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校教师党支部工作着力点的有效途径研究

摘 要:高校教师党支部工作不应满足于形式上的完成,高校作为特殊社会组织的基本职能、教师党支部的根本任务和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师党支部工作着力点的基础,教师党支部工作要立足实际才能找到工作着力点。通过与专业学生党支部对接、与教学科研业务对接、与服务地方对接的“三对接工作法”为教师党支部工作找准着力点、扩大影响力,增强凝聚力,保持党的先进性。

关键词:高校党建;教师党支部;着力点;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D26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9-0160-03

近些年来,随着高校党建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教师党支部在组织生活、理论学习、党日活动等方面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明显进步。但与日益发展的教育事业和党对高校党建的要求相比,高校教师党支部还存在着理论学习形式化,组织生活简单化,党建活动模式化,作用发挥单一化等局限,看上去该有的制度、措施、活动都有,支部负责人与一些党员也积极参与其中,但给很多党员和群众的感受却只是“敲了边鼓”,有力使不上,造成这种偏差现象的关键在于教师党支部工作没有找准着力点。

一、找准教师党支部工作着力点是新时期党校党建的时代要求和现实需要

教师党支部建设是高校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党在高校教育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沿和根基,是培育优良教风学风、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加强教师党支部建设,是切实保证党在高等教育事业领导的重要内容,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必然要求,是维护高校稳定、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保障。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政党,对高校教师党支部而言,没有认真地学习,就无从提高水平和能力,没有一定的水平和能力,就无从谈起创新和服务。加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就是要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高校教师的中心工作中,化解到具体任务中,并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取得货真价实的效果,找到这样的着力点,既是自身加强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更是新时期党建的时代要求。

为了加强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许多高校党建理论研究者和高校党务工作者结合高校育人规律和工作实际,提出了很多加强支部建设的意见,如:按系、专业、团队等方式设置党组织;选好、配好、培训好支部负责人;培育、总结、创新支部活动形式;设法增加党务活动经费等[1],在实践中确实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但我们也发现很多工作表面上这样做了,也达到有关方面的要求,很多支部的活动搞得轰轰烈烈,检查时台账材料一应俱全,但从党员群众的反馈看,党员个体的影响力、支部活动的吸引力、组织整体的凝聚力有限。从受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重视的政治学习看,尽管上级有要求,支部有任务,党员有意愿,群众有期盼,但教师中还是普遍存在对政治理论学习不重视、无兴趣、不关心乃至厌学的现象。分析其原因,既有个人思想认识上存在的偏差,也有认为政治理论学习是讲大话、讲空话、讲假话因而重视不足的因素,也有学习内容抽象,学习形式单一等因素,把理论宣讲与生活实际脱节、内容要求普遍性有余、针对性不足,读报纸、学文件、参展览等缺乏新意,使整个学习活动难以把政治性、思想性、知识性等融为一体[2],归根结底就是工作没有找准着力点,缺乏吸引力。

当前有些高校支部工作中存在着党员主动性不强、支部活动无新意、服务能力有限、影响力偏弱等现象。究其原因在于党组织在开展党建活动中往往脱离了高校具体的现实环境需要,为做好党建而开展党建,往往形式的要求大于内容的需要,如为了加强党性修养就组织重温入党誓词或参观革命圣地,为了联系群众就看望孤寡老人或组织爱心捐助,教师党员自己也感到活动时感动一下,活动后一切依旧,感受不到真正的收获与感动,长此以往党员对党组织与党的活动热情减退,参加活动也就是尽义务而已,要解决这种出力不少,效果不好的难题,高校教师支部党建工作必须找准着力点。

二、找准高校教师党支部工作着力点建设的基础要立足于高校的职能与教师的任务

实现高校基本职能是高校教师党支部工作着力点的社会基础。高校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归于高校作为特殊社会组织的职能实现上,一所高校如果职能实现不好,作用发挥不佳,就必然影响其存在的社会基础。美国伯顿·克拉克在《高等教育新论》中指出:“如果社会不能从原有机构中获得它所需要的东西,它将导致其他机构的产生”[3],离开实现高校基本职能谈党建便无从下手,想取得好的效果更无异于缘木求鱼。国内一般认为大学应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四项职能[4]。其中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工作,科学研究是大学的重要职能,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服务社会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功能的延伸,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大学一直存在的潜性职能,体现在前三项职能中,为社会提供方向与生活方式。就世界范围而言,大学应责无旁贷地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职能”,它也是对高等教育功能与作用的经典表述,所以探讨教师支部党建着力点必须立足于三大职能。

促进部门业务水平发展是高校教师党支部工作着力点的现实依据。党支部建设是否有效,最大限度地体现在部门任务完成的标准上。一个党支部任务是否圆满完成?工作是否卓有成效?作用是否发挥?其评价的根本标准就是所属部门工作开展的情况,具体到教学单位就是教学科研以及管理服务能力的发展水平。教师党支部的一切工作都应围绕其中心任务去开展,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调研决策、组织管理、监督保障等环节去推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怎样把蕴藏在教师党支部和党员中的能量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需要支部把党建工作渗透、落实到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工作中进行。党支部要把完成部门任务和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实践过程作为做好支部党建的过程。只有把党支部党建与本部门中心任务和具体工作牢固结合,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才会丰富多彩,工作才会有实际效果,党支部才能切实形成凝聚力、具有影响力,扩大号召力。

教师履行主要职责是高校教师党支部工作着力点的关键环节。人才培养是高校工作的中心,我国高校的育人目标是要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5],而教师是学校育人的主体,在学生的价值观念、政治态度、道德品行等方面有着独特的影响力,不是专职思想政治工作者所能替代的。如果高校教师党支部工作只是局限于向党员传达上级精神,组织教职工学文件、搞活动,融合不进本部门的实际工作,就难以做好育人工作。如:受高校自身改革带来的利益调整、社会网络多元思想的快速传播等因素的影响,教育事业的神圣感、责任感在一些人面前越来越被淡化,育人工作被简化为知识技能的买卖,个别人以自由为名把自身得失与不满情绪向学生散布,这些不正确的言论和行为,不仅对青年学生影响极大,不利于党建思政工作的开展,更影响学校的稳定,影响育人的效果。所以教师党支部工作应鼓励支持教师参与各个渠道的育人工作,促进自身建设。

三、高校教师党支部工作着力点建设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要避免党建与中心任务“两张皮”现象,就不能脱离高校教师实际,否则教师党支部建设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必然影响高校党建的实际效果。加强教师党支部建设,找准工作着力点,必须把党的工作与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结合起来,立足于此,通过教师党支部与专业学生党支部对接、与教学科研业务对接、与服务地方对接,将教师党支部的工作内容与培养学生、提高业务、服务社会融为一体,实现围绕学生成长提高教书育人水平、围绕专业发展提升业务能力、围绕社会需求设计服务项目,使党支部工作落到实处,真正调动教师主动性、能动性,发挥教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

(一)与专业学生党支部对接,找准育人结合点

1.三项制度保证育人基础。一是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及时通报和沟通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和双方的具体要求。二是建立信息交流共享制度,作为对工作例会制度的有益补充,以更加灵活的方式提高信息交流的时效性,使双方党支部及时掌握信息。三是建立工作相互参与制度,主要是教工党支部成员参与和指导学生党支部相关工作的开展,有时也吸收学生党支部成员参与教工支部的活动。

2.导师领航保证育人方向。通过选拔党性强的教师党员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或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联系人,参与学生发展预审转正答辩,安排经验丰富的教师党员担任学生学涯导师,提供专业辅导、心理疏导,定期不定期地与学生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生活情况,帮助他们做好引导和帮扶工作,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3.灵活共建保证育人平台。针对学生党支部的特点,搭建灵活的共建平台,把育人工作落到实处。一起组织政治理论学习、举办党日活动、召开座谈交流会、开放专业聊天室、安排考察调研、组织学生党员参与科普宣传、科技创新、志愿服务等活动,鼓励和帮助学生开展就业创业实践活动。针对个人开展结对帮扶、提供勤工助学、进行爱心捐助等。

与学生支部对接,延伸了教师党支部的工作触角,丰富了教书育人的内涵。把教师党支部工作渗透到学生培养与发展中,使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提高了教书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既丰富了教师党支部的工作形式,又发挥了专业教师的优势,同时也开创了活泼互动的工作新局面,拓宽了学生教育培养的渠道。

(二)与教学科研业务对接,找准工作支撑点

1.贴近业务,扩大工作号召力。要重视党建与业务工作的相互结合与相互渗透,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发展紧密相连。一是紧密贴近教学科研与管理等具体工作,制订支部工作计划,开展理论学习、业务研讨、党日活动,创造催人奋进的学习和学术环境。二是选拔配备有较高业务能力的教师担任党支部书记,并兼任系科副主任,参与系科重要问题决策。三是建立和完善教工党支部参与教学科研的沟通联络机制、条件保障机制、评比激励机制等,明确教工党支部在系科教学科研重大事项上的保障作用,扩大支部工作的号召力。

2.带头示范,提高工作影响力。要重视教工支部和教工党员在教学科研业务中作用的发挥,把提高教工党员教学科研水平作为其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直接体现。一是建立以党员教师为核心的教学、科研攻关梯队,开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党员争做科研团队带头人”等主题活动,党员教师带头提高业务素质,积极投身学科专业建设。二是给党员教师压担子,要求他们在日常教学中勇挑重担,在科研工作中敢为人先。三是设立党员教师示范岗,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不断提升党员教师的公信力,在教师中营造你追我赶、争创一流的工作氛围,提高支部工作影响力。

3.激励关怀,增强工作凝聚力。要注重把党内关怀激励融入支部建设,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一是支持鼓励教师在职进修深造、攻读博士学位、申报职称,帮助青年教师做好职业发展规划,真正关心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二是定期走访慰问退休教师、生活困难教师,加强与老师们的感情沟通,维护好教师们的利益。三是组织教师广泛参与党支部建设工作,不断完善支部建设内容,贴近教师生活,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四是重视在科研骨干、学术带头人中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把各类优秀教师凝聚在党的周围。

与教学科研业务对接,发挥了教师党支部的引领作用,促进了系科工作的开展。将教师支部工作与系科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有机结合,营造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提升教师的激情和活力。支部的政治保证和战斗堡垒作用的有效发挥,使系科在专业发展与实验室建设、科学研究以及教书育人等方面不断取得新成果,也加强了支部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三)与服务地方对接,找准合作切入点

1.主动调研为合作打基础。教工支部要坚持以合作求发展,主动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联系在一起,加强与地方的沟通协作,及时了解实习单位对人才教育培养的意见、企事业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等,做到工作发展立足于社会,问计于社会,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优化课程设置,完善实习计划,开展横向科研技术合作,达成共识,打下基础。

2.主动调整为合作寻突破。一方面要以社会人才需求为依据,调整学科专业方向与课程设置,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优先发展重点优势学科专业,积极发展社会急需的学科专业。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地方在人才培养和技能培训方面的合作,邀请政府工作人员、企业领导、行业专家来校授课、讲学,让社会直接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过程,同时把发挥自身教育资源优势,与为地方单位提供所需人才与培训项目结合起来,为合作找到突破口、培养共建点。

3.主动服务为合作求支撑。要坚持主动走出去,以服务求支撑。既组织教工党支部与乡镇村、学校、社区及有关单位加强联系开展共建活动,又组织有关专家开展科技服务;既响应“挂县强农富民”工程的号召,组织技术力量进农村指导生产,又挑选博士和骨干进机关挂职服务、发动教授博士科技专家团进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既要依靠工科优势发挥技术力量,又要依靠管理及人文学科专长,走进社区开展便民服务。

与服务地方对接,提高了教师党支部的服务能力,实现了校地建设的共赢。教师党支部为地方提供对接服务,丰富了学校服务社会的形式,拓宽了合作平台,密切了合作关系,使学校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服务社会的功能不断得到强化。同时通过与社会合作“接地气”,了解社会需要,有利于调整课程设置与专业方向,推进产学研良性互动与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学校开放办学的步伐,扩展办学空间,丰富办学资源,提高办学水平。

参考文献:

[1]何治富.增强高等学校教工党支部工作实效性的途径[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2]丁乔珍,龙庆华.找准高校教工党支部工作的切入点,做好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J].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6).

[3]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32.

[4]胡锦涛.胡锦涛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N].新华社,2011-04-24.

[5]蒋琼.论教师的专业情感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实现的作用[J].科教文汇,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