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派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村任职的实践与思考

选派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村任职是夯实党在农村执政根基、加强基层工作的重要举措,是决战完胜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也是培养锻炼干部、充实基层一线力量的生动实践。介休市按照省委、晋中市委部署要求,坚持高点站位、靶向发力,通过“三定两提”夯基破题,选派34名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25个村任职,为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全面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持,实现群众得实惠、干部提能力、基层增活力的“三赢”效果。

一、主要做法

(一)聚焦八类重点“定岗”。在对各行政村“两委”主干来源构成、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履职状况、群众评价、后备力量储备等情况综合研判的基础上,结合“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集体经济薄弱、三年以上未发展党员、考核结果及市委中心工作完成情况等”确定8类重点村,对标梳理确定25个选派村。其中,软弱涣散村党组织10个、信访矛盾突出村2个、涉及行政村整合2个、特色产业村5个。

(二)坚持三个注重“定人”。通过部门联审、查阅档案、个别谈话、民主测评等环节,按照注重政治标准、注重人岗相适、注重年轻干部“三个注重”,通过双向对照、双向选择,把合适的人派到适宜的村。首批选派的34名干部中有乡村工作经历的31名,占比91.2%,其中有驻村第一书记经历的8名,大学生村官经历的7名。精准选派5名党群干部到软弱涣散村任职,3名农经干部到特色产业村任职,针对2个信访矛盾突出村均采取整建制选派,并分别选派晋中市信访局干部及绵山镇信访办主任到村任党组织书记。

(三)明确任务清单“定责”。市委组织部细化制定33条基层党建工作任务清单,要求选派干部抓好“5号党日活动、村务监督月例会及‘街乡吹哨,部门报道’”等制度机制,根据清单扎实推进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党员培养教育管理、主题党日活动规范提效、村级集体经济消薄壮大专项行动、一村一项目及市委中心工作等12项重点任务,坚决扛起农村发展“领头雁”职责,目前23个村已确定道路建设、供水保障建设、涉农产业等35个项目。

(四)落实三项举措“提气”。一是组织任前培训,组织部、农村事务管理中心和乡村两级有关同志分别围绕基层党建、“三农工作”政策及“五地一产”入市改革等内容进行了讲解;二是举行出征仪式,介休市委书记、市长与选派干部集体谈话并提出殷切期望,为选派干部加油赋能、鼓劲壮行;三是宣布到岗任职,9名乡镇党委书记主持,召集村全体党员、“两委”班子及村务监督委员会全体成员、村民代表召开宣布任职会议,并对村党组织及“两委”班子提出明确要求。

(五)建立五项制度“提效”。试用考核制度。明确三个月试用期,通过个别谈话、民主测评、群众反响、党委班子评价等进行期满考核。保障激励制度。在保留原单位待遇的基础上,发放考核奖励、保证工作经费、加强政策扶持、注重政治激励,解决选派干部后顾之忧。结对帮带制度。35名市乡两级包联领导与选派干部结成对子,每月开展1次现场指导,帮助解决思想、生活、工作上遇到的困难。管理退出制度。乡镇党委负责日常管理、市委对选派干部在岗情况不定期进行明察暗访,对所在村连续两年工作目标考核排名本乡镇后10%的予以召回。双月例会制度。沿袭“党务工作例会开在一线制度”,选派干部临时党支部以各任职村为现场点轮流召开月例会,通过群内交流、现场观摩,有力促进选派村各项工作全面提质提标。

二、几点思考

实践证明,选派干部到村任职,是强化村级组织建设、促进后进村转化、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的有效探索。选派干部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身在农村,心系群众,放下架子,真抓实干。发挥有技术、有专长、信息灵、办法多、路子广的优势,寻找发展村经济的新途径,带领村民致富增收;发挥理论素质好、宣讲能力强的优势,增强组织活力和战斗力;发挥文化素质高、专业技术及创新意识强的优势,发掘后备力量、培养人才,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形成了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良好风气。选派干部不仅与本村干部形成有效竞争,还对其他村的干部形成发展“压力”,他们为其他村干部带来学习的机会和被淘汰的“压力”,促使思发展、谋发展成为新常态。

义安镇农技中心副主任到“芦笋专业村”田李村担任支部书记以来,发挥单位优势及专业优势,积极与农业银行、市农业农村局联系为种植户争取小额贷款和特色农业种植项目补贴15万余元,促进农民亩增收3000元;城关乡武装部长担任梁吉村党支部书记期间,带领村干部对核准的3395.72万元,180余处、4.5万平米的经营性资产进行全面规范,清收拖欠村委各类费用150万余元,对189份合同进行了规范;张兰镇分管农业副镇长带领上岭后村民成立农业合作社,注册“岭后红薯”商标,实现红薯致富梦;市委党校讲师任龙头村党总支书记以来,规范党组织和村级事务运行,严格党员教育管理,率先垂范服务群众,推动龙头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整顿提升;义棠镇师屯南村整建制选派干部以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着力点,投资20万元提挡升级支部阵地,七一期间自掏腰包走访慰问5名困难老党员,并积极培养发展1名预备党员,破解了多年不发展党员难题。

为了让选派干部的“鲶鱼效应”得到持续发挥,激活乡村发展一池春水,各乡镇党委和相关部门要全链条管理、全过程考评、全方位保障,尽最大努力确保选派干部在广大农村干出激情、干出成绩。一要定制成长清单,拓展选派干部培养途径,从思想上引导、作风上身教、业务上传授,帮助选派干部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二要加强政治体检,动态掌握政治表现、工作实绩、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情况,推行“定位、定标、定量、定责、问效”考核办法,明确考核奖惩机制。三要强化激励保障,在政策倾斜和项目支持上出实招,确保干有资源;在待遇保障和政治激励上拿硬招,确保干有保障;在典型培树和舆论宣传上亮高招,确保干有激情。四要各方形成合力,选派干部在乡村的工作成效取决于乡镇党委、派出单位和各相关部门的支持力度、个人沟通协调能力、家属亲人的配合、村两委班子和农民群众的支持等诸多因素,只有切实解决协调好多方面的关系,选派干部才能充分发挥作用,真正蹚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作者:郭虎 系介休市委常委、组织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