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的突出表现与政治运动分折

【摘要】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在中国近代不同时期,二者相比较各自都有突出表现,对中国的政治运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社会主要矛盾 政治运动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2-192-01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成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两者都是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其中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两大社会主要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这两种社会主要矛盾贯通了整个中国近代社会,在中国近代不同时期,二者相比较各自又有自己突出表现的时期,并对中国的政治运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9世纪50、60年代:鸦片战争前,危机四伏的清王朝,阶级矛盾已十分尖锐,鸦片战争的失败和战后中英《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清王朝的腐朽和衰败进一步被暴露出来,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而当时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统治是通过清王朝以间接方式来实现的,因此,社会主要矛盾的激化就以阶级矛盾的形式突出地表现出来。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永安建制初立建国规模,定都天京与清王朝分庭抗礼,《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废除封建土地制度,都集中反映了太平天国,把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作为自己的主要斗争目标,同时,在新时代下又进行了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的斗争,这些正是当时社会主要矛盾不折不扣的反映。

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国家展开对世界的瓜分过程中,帝国主义国家也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对中国资本输出、划分“势力范围”和强占租借地最具时代特征,它们要变中国为它们的直接殖民地,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并突出地表现出来。因此,当时资产阶级的维新运动,是以維护清王朝封建统治为前提,试图通过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文化思想的启蒙,在中国进行政治改良,实现“自强”来挽救民族危亡。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没有认清与清王朝统治的对立矛盾,盲目反对西方列强,更是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明显反映。

2O世纪初: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清王朝已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进一步腐朽;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中国的迷梦,帝国主义国家又重新回到依靠清王朝对中国实行间接统治的政策上。因此,在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发动了辛亥革命,在三民主义纲领中,反封建是明确的,它的民族主义,主张以暴力推翻清王朝,民权主义,要求结束中国的帝制,建立资产阶级的共和国,民生主义要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土地国有,但反帝主张并不明确,斗争中总是幻想取得帝国主义国家支持,其结果,1912年推翻了清王朝。因此,这场以推翻清王朝为主要目标的资产阶级革命,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又以阶级矛盾突出表现出来。

辛亥革命失败后,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北洋军阀的统治建立。北洋军阀统治根源于我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是中国近代两大社会主要矛盾的汇流,因此,这一时期中国人民的斗争,都明显地以反帝反封为目标。例如,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新三民主义思想,1924年开始的国共合作所开展的国民大革命,都明显反映了反帝反封建主张或斗争目标。

20世纪30年代和4O年代前期: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对中国的侵略,“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主要矛盾,以后随华北事变、卢沟桥事变的相继爆发,国共双方实现了从内战到第二次合作的关系重大转变。其间有国民党内部的分化,如西安事变,中共政策改变: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的发展。最终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直至取得抗日战争胜利,正是这一矛盾的体现。

20世纪40年代的后期: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取得了一百多年来的第一次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民族矛盾的突出地位下降。战后,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解放战争正是这一矛盾的具体反映。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准确把握好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突出表现的变化与近代政治运动的关系,就能有效加强学生对“近代中国人民反抗斗争”这一历史主题的认识与理解。

[ 参  考  文  献 ]

[1]梁景和.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研究漫谈[N].团结报,2011-09-22(007).

[2]吴敏超.资产阶级是中国近代政治运动的风向标[N].团结报,2016-09-29(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