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打开文本图片集

意大利自独立之日算起只有一百五十年,但是意大利作为地中海上的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她悠长灿烂的历史可以上溯至曾在历史上显赫一时,高度文明的古罗马帝国,以及到公元十三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阿尔诺河孕育出开启欧洲近代文明序幕的文艺复兴时期。

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氛围,意大利造就了各个艺术领域许许多多的艺术天才。绘画有妇孺皆知的达芬奇,拉斐尔;雕塑有大名鼎鼎的米开朗基罗;建筑有设计梵蒂冈圣彼得广场的贝尔尼尼;电影有新现实主义大师德·西卡;戏剧有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皮兰德娄;音乐有谱写《茶花女》,《弄臣》,《阿依达》等经典歌剧的作曲家威尔第。几乎每个领域,意大利都有她当之无愧的世界级代表。

目光转到当今世界,在全世界金融危机的巨大阴云尚未散去的当下,时尚之都米兰每年两次的时装周却总是毫不费力地吸引全世界的目光,毫不客气的引爆新一轮的时尚之战。意大利本土的奢侈品牌如Gucci,D&G,近年来逐渐脱离单纯的消费品范畴,成为一种符号,一种精益求精的代表向艺术演变,受到热烈追捧。国内的专柜似乎不能满足中国消费者,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亲自去意大利与世界最顶尖的时尚亲密接触。

会有人不禁思忖,意大利仅仅三十万平方千米的国土(比我国云南省还小一点)为何如此盛产艺术天才?一个国土资源较为匮乏的半岛却可以作为世界第七大经济体,第八贸易大国,第八出口大国稳居世界强国之列?

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可以从意大利中等教育体系的设置里略见一二。

一、以人为本的意大利中等教育的学校设置

意大利的教育系统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个等级。初等教育五年,中等教育八年分为第一,第二两个等级,第一等级三年,第二等级五年以及高等教育。根据意大利的法律,每位公民需要从6岁到16岁完成为期十年的义务教育,即每位意大利公民要上5年小学,3年初中,以及完成5年中等教育第二阶段前两年的学习。

意大利中等教育第二阶段的学校从学校性质上分为:高中,技术学校,专业学校,艺术学院以及师范学院。其中每一类别在2008年最近的一次教育改革中又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分类。如高中分为:艺术高中,音乐高中,古典高中,语言高中,理科高中以及人文科学类高中六大类,而以培养技术性工人为目标的技术学校则更加细化到11个类别涉及到经济和技术两大块的11个领域,它们是行政与金融市场,旅游业,机械工程与能源,后勤与运输,信息与电信,传媒,生物化学与材料,纺织服装与时尚,农业,建筑业。而每一所技术学校的办学重点则直接与某一个行业挂钩以意大利第一大城市首都罗马为例,罗马共有技术学校115所,其中农业技校2所,航空技校2所,商务技校50所,商业及测量技校7所,工业技校30所,海事技校1所,公共事务技校5所,勘测技术学校12所以及旅游事业技校6所。而专科学校则主要为服务业,工业和手工业人才设置,分为六个类别,分别是:农学与乡村发展,社会医疗,饮食与酒店管理,商业服务,手工及工业生产,维修与技术助理。

还是以罗马为例,罗马当地一共有27所中等艺术学院,44所专科学校,115所技术学校以及154所高中,与238所初级中学相比数量上增长了42%,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身能力以及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接受高一层次的教育,并且可以接受到小班化以及更加有针对性分类细致的教育,为以后走向社会工作或者进一步的接受大学教育平稳过渡,专业接轨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术业有专攻的意大利高中课程设置

在意大利,普遍的观点也是高中好于其他的技校或者专科学校,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更倾向于进入高中学习。选择六大类高中中的哪一类则取决于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定位以及初中成绩中分数较高的科目了。比如数学好的学生会进入理科高中学习,如果这个学生喜爱外语及外国文化,他可以进入语言高中学习。那么美术高中,音乐高中,古典高中,语言高中,理科高中以及人文科学类高中这六大类高中的差别具体体现在哪里呢?一起来看一下六大高中的课程设置对比。

下表为,意大利六大类高中五年每学年每门学科每周授课小时总和表(单位小时)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六大类高中在课程设置上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公共课程包括:意大利语语言及文学,英语,拉丁语,历史,地理,哲学,数学,物理,自然科学,艺术史,体育以及选修。除了音乐及美术两类高中不要求拉丁语语言及文化以外,各类高中在基础课程上的设置及课时基本一致。

六类高中通过专业课程的设置来彼此区分,如古典高中对于学生希腊语言文化和拉丁语言文化有较高的要求,理科高中则增加了数学,物理以及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的课时,语言类高中则要求学生除了比其他类别高中学生多学习英语,还要加修两门外语,人文科学类高中则设置了人文科学学科以及法律等专业课程。音乐及美术两大类高中在课程设置上显得比以上四类更加严格,以音乐高中课程设置为例,学生除了要完成基础公共科目的学习还得修习乐理,谱曲,演奏,合奏等总共60小时的专业课程,比古典高中,语言高中,理科高中以及人文科学类高中总共约30小时的专业课程多了近一倍。

总体说来,意大利的高中课程设置在基础公共科目上求同,在符合各类高中定位的前提下对于专业课程存异,使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稳步全面地提升基础知识,并且有更多的机会与时间学习所感兴趣的课程,在一门课程或者一个类别上有更加深入的系统研究体会。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学校,选择课程,这样的课程设置肯定会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减少“不想学或者不感兴趣而非得学”造成的天性的束缚与资源的浪费。这与韩愈《师说》里面所提到的“术业有专攻”不谋而合。

意大利中等教育第二阶段的教育体系自1997年以来经历了三次比较大的改革。1997年的改革中仅仅将中等教育第二阶段按照领域分成了人文,科学,技术,艺术,音乐五大类。在2003年的第二次改革中,高级中学被细化成8个方向类别,技校2个,专科学校2个类别。在最近一次2008年的教育改革中,高中由8类减少为6类,技术学校由两类增加至11类,专科学院也由两类增至6类。对于教学系统分配设置的不断考量,不断改进,使之与社会更紧密的衔接,实现人能力的最大发挥,资源最大限度的利用是每一次教育改革的初衷。

三、重视师生沟通,综合考量的意大利考试制度

意大利的学校在学科考核时通常采用笔试先进行,口试后进行的形式。通过笔试,任课老师对学生的水平有一定了了解,在通过口试的交流,解答学生在试卷中出现疑惑的地方。在对话中,老师会对学生对于课程的理解有进一步评估,对于思维清晰,有独到见解的学生会给予较笔试成绩高的口试分数。也有的文学学科,如语言史,文学等则才用全部口试的形式,这样可以更加直接地与学生交流对于所学学科,作品等的认识见解,在师生的一问一答中,充分显示学生水平,避免了笔试带来的死记硬背,突击要点只抓考点的弊端。

意大利教育体系对于综合考量的追求不仅仅体现在口试这一点上。以初中毕业生升高中为例。每位初中毕业生参加由国家教育部统一命题的考试取得初中毕业文凭还要经过本校年级教师委员会对于该生在校三年的成绩表现的核定评分合格才可以进入下一等级学校学习。年级教师委员会会在每年六月底完成对应届毕业生各门功课的审核,每门功课满分十分,全部达到六分或者六分以上为合格,如果有5分及5分以下的科目,学生本人和家长会收到一封通知,通知学生可以参加7月份学校组织的12或者15小时的重修课程进行补习。这个重修课程不是强制参加,属于个人意愿。通常在每年的8月25号以后到九月初,有未通过课程的学生将会再次参加课程测试。如果考试通过,学生将以6分的成绩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如果考试成绩仍未合格,按照教育部的规定,拒绝一个学生进入第二阶段中等学校学习是需要全部教师或者绝大多数教师达成共识的。因此这位学生的去留将会由年级教师委员会参考学生在校表现,以及其他学科的成绩综合判断最终投票决定。这样,如果一位在一个学科上有特殊造诣而有的学科严重“瘸腿”的学生还是有机会接受进一步深层次的教育的。

四、意大利的中等教育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中国将高级中等教育分为三大类,高中,中专和师范。高中从学校上来说不分方向类别,经过中考选拔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在第一年要学习语文,数学,英语,体育,计算机以及物理,化学,生物这些理科课程,以及地理,历史,政治这些文科学科。到了高中二年级才会进行文理分科。而意大利教育部对于中等教育第二阶段的学校的细致的方向分类以及各类学校的课程设置,从根本上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天性,在帮助学生在所擅长的项目上取得夺目的成绩可谓功不可没。

意大利笔试口语相结合的考试模式也可以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路,在中国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或者大大小小的考试,都是单单一份试卷。短短的一个半小时展示过去三年学到的知识,一锤定音,似乎是人们常说的“凭实力说话”。但是临场发挥有失水准或者超长发挥的例子屡见不鲜。这种意大利式的再三考量而非简单的一锤定音似乎找到了一种既可以考察知识学习的扎实程度又可以避免因为笔试发挥失常的“失学现象”发生的可行之法。

中国的教育改革从未停下它前进的脚步,我们意识到应试教育的局限性并努力的改善它向素质教育靠拢看齐,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在人口众多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能相对保证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方式似乎只有考试。可是在当下中国社会“以成败论荣辱”的导向下,就连孩童也明白考试成绩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分数,更会影响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以胜为荣,以败为耻”的功利思想不仅仅独自滋生起来而且还影响了很多中国人的价值观。慢慢地,考试这种目前来说相对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方式演变成了残酷的人才淘汰模式。人们既恨它又爱它。恨它因为自己乃至整个家庭的所有努力在一段时间内都是为了考试服务的,爱它是因为考试是很多孩子鲤鱼跃龙门走出大山见到外面世界的唯一途径。

考试本没有好坏,但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却是教育的悲哀。意大利的中等教育体系谈不上有多么先进,但至少非常人性化,她从学校设置,课程设置以及考试制度一切都是围绕着“人”这个主体,一切以人为本,给学生选择的余地,实现了人才资源的合理分配。在这个基础上又因材施教,给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深层教育,让学生将更多的时间花在自己感兴趣的科目上,而不是学习一些本身完全不感兴趣的课程,从某个角度看是节约了时间,节约了资源,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中国的教育正在一步步改进,在教育改革的漫漫进程中,我相信,只要我们时刻尊重人的多样性,肯定多样化的人才,因材施教,综合考量,我们肯定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培养出大量的优秀人才服务国家,服务人民,办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水平现代教育,使我国在教育的指引下屹立在世界之林。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