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高校家访工作的开展

摘要:在人的教育培养过程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必须三位一体、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培养出具备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的人。而三者中,与学生关系最为密切,对学生的影响最大的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当今高校,学校和家庭往往是在学生出现重大问题的时候才会求助彼此,平时缺乏交流和沟通,不利于大学生的教育和培养。而家访则是沟通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桥梁和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从建立高校家访的长效机制和家访进行的方式方法方面,浅析了高校家访工作的开展,希望能够对家庭与学校的交流起借鉴作用,促进二者在学生教育培养上的合作。

关键词:高校 家访 家庭教育

0 引言

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过程中,我们往往看到,接受高等学校教育的大学生们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涵盖了思想信念、三观、学业、个人情感、人际关系、经济问题、心理健康、就业等涉及到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的范围,而国家和高校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非常重视的,并希望通过学校教育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复杂的任务。”应该说,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学校、家庭和社会是决定其成败的三个关键因素,只有当三者形成合力,才能够使教育变得完整和完善,进而塑造出具备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的人。因此,仅凭学校教育是无法顺利达到教育目的的,对于学生而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与学生的关系最为密切,对学生的影响也最大。学校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起着主导作用,但学校教育仍需要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才能起到有效的主导作用。学生入学后,家庭也还是他们生活活动的主要场所,家庭成员仍然对他们起着主要的影响作用。两者需要密切配合,积极协作,相互支持,形成一股教育合力,从而更有效地教育学生。如果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一致、不配合、不得法,那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作用就会被削弱,甚至被抵消。可以说,没有家庭教育配合的学校教育,或没有学校教育配合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人材。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4年)中提出要“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意见》指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也指出要“学校要探索建立与大学生家庭联系沟通的机制,相互配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由此可见,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的作用仍然不可忽视,我们往往也可以发现,学生进入高校后存在的问题往往都是有着其深刻的家庭教育背景的,而沟通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就是家访。

家访是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教师代表学校对学生家庭所进行的具有教育性质的访问,是学校同家庭密切联系的重要途径。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传统的“家访”已经越来越少见于学校和家庭中,尤其是在高校教育中,更多的老师和家长认为学生已经是成年人,而忽视了家庭教育对其的影响,加之其它的人力、经费等方面的原因,家访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受到了质疑,家访工作的开展没有形成长效的机制,也没有完整系统的方式方法的研究和探讨,更多的只是在学生出现了重大问题的时候,学校和家庭才会去借助对方的力量来解决问题。而本文则试图从家访长效机制的建立和新时期家访工作开展的方式方法两个方面分析如何做好高校家访工作。

1 家访长效机制的建立

1.1 制度保障——建立建全家访工作和考评制度 机制的建立依赖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健全的家访制度,可以督促教师开展家访工作。家访制度有无,极大地影响着家访工作的开展。家访制度是否完善,是否可行,也同样极大地影响着家访工作的开展。就笔者了解的情况而言,目前我国还没有高校将家访这一工作纳入教师工作的制度及教师考评的体系中,家访这种形式,只有在学校认为学生出现问题并且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无法解决的时候才会采取。这样的家访不能称之为严格意义上的家访,并且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不能够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持续性的合力作用。学校针对家访工作可以制订各类制度如:最低工作量制度、经费报销制度、家访工作记录制度、考核制度等等。

1.2 经费保障——建立家访经费报销制度 大学生家访不同于中小学家访的一点就在于大学生的生源来源地区更为广泛,有很多来自外省的学生,还有很多来自本省但是仍然离学校有一定的距离,这就要求学校要对进行家访的教师进行相应的经费支持和保障,可以按照学校对于教师出差的经费报销制度予以报销。学校的学生工作部也应该在活动经费中设立专门的用于家访开支的费用,同时对于利用假期时间开展家访工作的老师应该按照一定的工作量给予报酬或补助。

1.3 人力保障——拓展家访参与主体 一般而言,目前在高校进行家访工作的都是辅导员老师,但是可以想象得到,如果按照国家规定,辅导员与学生的配比就是在1:200之内,在此之上的学校也有很多,在这样的对比条件下,只依靠辅导员是无法很好的达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沟通工作的,因此,应拓展家访的参与主体。首先,目前很多高校在大一阶段都配备了班主任,大一也是对学生进行家访的一个很好的时机,可以让班主任开展家访工作。其次,有的学校在专职辅导员的基础上还配备了兼职辅导员,这也是家访工作开展的力量之一。最后,在高校中,还有很多专业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在平时行课期间可能无法进行家访,但可以根据假期回家的路线安排家访工作。

2 家访的方式方法的探讨

2.1 家访的时间安排 对于高校教师而言,在有了制度保障和经费保障的前提下,在什么时间对学生进行家访应该是比较灵活的,教师可以利用上班时间、周末或是假期进行家访,主要是根据学生家长的时间来进行安排。一般而言,大学生在大一和大四的时候出现问题或是学校和家庭需要更多沟通和交流的时间是比较多的,家访的时间安排可以更多的集中在大一、大一结束、大三结束、大四这四个时间段内,以便于家庭更加了解学校的培养计划和教学任务,从而配合学校的工作;另一方面,学校也能够从家庭中获得学生的确成长背景和教育背景,对学生因材施教,促进教学。

2.2 家访的对象和方式选择 高校家访工作的对象的选择要注意层次性。一般而言,学生群体在大学期间都会在不同的区分类型上呈现出层次性来,这种层次性相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更加丰富和复杂,如在学业上有优等生和差等生,在担任社会工作参加社会实践方面,有能力强的有能力弱的,在家庭经济方面有优裕的有困难的,在心理健康上有健康的有不健康的等等。

另外在对同一类别的学生进行家访的时候,还要注意根据因学生情况的不同需要与家庭取得联系的时间紧迫性,优先对那些急需与家庭寻得联系的学生进行家访。

传统家访的方式一般分为走访、电访和信访,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应该充分被利用起来,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工具如:QQ、飞信等方式开展家访工作,更有利于快速、及时的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

2.3 家访的内容策划 教师在进行家访之前,一定要对家访的内容进行计划和设计。由于选择的对象的不同,家访的目的必然有着差异性,但是一定要明确家访最终要完成一个什么样的目的或说与家庭达成哪种同识,否则一个漫无目的家访无法产生更好的效果。其次,虽然家访是由于学生有了问题而产生的,但是在家访的过程中,教师更应该对学生的整体情况与家长作沟通,而不是仅仅就问题谈问题,也要视与家长沟通的情况对内容进行灵活的调整,力求与家长在如何解决学生的问题上达成一定的共识。

2.4 调动家长与学校进行联系 虽然有了制度、经费的保障以及更多的教师参与到家访工作中来,想要全面的达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力只依靠学校的努力是不够的,教师家访的对象也主要是针对那些在学校中出现了一定问题的学生,因此,学校要想办法调动家长,为家长与学校和老师进行沟通提供桥梁和途径。很多高校在大一新生入学时召开的家长座谈会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但是除此之外就没有更多的途径了。学校可以在每个学期或是每个月设置一个“家长接待周”或是“家长接待日”,告知家长在这是一个专门的时间段,可以通过电话、网络联系学校或是到学校,与教师进行沟通。或者可以在学校的网页上开通一个教师与家长进行交流的平台,用这样的方式来更好的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

参考文献:

[1]罗辑,张贺楠.关于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7).

[2]凤帅.浅谈大学生家访促进学生、学校和家庭教育三维一体化[J].科技创新导论,2008(18).

[3]王虹.家访是架起家校联系的桥梁.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