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助教制度在本科教学改革中的实践探索

摘 要 当前本科教学中大班教学、合班教学现象普遍,尤其是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合班以后虽然节约了教师及设施资源,但是教学效果明显受到一定影响,其主要表现是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不足对知识的掌握度整体下降,以及对知识掌握和理解的均衡性。很多的西方教育体系是通过规范的学生助教体系来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旨在通过本科生助教在本科教学中的实践,总结在专业基础课课程实行本科生助教教学的主要困难和障碍,以探索本科生助教广泛采用的方法,寻求教学制度上的支持。

关键词 本科教学 本科生助教 教学制度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7.012

1 学生助教制度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学生助教的方法古已有之,但是随着现代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普及,本科教育中的学生助教已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问题。

1.1 目前学生助教的相关研究主要是关于硕士及博士助教的研究

研究生助教,指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为增加学识、提高技能,按照有关规定受聘帮助主讲教师完成一门或几门课程的教学或教学辅助工作。[1]美国在学生助教制度和实践上都发展较早,19世纪末,哈佛大学首先创立研究生助教制度。[2]日本也建立了缜密的研究生助教制度,2004年止,日本87所大学中有82所大学导入了研究生助教制度,545所私立大学中300所大学导入了研究生助教制度。[3]我国较早实行研究生助教的学校有清华大学等,1989年试点,1990年全面试行。[4]研究生助教成为高等教育运用学生助教的主流,一方面缓解教师的教学压力,另一方面成为培养未来高等教育师资的重要手段。

1.2 我国助教式教学模式相关制度支持相对落后

美国的助教式教学模式之所以能有效执行,源于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本身就包括对未来高校输送教师的部分,而且通过严密的制度,及长期积累的经验,已经充分深入到高校教學当中。我国的助教式教学模式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出现,各高校相关的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这就导致:第一,研究生参与积极性低,因为没有对应完善而稳定的收入机制,在教学上会耽误大量的时间,不如和导师做科研项目的报酬高;第二,教师很难选用得心应手的助教,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制度安排,研究生在担任助教前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也没有时间跟班了解学习情况及进度,很难有助教的实效。

1.3 本科生助教在国内外研究中都处在起步阶段

总体来说关于本科生助教的探讨,国内外都处于初级阶段。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在教育心理课程教学中也采用了本科生助教的制度和方法,大大提高了本科教学的效果和教师的工作效率。他们的教育心理学选修课程,一般会有200~300人选修,为了保证大课的学习效果,教师从教育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中选聘本科生助教,大约30人一组,由一个助教负责,组织课程讨论,批改课程作业,回答学习中的疑问,并且总结作业、讨论中的主要问题,向授课教师汇报,课堂上也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主要问题。这样给教师节约了大量时间的同时,也保证了教与学的沟通,学生的学习过程得到及时的反馈,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保证了学习效果。本科生担任助教也有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对其个人的受益程度来说甚至高于研究生助教,Weidert & Wendorf等在对美国70多个本科生和研究生助理的调查研究中得出结论本科生助教的经历对本科生的自我发展比对研究生的自我发展作用更大。[5]

2 本科生助教教学法在本科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目前,中国的助教教学法运用尚不广泛,本科生助教法更是停留在初级阶段,海南大学在本科助教模式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但是并未形成规模,教师也各自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方式选用本科学生作为助教辅助教学。就目前本科教学中本科生助教教学法的应用情况如下:

2.1 本科生助教的选拔形式

本科生助教是从本科生中进行选拔,对助理教学的效果和本科生本身能力都是有挑战性的,选拔的形式目前有如下几种形式:

2.1.1 从教学班级中选拔

最简单易行的办法就是从教学班级中选拔本科生助理,采取自愿报名或指定学生的方式较多。这种方法的优势是,教学助理了解班级情况,容易沟通,教师也可以用平时成绩作为对助教工作的奖励。这种方法的劣势是,教学助理的权威性不高,容易因为主观判断,影响工作的公正性。

2.1.2 从专业中选拔

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选修课程,因为选修人数较多,教师请与课程相关专业的学生(已修本门课程)作为助教,辅助教学。这种方法,本科生助教的权威性在教学班级内较高,能够较好地辅导学生的日常学习,组织讨论,批改作业等。但是这样的方式因为缺乏制度的安排,教师很难有鼓励的手段,由于要跟班助理教学,本科生很难解决与其余课程的时间冲突,也不愿意花大量的时间重复学习同一门课程。

2.1.3 从高年级班级中选拔

学工管理部门一般会从比教学班级高1-2个年级的本科生中选派部分优秀学生担任教学班级的学生班主任,但目前主要是学生工作为主,参与教学的情况不多见。因为学生班主任本身也有繁重的学习任务,很难全身心投入低年级班级的教学工作,不了解课程进行的状况,也就很难配合教师的教学安排及相关工作。

2.2 本科生助教的培训

目前,本科生助教教学法尚处于初级阶段,属于教师的自发性组织行为,没有专门的制度安排,也没有专门的培训,本科生没有教学理论和经验的指导,主要是任课教师通过任务指派的形式,进行某部分知识或专项任务的简单培训。

2.3 本科生助教的主要工作

由于没有制度保障,且缺乏专业的培训,本科生助教能够基本胜任的工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3.1 协助教师收集、批改、登记、发放作业

本科生助教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帮助教师收集,批改作业,并登记成绩,发放作业。作业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手段及教学反馈工具,学生通过作业巩固课程内容、查漏补缺,教师则通过作业的批阅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安排之后的课程。但是作业的批阅占用教师大量时间,尤其是现在很多大班教学的课程,教师往往来不及批改上次课程的作业,就要开始上下一次课。作业做了得不到反馈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教师们教学、科研任务繁重,难以抽身。美国的本科教育相当重视作业,作业的完成情况占到总成绩的比重非常高,教师们也是通过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和助教来解决时间冲突的问题。

2.3.2 组织课程讨论

组织课程讨论其实并不只是在课堂上讨论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前对所讨论知识和内容的准备和自学。本科生助教,尤其是从教学班级选拔的本科生助教能够较好的督促小组的讨论和学习,甚至节约课堂的时间,将讨论放到课后,课堂上分享讨论结果,提高了课堂时间的有效性。但是本科生助教在组织课程讨论时也面临挑战,本身知识和经验的束缚,导致讨论本身的效率不高,效果可能不太理想。

2.3.3 学生与教师沟通的桥梁

由于课程班级人数较多,以及教师科研压力较大,教学任务繁重等原因,高校任课教师和学生沟通的时间非常有限,这样对本科生的专业素质培养是十分不利的。本科生助理工作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发现和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并把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反馈给教师,借助本科生助教的参与,架起学生与教师沟通的桥梁, 把教师的安排和任务更详细具体地介绍给学生。

2.3.4 本科生助教的奖励

本科生投入助教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美国的学校这些可以作为社会服务得到学分奖励。但是在我国,由于制度安排的不同,使得教师能够给予本科生助教的奖励十分有限,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平时成绩奖励。对于在授课班级抽选助教的情况,平时成绩奖励的情况是最常见,且易行的方式。给予为大家的学习而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助理平时成绩的奖励标准并没有确定,一般都是由科任教师根据自己的习惯和课程的情况斟酌给出。第二,名誉奖励。对于从高年级以及从专业内部甄选的助教,只能靠教师给予一些口头的表彰,或通过学工部门给予一定形式上的嘉奖。第三,获得与教师深入沟通的机会。教学助理能够获得与授课教师更多的交流沟通机会,获取专业信息和知识,这是非常重要但很容易被忽视的一个奖励措施。

2.4 本科生助教的主要作用

从教学的实践中来看,本科生助教参与教学的方式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同时教师能够通过助教的工作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

2.4.1 缓解教师与学生沟通的不足

高校教师不仅面临教学工作的压力,更需要完成繁重的科研任务,耗费大量的工作时间。授课教师与授课班级的学生沟通大部分局限于课堂时间,而根据教学规律这是远远不够的,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形成非常不利。通过本科生助教的中间作用,能够形成教师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及时反馈学习当中的核心问题,使教学能够具备更强的针对性。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与助教的定期沟通,发现具有专业潜力的学生,进行更进一步的培养。

2.4.2 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通过本科生助教的协助,教师能够节约出更多的时间,投入教学本身的设计创新和科研工作,并以教学改革和科研创新带动教学进步。这样在节约教师时间的同时,教学效果会得到普遍提升,从而从真正意义上提高教师的整体工作效率。

2.4.3 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对于授课班级的学生来说,本科生助教的参与一方面使得与教师学生沟通的渠道畅通了,通过本科生助教的参与,学习变得有组织、有安排,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创新及科研方面的投入也可以反哺课堂教学,提高课堂知识的前沿性,学习效果自然提高。

3 本科生教学法实践中的主要障碍

本科生作为教师助教的形式其实一直存在,学习委员、课代表等从不同程度上来说也是非严格意义上的教学助理。但是当前大学教育体系中学习委员主要承担的是班级有关学习的行政工作,一个学习委员也没有办法承担所有课程的助理教学任务。课代表一般是在中学阶段安排,并不是在每个班级和课程当中都有安排,而且也没有相关的制度明确课代表的职责。

3.1 本科生助教选拔的原则机制不清

因为本科生作为助教的教学方式还未普及,没有现成的选拔制度可以依循,有些本科生助理因为学习任务重或担任其他学生工作,中途就想要放弃;有些学生助理缺乏对专业知识的热情,无法很好地组织大家平时的学习和讨论。所以在选拔学生的时候应该遵循什么样的选拔原则是非常值得探讨的。

3.2 缺少本科生助教的相关培训

没有培训制度的保障,没有明确的培训时间和培训内容及标准,学生助理也很迷茫,目前的本科生助理主要是任课教师根据自身经验和要求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和要求各不相同,标准也不够具体准确,主观性相对较强,效果并不太理想。因此,迫切需要定期的培训,让本科生助理了解自己的职责、任务以及工作的技巧和方式。

3.3 本科生助教管理制度的缺位

随着本科生助理教学法的普及,相关管理制度的缺位严重制约了其发展。没有学分制度的保障,教师很难选拔优秀的助理,也很难实现专业学生帮助非专业课程,高年级辅导低年级的本科生助理教学模式;没有具体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标准,本科生助理对自己的工作任务和要求理解过于主观,很难实现助理教学的效果;没有制度的调整和衔接,很难保证本科生助理学习与工作时间的有效衔接。

4 实现本科生助教教学法的制度建议

4.1 明确本科生助教选拔机制

本科生助教主要作用是辅助教师进行课程的教学工作,与研究生助教不同的是,本科生助教可能本身并没有特别明显的专业优势,所以在选择本科生助教时要注重其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助理应该愿意付出相应的时间服务大家,帮助课程班级完成课程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标。自愿应该是非常重要的原则,有为教师及同学服务的意愿,才能很好地完成助教工作;能力也是另一个非常重要的评价标准,对专业的热情及领悟能力能有效提高助教工作的效果,同时也有助于教师通过助教的途径发现专业人才,从而为专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生后备力量。

4.2 完善本科生助教的培训

本科生助教的培训应包括基本的教育理论和规律,规范的助教工作职责,让本科生助教在有基本的助教工作理论基础上,明确地了解担任助教工作的工作内容、责任和义务,形成担任助教工作时的基本行为规范,并形成定期的培训制度安排。真正帮助教师快速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解决教学中的沟通障碍、达到教学目标,减轻教师教学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提供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另一途径和方法。

4.3 建立本科生助教的相关管理制度

本科生助教教学模式要充分发挥作用,必须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例如:规范教师通过平时成绩鼓励本科生参加助教工作的方式,通过统一的证书形式表彰本科生助教,增加通过学分或其他形式激励学生担任相关学科的教学助理工作的制度安排;从制度上规范和约束本科生助教的工作时间,包括最少每周工作小时数,与任课教师沟通次数等;明确本科生助教工作内容,例如:本科生助教协助批改作业、协助清点到课人数、反馈学生学习中的主要问题、主持小组的课后学习讨论等;规范本科生助教工作方式,帮助助教明确自己与同学的关系,保证工作的效果和效率;通过制度将本科生助教的培训时间固定化,培训内容标准化,以帮助本科生助理最快地了解助教工作。

参考文献

[1] 李海波,张桂荣.哈佛大学研究生助教制度分析[J].世界教育信息,2008(9):20-22.

[2] 卢丽琼.浅析美国高校研究生助教制度及启示[J].复旦教育论坛,2005(1):62-65.

[3] 于克锋,江敏,袁春红,李娟英,何培民.日本研究生助教制度的实行状况及启示教育[J].教学论坛,2012(27):62-64.

[4] 林功实,白永毅.试行助教博士生制度的回顾与探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1(2):58-61.

[5] Janet M.Weidert,Angela R.Wendorf.A Survey of Graduate and Undergraduate Teaching Assistants[J].College Teaching,2012(60):9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