国外校企合作的模式进行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他们通过与企业合作,构建符合行业需要的课程体系,尤其是特别注重实践环节的建设,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使毕业与就业接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实践证明,独立学院中的应用型专业要获得持续发展,也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知识转变为真正被学生所掌握的技能,有效地将培养与社会的需求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一毕业进入企业就能适应企业对人才(能力和经验)的需求,实现学校与社会间的“零距离”对接。从目前全国各高校的教学改革来看,开展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已经成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普遍趋势。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自2007年开始,就以电子信息类专业为试点,积极寻求应用型专业的教学改革突破口,在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习实训等方面进行了许多的尝试与探索,希望在借鉴其他高校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学院学生实际,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夯实专业特色根基,促进教育教学与社会实践、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努力拓宽大学生就业途径,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二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目标

应用型专业的蓬勃发展既可使独立学院体现出区别于母体高校的独特办学特色,也是获得社会认可与良好声誉的基础。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要有效地将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紧密地联系起来,积极推动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设置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与整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水平。

汇华学院以计算机、网络工程、通信工程等电子信息类专业为试点,对应用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与实践。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依托校外实训基地与校内实验实训中心,不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感受真实的企业化实习实训,让学生逐渐适应企业员工的角色,并积累实战经验,为毕业后求职、就业打下关键基础。实践证明,学生通过项目实习、课程实训等实践环节,能够真正参与项目的开发与实践,通过亲身体验实践操作的过程,积累原始的从业经验,使已经掌握的知识更加活性化、生动化,进而修正自己的学习方向,形成更高效的学习方式,更有效地消化、吸收、整合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完成知识与能力的无缝转换,使知识转变为真正被自身所掌握的技能。

三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改革设想与实践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聘请相关专业与行业的专家、工程师,组成专业指导队伍,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指导与监督。专业指导委员会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应用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推进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最终将企业对人才的专业需求融入教学过程中,通过嵌入式或课程置换等方式,实现教学与应用的统一,实现专业与行业的“零距离”对接。

通过对企业需求的调研,汇华学院多次组织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及相关专家召开专业建设研讨会,共同研讨教学计划的调整和实践课程体系改革,探讨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在此基础上,对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了调整,加大实践环节,推进项目教学与课程实训,将就业实训课程纳入正式的教学计划体系,同时聘请合作企业工程师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使学生能够近距离地接触目前最新的行业技术与文化。例如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增设软件测试方向及网站开发方向;将大唐移动的课程体系植入通信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之中,提升学生就业技能,推进就业进程。

(二)引企入校,共同投入,合作建设企业文化浓郁、产学研一体的校内实习实训中心

引企入校,共建实习实训中心,是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化,是较为理想的合作模式。企业入校后提供相关技术人员配合校方的教学实施和人才资源的培养,学院提供相应场地和基础设施,共建生产性实验实训中心。校企双方共同搭建起的这一实践平台,可以弥补原有教学计划中项目教学与课程实训等方面的不足。企业帮助学校开展实习实训,而学校为企业提供优质毕业生资源,双方在校内实习实训中心这一平台上,可以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汇华学院于2012年将软件企业银康科技有限公司引进校园,建立了校内企业实训基地,同时选拔实习生进入企业实习。合作范围不断深入,取得了良好了效益。如由企业配合校方帮助在校生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及就业指导;对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技术指导;承担部分实践课教学与学生实习、实训的教学任务,包括专业课教学和实训、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等;让学生参加真实的企业锻炼与项目运作,亲身体验企业文化,等等。在校企共同培养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学生毕业后可优先被企业录用,促进了学生的就业质量与水平的提升。

(三)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校内实训中心相配合,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企业化训练

针对应用型专业较强的实践要求,高校必须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扩大合作企业的类型与范围,为学生提供多方向实习实训的机会。特别是摆脱过去与培训机构的单一合作,寻找行业内更多企业成为合作伙伴。校外实训基地与校内实训中心相配合,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岗位加以锻炼,积累实战经验。

汇华学院针对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不同方向,积极寻求合作伙伴,与文思海辉、博彦科技、神州数码、中川实训等企业合作,建立了多个校外实训基地,从而为学生提供真实企业岗位的锻炼,提高了教学实习及毕业实习的质量与效果,帮助学生完成从校园到企业的过渡及角色转变。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积极拓展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特别是以移动通信实验室建设为契机,深化与大唐移动的合作,在专业方案、课程体系、师资培训、行业认证等方面实现深层次合作,开创了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四)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没有“双师型”的师资队伍,一切的教学改革构想都将是空谈,所有的教学改革与创新都需要通过“双师型”教师的教学活动来贯彻和实现。当前高校中的很多教师存在重理论轻技能,重课堂轻实践的问题,严重阻碍着应用型专业的改革与发展。学校必须加强应用型专业师资的引进、交流、培训、锻炼,打造一支符合独立学院办学定位,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使之成为校企双方共同培养人才的桥梁与媒介,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理念落实到现实中。

汇华学院针对师资队伍建设,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提升教师的从教能力。首先坚持聘请企业工程师承担教学任务,加强校企教学人员的沟通与交流,同时有计划地安排本院教师进驻企业,了解企业技术要求,引导教师参与工程实践、技术开发等活动,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科研创新能力。支持教师参加国家、行业举办的各级各类与本专业相关的新技术、新工艺培训及职业资质考试,鼓励教师取得高校教师系列以外的职业资格或专业技术等级证书,不断提升教师业务技能,逐步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学院还出台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规章制度,加大对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经费支持。

(五)以就业为导向,实施“订单”模式,校企双方共同培养

通过明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制定订单培养的核心课程,通过加强实践性教学、课程置换,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解决企业缺乏条件培养所需之才以及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适应社会需求两大难题。也实现了整个教学过程的“三个协调”,即专业设置与需求相协调,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协调。“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对于绝大多数应用型专业来讲都是适用的,有利于将学校教学与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和人才市场需求有机结合,促使企业对高校产生更深的了解和更多的信任,校企双方共同努力将应用型专业做大做强,这正符合了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与发展方向。

汇华学院借鉴国外“双元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国内部分高职院校采用的“直接订单”中的“学中订单”方式,在大类招生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就业率。通过与企业的密切合作,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明确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通过课程置换、专业课选修、项目实训等实现共同培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作适应能力。在实施共同培养过程中,校企双方可以充分利用各自有效的教育和资源优势,通过专业教师和工程师实施共同培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最终由用人单位按照协议约定组织学生就业。为保证订单培养质量,校企共同制定考核监督制度,以及相应的激励机制,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汇华学院连续开展了“彩虹桥”国际软件工程师定制班,“银康科技订单班”等定向培养模式,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积累了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的就业水平与就业质量得到了保证与提升。目前,“订单班”的数量与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针对不同企业的需求,成立了银康科技、文思海辉、Oracle、中讯、博彦科技等多个就业订单班。

由于提前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避免了以往毕业生的“就业恐惧”或“就业焦虑”,从而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理论和技能学习中。该模式使学生提前接触自己的职业岗位,强化对职业生涯的认识,更好地适应未来岗位的需要。

(六)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校企合作共同开展丰富多彩的专业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提高学习兴趣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归根到底是要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与学习兴趣,切实提高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除了培养方案中的教学过程之外,应用型专业应充分挖掘专业特色,利用校企资源,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开展专业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点带面,提高学生整体的学习兴趣与教学质量。

目前,汇华学院依托相关合作企业在校园内开展了计算机技能大赛、Oracle数据库大赛、软件设计大赛等,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校外各级各类的专业比赛,并聘请企业人员进行指导。竞赛不管对于学生还是任课教师,都是一项挑战。通过学院对专业竞赛的宣传与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极大激发,学习兴趣日益深厚,学习信心逐步确立。而任课教师也注意提升自身的专业修养与技能,与学生共同成长。在此基础上,许多学生的专业特长被挖掘出来,自发形成了多个兴趣小组及创业团队,通过学生自发性的学习与探索,更新了就业观念,拓宽了就业渠道。

总之,通过校企合作,开展应用型专业培养模式改革的途径很多,都是为了专业特色的培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就业水平的提升。独立学院作为专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必须抓住机遇,对接市场需求,促进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由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并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及管理过程,充分依托校外实训基地与校内实验实训中心,推行项目教学与课程实训。特别是积极开展“订单”培养,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资源优势,提高学生就业技能与就业质量,体现独立学院的办学特色与优势。

参考文献

[1]梅平乐.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化探究[J].煤炭

高等教育,2008(7).

[2]邵洁.探索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与途径[J].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1(8).

[3]李巧林,张辉.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实现

途径探析[J].科技创业,2011(16).

[4]胥秋.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及质量保证机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9).

[5]霍利岭,边玲,郭晓芸,魏世亮.基于“企业化项目教学”

的IT类专业教学研究[J].学周刊,2012(11).

[6]程望斌,李宏民,陈松.独立学院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

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