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教学效果评估的方法与意义

【摘 要】 本文介绍了高校教师教学效果评估问题研究的渊源与概念、内涵与分类、作用与方法及影响教学效果评估的因素。主要分析了学生对高校教师教学效果评估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并介绍了一种学生用教学效果评估的测评工具——SEEQ。

【关键词】 教学;评估;方法;意义

一、教学效果评估问题研究的渊源与概念、内涵与分类、作用与方法

1、教学效果评估的渊源

综观国内外已有的大量评估研究和评估活动,一般从教学效果方面来评估教师的教学质量。所以教学效果评估不仅被广泛重视而且源远流长。学生评估,早在20世纪20年代的哈佛大学就通过收集学生评估而集合成一本书,该书由学生出版,报告他们对教授和课程的意见,以协助同学们选课。学生评估主要是为了测量教师的教学,而不是测量学生和课程。

2、教学效果评估的含义

教学效果评估是通过显示教学系统中各个环节的实际情况,为教学管理者或教师提供反馈信息,促使动态教学系统的诸要素处于最佳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状态。

3、一个完整的教学效果评估系统应包括的具体内容

对教学系统中各个要素进行具体评价,诸如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估、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对课程设置、学时的分配及教学内容的评估,还有对教学媒介的评估等等。

4、教学效果评估分类

学生评估、教师评估和管理者评估。

5、一个准确的教学效果评估应具有两个基本的作用

一是检查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或实现到什么程度,二是发现并检验教学过程中的某些成功经验或问题。

6、教学效果评估的具体操作方法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加涅认为:“一个教学产品或系统的效果如何,最好是通过系统收集的证据来说明。收集、分析解释这些证据的方法称评价方法。”这里的教学产品自然是指学习者,教学系统可以看作是由对学习者施加作用的教师、教学计划、大纲、教程等组成的作用体。教学效果集中表现在学习者的持久而稳定的心理变化中,包括认知、情感和动作三个方面。各门具体课程的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一般地用学生的学习绩效的测量即考试成绩来间接地说明,不同课程的教学效果应该具有某种共同性的效果,这种教学效果与课程的具体内容无关,从结果看同样表现在学习者的心理变化中,从过程看则表现在教师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技能中,从预期目标看则体现在教学计划、大纲的规定中。因此讨论教学效果评估得先考查影响教学效果评估的因素,之后再寻找可以度量的教学效果的表象证据。

7、对高校教师教学效果评估的7个路径

一是教师的自我评估(自评);二是教师之间的评估(同事评价);三是相同专业教师间的评估(同行评价);四是科研能力评价(科研评价);五是行政领导对教师的评估(行政评价);六是专家组对教师评估(专家评价);七是学生对教师进行的评估(学生评估)。其中学生评估是不可缺少和忽略的一种重要方式,学生评估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影响教学效果评估的因素

美国学者把影响教学效果评估的因素归为3个。

1、学生因素

影响教学效果评估的学生因素:学生的年龄、性别、年级、学习能力、平均成绩、期望取得的成绩、学习某课程的原因和个别差异等。(1)麦基奇指出:几乎没有哪些学生因素对学生的评估有重大影响,“或许对评价效度有影响的最重要的唯一变量是学生的期望。”(2)1975年来文瑟尔、阿布拉米和布林(Leventhal 、Abram and Breen )指出:学生可能因某教师的威望而选择某些课程,因而学生评价很可能部分地是以前学生反应的结果,那些期望教师是好教师的学生可能要比低期望的学生更注意听讲、更有学习动机和乐于学习。

2、教师因素

一是教师的学科背景不同导致教学效果受影响。(1)1972年森特拉发现:自然科学课程的授课速度比人文、社会科学和教育科学课程的授课进度要快,难度要大,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1975-1977年间,森特拉和克雷奇(Creech)对几千个班级学生学习的不同学科进行比较,发现学生对人文科学的评分高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2)帕森斯和普拉特(Parsons and Platt)于1968年的一项研究表明:教自然科学的教师认为科研的重要性比教学大两倍,教社会科学的教师认为科研比教学只大1/3,只有教人文科学的教师认为教学与科研两者同样重要,这可能构成了学生评估的重要背景。

二是教师的教龄使教学效果受影响。(1)1976年森特拉和克雷奇对8000多名不同教龄的教师总体教学效果的分析表明:1年教龄的教师一般得分较低(按5分制,平均3.54分),1-2年和12年以上教龄的教师得分相似(平均为3.75分),但有3-12年教龄的教师得分略高些(平均为3.83分)。教师在教学头1-2年教学效果不好必须引起教育培训机构的重视。教师在教学生涯的后期,学生评价有较大的下降,平均得分最低,这可能因为他们承担较重的行政和研究任务,在教学上下的工夫少了,有些教师对教学厌倦和冷漠了。(2)1976年海特(Highet)提出:很多美国教师在后来的教学岁月中只是单纯地灌输知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已经变得更加机械。这对我们的启事是:高校教师及时“充电”是非常必要的。

三是教师的职称使教学效果受影响。为助教的教师学生评价分数要低许多,其他职称的教师在学生评价中平均得分一样。说明教师的职称对学生评价有影响。

四是教师的性别使教学效果受影响。性别在教学质量评价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在与学生的交流上女教师比男教师的评价高(美国的研究)。也有研究证明当师生为同一性别时,学生的评分稍高一些。

五是教师的个性与学生评估有相关。哈特和德里弗(Hart and Drive,)于1978年研究发现:外向型、直觉型、在梅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测验中被定为“感情型”的教师,会获得更高的学生评价。

六是能得到较高的学生评价的教师其性格特征是:生机勃勃、友好、极聪明的(1975年美国的舍曼和布来克伯恩)。

七是发现教师的研究成果与学生的评价有些是正相关,也有些研究显示教师科研成果与学生的评价无关。关于这个问题应该深入研究。

3、课程因素

一是大学生对主修课和选修课评分高,对学校安排的为满足学校的要求而上的课评分较低。

二是研究发现小班级(1-10人)对教师的评价高,中班级(16-35人)评价一般,大班级(35-100人)学生评价最低。

三、学生评价在教学效果评估中的意义

1、学生是教学的主体。2、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学的效果要在学生身上体现。3、教学活动的目的是要使学生在思想上、知识上、技能上、能力上、人格上不断发展趋于完善。4、教学中研究学生的问题是教学的主要环节。5、学生是教学中的主要矛盾方面。6、教师的教学是否使学生获得了学习效果应该是教学评估的重要内容。面对上述问题:(1)1992年吴松元教授的一项研究指出:学生最有发言权。(2)1996年北京大学对学生进行课程评估研究指出:课堂教学是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面对面的授课,是高校教学的主要形式。授课既是传递知识的过程又是师生人际交往的过程。基于这项研究我们知道大学生是高校教学对象、是教学的接受者、是教学的体验者,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的个性特点及人格魅力在学生方面能产生直接的、迅速的反应。因此学生来反应教学效果就具有非常显著性的教学效果评估意义。(3)郭建厚教授1996年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做了一项研究,题目为“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可靠性研究”。在这项研究中指出:高校教师的讲授令人满意课程是为了使学生收益。教学效果的评价在过去一贯的做法应该是由教师的同事和负责教学的人来做的,他们一般采用的在教室里检查教学,多方面、多角度收集所需要的信息,但这种方法存在一些问题,既不具有灵活性,也不能证明什么。因此,这项研究的结论是: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才是有实际意义的和非常有必要的。

在过去以往的研究中和实际的应用中表明: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估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为改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服务(Marsh,1981)。

四、学生评价在教学效果评估中的目的和作用

1、为教师提供有效的信息反馈;

2、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技能、完善自身人格;

3、帮助学生选修课程;

4、为行政或管理部门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提供信息;

5、为教师人事变动和职称评聘及其他决策提供依据;

6、学生评价可以提醒我们除了从理论、经验的角度评价好教师的方法以外,还要重视从实证的角度面向学生,去真实的理解学生们确定好教师的标准。

7、学生评估的可靠性研究证明:当学生人数达到一定数量时就能保证评价的可靠性。

森特拉关于学生评估的稳定性研究证明:在校生与毕业不足5年的校友对整体教学效果的评价也体现出一致性。说明学生评估不仅具有一定的短期稳定性也具有长期稳定性。

8、研究人员还对同一教师在不同班级的授课情况、不同教师在相同班级的授课情况、不同的教师教相同课程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表明:教师的教学是学生作出评估的最重要的因素,教师所教的特定课程则不大起作用。吉尔摩(Gilmore,1978)等人的研究也得到了这一结论。他们建议对特定教师的评价应采用不同班级的平均值,以提高概括性。当评价班级增至一定数量时,评价的概括性就会提高。这项研究结论很有参考价值。

五、“学生用教学评价问卷SEEQ”是一种大学生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测量工具

Marsh1986年首编了一种大学生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测量工具。该测量工具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尼泊尔、菲律宾、美国等国家应用效果都很好,是一种比较好的学生用教学效果评价测量工具。1994年孟庆茂、林文莺等将SEEQ英文版翻译为中文版,并对该问卷的题目内容和陈述方式作了适当的修改与调整,在中国内地、台湾、香港大学生中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证明:SEEQ是一种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的教师教学效果测评工具(学生用)。SEEQ测量工具由32个调查项目组成,7个测评纬度:第一个纬度:学习/价值感、第二个纬度:教学热情与组织/清洗性、第三个纬度:群体互动、第四个纬度:人际和谐、第五个纬度:知识宽度、第六个纬度:教学管理(考试/评分与作业/阅读材料)、第七个纬度:功课量/难度。其中第一个纬度为结果,后六个纬度为原因。目前我国大学在进行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工作时基本上使用SEEQ这一测量工具。

综上所述,教学效果评估工作是大学的教学、科研、教书、育人等项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重要环节,更是建设名校的重要环节。搞好教学评估对大学的各项建设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孟庆茂等“高等教育研究的心理学基础”《“面向二十一世纪人才培养的高等学校教育评估研究”结题报告》(本研究是国家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九五”重点课题).

[2] 胡森.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学卷上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185-192.

[3] 森特拉.大学教师工作评估[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2.18-52.

[4] 麦基奇.高等院校教学指南[M].北京:职工教育出版社,1989.280-303.

[5] 王灿明.美国高等教育扩张时期的学生评价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1.(4).

【作者简介】

戴雅玲(1965-)女,教育学硕士,第四军医大学在读博士、空军工程大学理学院政治工作教研室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