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彩驻村帮扶工作队”的致富经——运城军分区扶贫工作纪实

图为军分区扶贫工作队员和村民一起查看烤房的玫瑰花。 记者 金玉敏 摄

运城日报记者 冯婷婷

盛夏八月,太阳仿佛唤醒了大山全部的热情。

在位于中条山深处的运城市平陆县张店镇陈张村,村民们忙着把先前由烘干房烤制好的玫瑰花晾晒包装,尽管高温让他们汗流浃背,但大家的脸上却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陈张村位于中条山深处,沟壑纵横、交通不便,村民种植耐旱作物较多,但因自然晾晒造成的霉烂浪费严重,收入受到影响。自结对帮扶以来,运城军分区帮助村里建设了烘烤房和冷藏库扶贫项目,成立了军兴惠农副产品加工厂,优先聘用贫困户家庭人员就近就地务工,并拓宽产业链,成功推出玫瑰花茶、桃花茶、槐花茶等系列有机健康茶品和“赤焰一号”优质干辣椒,有效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增收。迄今为止,该项目已联合企业带动农户种植辣椒近90亩,实现了年总产值20万余元,达到每户均增收1500元的初期目标。

2018年3月,穿着迷彩服、背着行军背囊的运城军分区驻村帮扶工作队第一次来到平陆县张店镇陈张村。恶劣的交通情况、坑洼不平的坎坷乡道、颓败破旧的院墙村舍、全村5400亩耕地只有690个剩余劳动力……彼时,摆在驻村帮扶工作队面前的就是这么个“百废待兴”的“烂摊子”。百姓除了靠天吃饭没有任何收入的问题亟待解决、村党支部凝聚力和工作积极性急需加强、恶劣的交通情况需要改善……这些让人抓破头皮的问题都没有吓倒坚韧的子弟兵们,可是,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想起乡亲们淳朴的笑脸和捉襟见肘的贫困生活,扶贫队员们忧心地一宿一宿睡不着觉。

党建扶贫强支部

俗话说“火车跑得好,全靠车头带”,要想全村脱贫致富,村党支部是关键。只有上下拧成一股绳,扶贫工作才能真正做好。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村里党组织软弱涣散。“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只有通过帮建让党组织强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作用。

驻村帮扶工作队充分发挥部队“强劲宣传教育和强有力的基层组织”政治工作经验,持续强化驻村工作队帮带支村两委班子的力度,定期组织学习党中央、中央军委关于脱贫攻坚的最新指示精神30余次,进行党课辅导4次,参加组织生活会2次;督导支村两委落实好“三会一课”、组织生活、谈心谈话、民主评议等制度;积极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将乡村文明建设、产业调整规划、资料档案整理等党务、村务工作,全部纳入驻村帮扶工作,与村党支部共同组织实施;建立日常考勤考评约束和“每天一碰头”工作机制,不断加强支部自身建设;建立“驻村工作队+村组党员干部+贫困户”帮扶机制,强力推动落实,确保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2人结对帮扶。

在军分区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努力下,村党建工作有了鲜明的提升,扶贫工作得到进一步推动;议事决策更加公开透明,班子成员之间更加团结,能及时回应群众所想所盼。

产业扶贫促增收

脱贫致富可不是两片嘴唇一张一合的事儿,那得用经济数据说话。可陈张村以种植传统农作物为主,如何才能另辟蹊径带领百姓脱贫?

“既然自然条件限制村子只能靠土地吃饭,那咱们就靠山吃山,在土地上下功夫。”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秦春雷说。为了突破传统农作物种植容易坏烂霉变的症结,秦春雷带领驻村工作队经过多次调研、实地走访,最终制定出一个促使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好办法。

在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协调下,运城军分区机关先后投入资金32万元建设了一座占地1200平方米的烘烤房,并优先聘用贫困户家庭人员就近就地务工,确立了“双企+合作社+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制定农作物收购后农户再付款的支付办法,采取企业订购与客商认购的方法,引导农户种植可烘烤加工的特色农作物,最大限度发挥烘烤房项目建设效益。

烘烤房建成后,驻村帮扶工作队先后对辣椒、桃花、槐花和玫瑰花进行烘烤加工包装销售,成功推出玫瑰花茶、桃花茶、槐花茶等系列有机健康茶品和优质干辣椒,有效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仅在辣椒种植上,就帮助村民实现了每亩平均增收1500元的良好效益。

“我们专门建立了农副产品加工厂,起名叫军兴惠,意为由军而兴,惠利于民。我们坚持产品不有机不绿色不进厂,质量不达标不合格不出厂,在最大限度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的基础上,逐步打造‘军兴惠’绿色有机健康农产品品牌。”秦春雷说。

精神扶贫正观念

“习总书记说:‘脱贫致富贵在立志,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所谓扶贫先扶志,在脱贫攻坚战中,精神扶贫不容忽视。加强宣传教育,破解‘人穷志短’,引导贫困户树立正确观念尤为重要。”秦春雷告诉记者。

为了帮助贫困户转变观念,激发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在军分区机关的组织下,秦春雷先后3次带领结对帮扶干部和部分贫困群众外出参观,提高帮扶干部工作能力,转变贫困群众思想观念;协调平陆县农委、水利、教育等职能部门到村现场办公;定期邀请省、市产业发展专家到村授课讲座,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面对面地进行技术指导和专业讲解;扎实宣讲扶贫政策,形成“贫穷不可怕,勤快饿不着”的普遍共识;开展“十星卫生家庭创建”活动,有效改善了贫困家庭精神面貌;开展“户均一个技能人”活动,鼓励贫困户积极参加技能培训。

爱心扶贫暖民心

在陈张村,村民们对于这支“迷彩驻村帮扶工作队”熟悉得就像邻家兄弟。为了实时掌握贫困户诉求,驻村帮扶工作队挨家挨户进行摸底了解,并建立陈张村脱贫攻坚微信群,及时建账挂账销账,确保件件诉求落实到位。为了帮低保户牛战胜的残疾妻子办理残疾人补贴,队员自己开车帮其到县残联办领残疾人证;送瘫痪在床的低保户郑小忙去银行办理手续领取低保补助;协调出资为五保户杨翠娃修建安全住房和水电设施;帮五保户屈黑女申请危房改造补贴,为其精神残疾的儿子办理特困供养补贴……“人民子弟兵,就是人民的儿子,无论是扛枪保国还是下乡扶贫,都要为人民服好务。”扶贫工作队队员们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

为了落实政策防返贫,在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倡导下,村里开展“1+1”教育结对扶贫,实现教育资助贫困户全覆盖;签订因病致贫医疗“双签约”协议3户,确定享受“136”政策医疗补贴3户,有效防范和减少了因病致贫返贫;注重兜底扶贫,把特困户4户5人全部纳入五保范畴;注重金融扶贫,协调小额贷款18万元,惠及贫困户4户;注重消费扶贫,扎实开展“五进四销”活动,累计消费农产品金额达30万余元。

基础扶贫美乡村

生钱的项目有了,可交通不便制约了农产品的运输销售;贫困户的腰包鼓了,可生活条件还没有得到真正改善,只有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优化和谐统一,建设“宜居宜游宜业”的美丽乡村,老百姓才能真正过上好日子。

闲不住的“迷彩驻村帮扶工作队”又开始跑前跑后了,经过多方努力,工作队先后筹集70万余元资金用于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村里搭建了产业扶贫平台,修建了军民连心桥和军助民兴致富路,修缮了村委会大院、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军兴国防教育文化活动广场;工作队还协调到地方资金150余万元用来新建村牌标志、喷涂美化外墙1100平方米、硬化路面700平方米,建设了村级文化活动礼堂与产业拓展冷库项目。工作队先后发动民兵骨干参与环境卫生集中整治12次,新建和改造公共厕所2处和水冲式卫生厕所99户,绘制孝老敬亲、励志奋进漫画墙30余平方米,张贴脱贫攻坚、征兵宣传、扫黑除恶等标语20余条。

交通水利便利了,驻村帮扶工作队又琢磨着如何实现环境经济双赢。于是,他们引导百姓流转土地、鼓励农户种植观赏性经济作物。如今,陈张村环境优美,在村庄中随时可以看到部队特色浓郁的灯箱、文化石、报刊栏、宣传墙……芍药、玫瑰、菊花、黄芪等作物连绵馥郁,不仅可以发展花卉旅游,还可以做花卉的深加工产品。去年5月,陈张村成功举办首届花卉文化旅游节,吸引黄河两岸游客近万人前来观光,现在的陈张村早已不复破败旧容,呈现出一派生态宜居的“花海陈张”新貌。

子弟兵在陈张村待了两年,对这支穿着迷彩服的驻村帮扶工作队,人们由好奇到亲切,由亲切到信任,由信任到爱戴。提起驻村帮扶工作队的队员们,老百姓纷纷竖起大拇指,说这些“兵娃子”真正成为了“乡下人”,他们的肚子里有一本了不起的“致富经”。如今,陈张村11户32人脱贫,低收入家庭每年户均增收2000元,运城军分区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军民携手共脱贫的时代新篇章。

2018年,运城军分区驻村帮扶工作队被张店镇党委、镇政府评为“强党建、促脱贫”优秀驻村工作队;2019年,运城军分区驻村帮扶工作队被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扶贫开发办公室表彰;2020年,运城军分区驻村帮扶工作队助力陈张村脱贫事迹被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报道。

行行重行行,心系百姓情。脱贫攻坚不仅是运城军分区驻村帮扶工作队的任务,更盈满鱼水情深的挂牵。当贫困如同暮色把乡村围困,解放军来了,他们心里装着使命,军装上沾满晨光;他们扎根乡村矢志扶贫,个个立下了军令状;他们把泥泞的大山当作没有硝烟的战场,为百姓蹚出了路,打了漂亮的翻身仗。山上的鲜花开了,百姓的心被子弟兵焐热了。两年来不计回报带动村民脱贫致富,“迷彩驻村帮扶工作队”心心念念放不下的全是陈张村乡亲期冀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