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教师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考

【摘 要】本文阐述高校教师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及其参与其中的环节。

【关键词】高校教师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意义 环节

高等教育体系中,实践教育作为课堂教育的必要延伸和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对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起到了特殊的作用。与此同时,还应认识到高校教师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导航作用。

一、高校教师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

教师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方面。高校师资队伍中,骨干力量大多是青年教师,这是一个充满激情、勇于创新,但教学经验不足的群体。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无疑是青年教师走出校门、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极好举措,亦可集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农情教育、业务教育于一体,有利于提高青年教师专业教育实践能力及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从整体上提高教师整体能力和素质,促进师德建设。因此,作为青年教师,应该经常性地随团指导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一方面,利用出门在外,师生共患难、同享受的机会,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另一方面,青年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年龄、知识和体力的优势,与学生容易沟通。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学的根本,教师只有了解学生所知、懂得学生所需,才能实现学生所求、发展学生所长。

社会实践也是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其往往都是结合专业开展的,而活动中学生会遇到一些与专业紧密相关的问题,但这些在课堂教学中难以体现,如果有专业教师的帮助,学生会获得更丰富的经验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会更热情地投入到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的社会实践中去,为今后踏进社会创造良好条件。

基于高校教师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深远,学校一方面应为集中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选派指导教师,为实践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应充分肯定教师为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所做的工作,制定鼓励政策,把社会实践工作与教师的教学、科研活动等同看待,并与教师职称评定、评选先进挂起钩来。

二、高校教师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环节

高校教师可从多个环节参与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

第一,争取实践活动的经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首先是要解决经费问题。为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向学校相关主管部门,如学生处、团委申请专项经费,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教师亦可本人向学校人事、科研或教务部门申请教师专项经费。学校方面可根据实际情况辟出专项资金,对有价值、有成绩、有影响力的社会实践活动给予不同程度的支持,减轻参与实践活动学生的经济压力,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所有这些措施,都应以制度的形式加以确定,并在工作的过程中严格执行,保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真真切切地落实到行动上,体现出这项活动应有的意义和价值。此外,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参与自己的科研课题部分研究工作,从而从项目经费中支出部分相关费用。另外,也可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从企业获得经费资助。

第二,妥当安排实践时间。教师指导学生开展一些需要平时观察并积累资料的实践项目时,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分散进行,但此类活动同期涉及到的学生人数一般较少,受限制因素亦较多。教师可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因为这更具可操作性,亦容易吸引较多学生参与。

第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部署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时,教师首先应注重在学生中进行广泛宣传动员,不仅吸引平时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或学生干部参加实践,而且可有意鼓励一些平时厌学的学生参加有教师随团的社会实践活动。因为在实践活动中,通过数日的师生亲密接触,学生能感受到教师的具体指导,对教师的言传身教体会最深,活动结束后易于反思,其结果极有可能会转化为积极行动,从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思想教育效果。

第四,合理安排实践内容。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及内容选择方面,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引导其参加不同形式的活动,如贫困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开展经常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同时取得生活费用;农村生源的学生参加社区服务,了解城市的生产生活方式;城市生源的学生参加“三下乡”活动,了解农村状况;善于钻研的学生可立项进行科研探索。这样的实践活动将能满足更多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在活动内容安排方面,可将社会调查跟生产劳动、科技发明、公益活动相结合,将调查访问为主转变为结合专业、发挥科技文化优势,开展技术服务、产品开发、勤工助学、挂职锻炼、知识培训等多样化、高层次的内容形式,并且做到“四结合”,即注重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与学生专业学习相结合、与学生择业就业相结合、与科技创新活动相结合。

第五,及时总结活动成果。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仍需教师悉心指导学生撰写社会实践报告。一些学生提交实践报告时或多或少会存在完成任务的思想,如果老师能悉心指导,指出他们的不足,耐心帮助他们修改,将他们的实践报告与日后的毕业论文写作结合起来,学生会更加端正思想,认真投入到写作中,从而完成质量较高的社会实践论文。总之,从社会实践的动员、培训,到统筹规划并开展活动,再到活动报告的撰写及实践经验总结推广,都需要教师密切关注、及时监控和动态指导,从而实现教师指导社会实践的实效性、广泛性和灵活性。

【参考文献】

[1]黄飞.略论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2]姜相志.加大“两课”教师社会实践力度,全面提高“两课”教学质量[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3)

[3]张士杰,郝秀英,赵瑞春.搞好教师社会实践,提高教师综合素质[J].北京教育(高教),2006(10)

【作者简介】 李小梅(1974- ),女,土家族,湖北咸丰人,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师,博士。

(责编 卢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