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爱亲先进典型事迹材料三篇

【篇一】

**,女,汉族,出生于1969年7月,**县**乡**村村民。

平日里**与丈夫陈利明一道辛勤劳作,赡养老人,相夫教子,生活过得虽然辛苦但很温暖。平静的生活在2000年被打破。丈夫陈利明在外出打工时突然不幸遭遇事故,下半身永远失去了知觉,被确定为肢体一级残疾。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顿时感觉家里的天塌下来了。在痛定思痛后,**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坚守和付出,这一年她只有32岁。在之后的无数个日日夜夜,**顶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和压力,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为了补贴家用,每天凌晨四点,当别人都还在睡梦中时,**已经开始忙活了。没了顶梁柱,自己就是顶梁柱,**又是养猪,又是养鸡,同时还有忙不完的农活,在仅有的闲暇时间她还要揽一些零活补贴家用。二十年来的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用她最质朴的感情,温暖了残疾的丈夫,养育了一双儿女,为这个不幸的家庭撑起了一片希望的天空。

**是一位普通的女性,但是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位平凡的女性,不仅撑起了一个完整的家,而且让母性的光辉越照越大,她的心像一缕灿烂的阳光,温暖着丈夫,照耀着儿女,感动着邻居,激励着身边的人。

**,今年50岁,是**县**乡**村的一名普通农村妇女。自其嫁入**村以来,与丈夫陈利明一道辛勤劳作,赡养老人,相夫教子,生活过得虽然辛苦但很温暖。

平静的生活在2000年被打破。丈夫陈利明在外出打工挖沙时突然遭遇塌方,全身被掩埋在沙土中不能动弹,经过全力抢救后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下半身却永远失去了知觉,被确定为肢体一级残疾,并花去医药费4万余元。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顿时感觉家里的天塌下来了,丈夫陈利明难以接受事实多次轻生,家中年迈的老人和年幼的子女都需要人照料。“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在痛定思痛后,**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坚守和付出,这一年她只有32岁。

在之后的无数个日日夜夜,**顶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和压力,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用实际行动来诠释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的人间真情。为了补贴家用,每天凌晨四点,当别人都还在睡梦中时,**已经开始忙活了。没了顶梁柱,自己就是顶梁柱,**又是养猪,又是养鸡,同时还有忙不完的农活,在仅有的闲暇时间她还要揽一些零活补贴家用。妻子的劳累和付出,丈夫很心疼却无能为力,村里人议论陈利明都成了这个样子,老父亲动不了,两个娃娃又都小,他老婆还年轻,哪能守的住。这些话传到了陈利明的耳朵,他就劝妻子趁年轻再找个人改嫁了,**强忍泪水,对丈夫说人活一世,不就为儿女和掌柜,她哪里也不去。听到这样的话,丈夫陈利明无言以对,老父亲泪流满面。

为了不拖累妻子,陈利明几次轻生,都被人及时发现,他认为活下去没有意义,自己就是个废人。丈夫几次轻生举动后,**看着丈夫,没有去指责,她握着丈夫的手说“只要你还在,这个家就是完整的,我嫁给你的时候你是正常的,现在是否残疾,我的心都不会变”。正是因为**的一次次鼓励和劝导,陈利明最终放弃了轻生的念头,一步步振作起来,靠着还能动弹的双手为家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同时,电视上残疾人自强自立的事迹极大鼓舞了他,他开始干些力所能及的活,编些竹筐拿来卖添补家用,拿起大扫帚扫院里和门外,收拾窑里杂物,桌椅茶几也被他擦洗的干干净净,他要和妻子共同分担家庭的重担。

陈利明残疾这年,他们的儿女都还上小学,学习都很优秀,家里遭了这样的变故,孩子的学业成了极大的负担。在家庭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放弃两个孩子的学业,她坚信只有让孩子上学才是改变贫穷命运的唯一出路,用她的话来说“就是砸锅卖铁,跪地求人也要供两个娃娃考上大学”。正是因为这种坚守和付出,她的两个孩子都如愿以偿考上理想的大学,并顺利参加工作。父母辈的精神也感染着两个孩子,激励着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直面苦难,自强不息。

二十年来的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用她最质朴的感情,温暖了残疾的丈夫,养育了一双儿女,为这个不幸的家庭撑起了一片希望的天空。**是一位普通的女性,但是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位平凡的女性,不仅撑起了一个完整的家,而且让母性的光辉越照越大,她的心像一缕灿烂的阳光,温暖着丈夫,照耀着儿女,感动着邻居,激励着身边的人。

【篇二】

**,女,汉族,出生于1974年4月,现居住于**市**区**镇**小区。

**的婆婆由于家庭变故落下较为严重的精神病和哮喘病,独自一个人生活在**,起先工作在北京的她由于要照顾奶奶和自己的妈妈,只能北京和**两头跑,这样长期请假严重影响到工作,2012年奶奶和妈妈相继离开人世后,已经担任一家工艺品进出口公司销售经理的她毅然决然的辞掉北京的工作来到**忍辱负重5年,独自悉心照料身患精神病和哮喘病的婆婆,刚开始几乎天天挨打甚至受伤骨裂,但毫无怨言、坚持日夜陪伴,只为了婆婆自身安全,几年来婆婆在她的精心照料下从未因犯病而受任何伤害。她婆婆的衣食起居、生活费、医疗费,都是她一力承担,使婆婆从捡食垃圾、随地大小便到自己会做饭、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饮食习惯、居住环境、身体状况发生了明显的改善。五年来,她要随时提防婆婆犯病时的危险举动。有时婆婆突然趴在地上,把凳子套在头上,把自己全身弄脏,她想尽一切办法稳定婆婆情绪后,耐心给擦洗干净身子,再收拾家里;
有时正在做饭时,婆婆突然冲进来对她又踢又打;
有时候饭做好了,婆婆一口都不吃,全部推倒在地上,这些她都要先安抚婆婆的情绪,然后随着婆婆意愿重新做准备饭菜。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离不弃的照顾着自己的婆婆。

每次出门,她都事无巨细把婆婆的吃的、喝的放在婆婆顺手的地方,还要想想有什么安全风险,最后还要千叮咛万嘱咐邻居,帮着照看,生怕婆婆有什么闪失。因为婆婆的原因,她生怕给小区邻居造成麻烦,经常主动给予小区邻居力所能及的帮忙,邻居都说这儿媳比闺女还有耐心,她的爱心感染了身边许许多多的人,成为周围人尊老孝亲学习的楷模。

为了照顾患有精神疾病的婆婆,她毅然辞掉北京的工作来到**;
她忍辱负重5年,独自悉心照料身患精神病的婆婆;
艰辛的付出,使得婆婆的病情明显好转;
德行合一,深受邻里夸赞。她就是孝敬婆婆的好媳妇、北京知青**的儿媳妇**。

**现年67岁,是1974年从北京到**插队的一名知青,插队后她成为**油矿的机修工人,1976年因故离婚,不幸患上精神疾病,2岁的**只能被奶奶带回北京抚养,依靠着单位的照顾和前夫的补贴,生活才维持下来,2000年12月**退休,此后**油矿便成了她的家。因身边无人,**生活每况愈下,长期不打扫卫生,垃圾遍地,犯病时就随地大小便;
饥一顿饱一顿,有时还捡拾野草、塑料袋、发霉的饼子往嘴里塞,身体状况非常不好。

**出生在湖北,今年44岁,家中姊妹四人排行最小,从小勤快懂事,深受家人喜爱。在她的记忆里,几乎没有受到大人的责怪和打骂。因为父亲早逝,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刚上初中就辍学打工,先后当过服务员、工人、文员,开过杂货铺,做过茶叶、钢铁生意。1998年到北京作销售工作,与**相遇,2006年两人在北京结婚,因为忙,还要照顾**的奶奶,就一直在京。

那时,**已经知道有个精神病的婆婆“但没想到这么严重!”。

初次见面,“让婆婆住的舒服是最开心的事”

2008年冬,大雪,**患上重度哮喘,单位通知家人赶紧医治,**第一次和丈夫回到****县**镇婆婆居住的窑洞。一进门,**惊呆了,炕上地下到处都是垃圾,窑洞里阴冷潮湿,散发着一股股霉味。**一下子眼泪就下来了“都这个年代了,人怎么可以这样生活!”她二话没说放下行李,用几天时间把窑洞里里外外彻底收拾地干干净净,每天给婆婆梳头、洗衣服、收拾床铺、做饭、帮婆婆擦身子洗澡,有时候婆婆像突然不认识她一样反手就打,她伺候的心惊胆战,婆婆哮喘病时不时就犯,口吐白沫抽搐在地,当时**心里就有个想法:我妈不在了,婆婆就是妈,一定要治好。住院期间,**一直守在病床边不离左右,婆婆病情好转,**便返京上班,**留下照顾婆婆哮喘完全康复出院才返回。

与此同时,**积极协调,在单位的帮助下,把婆婆从窑洞接到了单位帮忙安排的临时楼房里,她又里里外外进行装修清理。“有个好的居住环境,或许对婆婆的病情好转有用”。住进楼房的**还不习惯,依然随地大小便,还用手和弄着玩。为了每次能让婆婆在马桶上上厕所,**就搬一个小板凳坐在厕所门口看守着,可是只要**不在,婆婆就又不受控制,最后**干脆整夜陪着婆婆上厕所,就这样半年的时间,婆婆开始习惯了在马桶上厕所,这成了**最开心的事情!

2012年**自己的妈妈和**奶奶在这一年都去世了,这更让她切身感受到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真正含义。

辞京回“家”,“尽孝不能等”

由于一个人生活时间太长,加之精神问题,**形成了大量的不良生活习惯,每次洗完贴身衣服,只拧一下,就直接湿穿身上;
不让胡乱吃脏东西,就会经常大发脾气,打骂人。

2013年,**又犯严重哮喘。当时,**已在北京担任一家工艺品进出口公司销售经理,为了照顾婆婆,要一个月往返**北京四次,工作耽误的不少,最后一次婆婆特别严重的时候再次向老板请假,老板不批假,她和丈夫**商量,决定辞职,全职陪伴婆婆,“钱可以少挣,但尽孝不能等”。

刚开始几乎天天**都会无缘无故的挨打,最严重一次是2015年4月的一天,婆婆又捡食塑料袋,**便从婆婆手里抢夺要扔掉,当**蹲在地上捡拾椅子下面的塑料袋时,婆婆怒气冲天,抡拳狠狠打过来,结果胳膊当晚肿胀、疼痛难忍,第二天去医院拍x光片,显示肩胛骨裂。

五年来,**除了悉心照料婆婆的饮食起居,还要配合治疗,更要随时提防婆婆犯病时的意外危险举动。有时候婆婆突然就趴在地上,把凳子套在头上,把自己弄得全身脏兮兮的,稳定婆婆情绪后,给擦洗干净身子,再收拾家里;
有时候正在做饭时,婆婆突然冲进来对她又踢又打;
有时候饭做好了,婆婆一口都不吃,全部推倒在地上,她还得先劝住婆婆后再收拾干净。“婆婆吃饭必须准时10点,迟一分早一分都不行,我都是掐着点给做饭!”**笑着说。

五年过去了,婆婆现在已经不吃塑料袋、野草之类的脏东西了,而且贴身衣服也不再穿湿衣服了,生活习惯已大改样。“看到婆婆现在的情况,有时候我真的都感觉和做梦一样,我自己都想不到婆婆能恢复到现在这样。”**道“我挺满足的!”

不离不弃,“婆婆知道疼人了!”

2017年8月**带着婆婆搬到了单位在崖里坪分配的新楼房,刚搬来时不适应环境,婆婆一到晚上就大吵大闹骂人,怕影响邻居,**只能陪着回**住了一周,好在那时楼房很快就要拆迁了,整个楼上就婆媳两个人住,不怕影响到别人,此后反复几次,婆婆慢慢习惯住在崖里坪了。

新房进行装修,需要里里外外跑,怕婆婆自己用电危险,**每次出门就把电磁炉藏起来,心想电饭煲应该没事,临走时还不放心,就把钥匙交代给邻居,并给婆婆准备好足够的水果摆在明显处。有一次,等到**回来时,房子里已烧得一团糟,原来是婆婆自己用电饭煲做饭,一直烧干了导致电线燃起来,引燃了房子。对此,**至今心有余悸,房子附近几公里就有油罐。“万幸啊万幸!家具烧了可以慢慢攒钱重置,婆婆人没受伤、没受惊吓就好!”。

“现在好了,婆婆能自己做饭了,她自己特别爱吃硬面馒头,逼得我也要吃,不吃就硬塞到嘴里,不过现在她做的啥饭我都吃。”**说。现在婆婆需要什么水果和蔬菜会告诉**去买,**生病卧床几天不吃饭的时候,**会做好饭到房间叫**一起吃!一个劲的给儿媳盛饭夹菜,**不管爱吃不爱吃,都听话的吃下去,赞扬婆婆做的好吃,每到这时候,婆婆都兴高采烈如同孩子。

**回**是**和**最幸福的时刻,**亲自下厨,一个劲的招呼儿子先吃、要吃好,有时做少了。**故意说:妈,你总是让儿子先吃,没饭了我吃什么?**眼睛盯着儿子,头也不回道:你吃不饱,管我什么事?说这些的时候**没有一丝埋怨,反而脸上都是开心“婆婆知道疼人了”。

邻里之间,“这儿媳比闺女都好!”

“久病床前无孝子,何况一个儿媳妇?”**对婆婆的好,石油小区的邻居们都看在眼里“这哪里是儿媳妇,简直比闺女还有耐心”。每次出门,**都事无巨细把婆婆的吃的喝的放在婆婆顺手的地方,还要想想有什么安全风险,最后还要千叮咛万嘱咐邻居,帮着照看,生怕婆婆有什么闪失。每个清晨或者黄昏,总能看到**搀扶着婆婆去广场散步,看广场舞。有时候天凉不出门,但只要小区里音乐一响起,**自己在阳台上就扭起来。

因为婆婆的原因,**生怕给小区邻居造成麻烦,经常主动为小区邻居力所能及的里帮忙,时间一长,大家都认识了这个外来媳妇。“当初很多人建议我把妈妈送到医院或福利院,省事!但我怕妈妈受委屈,不管咋样家里总是好的”“如果不是我妻子**,这个家就太难当了!”**说,他在北京工作很安心,他知道妻子会比自己更心疼、更会照顾妈妈。

“过些时候,我考虑把婆婆接到北京和我们一起住,这样她就能天天见到儿子!”**谈到自己的打算。“当然要她自己愿意,如果想留下来我还会陪着她”。

五年来,**心中一直存着一份感激,“我从北京来到**这五年多的时间,尤其要感恩油田公司离退休职工管理部,对我们家这么多年各方面的帮助,关心和照顾!”。据了解,**一家还在**住的时候,油田公司工会就每年过年时买好年货前去探望,后来搬到**了,就每年探望两次,给婆婆送来了特有的**年夜饭(丸子,酥肉,炸鸡,炸鱼,卤牛肉,猪肉牛肉饺子馅)。

爱吾老以及人之老,孝是中华民族道德的基石,是一家和谐、家风传承之根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只有千万普通家庭孝老爱亲、懂得感恩,才有国家之和、民族之兴。**只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但她用自己平凡的坚守践行了一个普通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孝老爱亲不一定要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情,只要从心出发、从善而行,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坚持始终,就一定会让生活更幸福,让这个社会更和谐。

【篇三】

**,男,汉族,出生于1975年8月,1999年参加工作。现任**县**镇初级中学教师。

自2000年开始母亲就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卧病在床,生活无法自理。亲力亲为照顾母亲起居:洗衣、做饭、喂饭、喂药......十年如一日。2009年6月,被病魔折磨了整整十年的母亲因病去世了。女儿杨帆于2002年出生,因出生时颅内出血而导致患有脑瘫病,至今已有17岁了还不能独立行走。为满足女儿上学的心愿,不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冰天雪地,坚持接送孩子上学已有十余年。每天除了按时接送孩子外还要给孩子洗衣、做饭、训练走路、辅导功课等。父亲患有脑梗、心肌梗塞和哮喘等疾病。于是每天既要照顾女儿的学习、训练和生活,又要照料父亲的一切生活起居。十多年来,始终坚持孝字当头,爱字当头。

虽然自己家庭负担如此之重,但从未因此而落下手中任何工作,坚持把自己的每一项工作都做到最好,从而也获得了众多殊荣。他始终坚信:只要心有爱,有希望,就永远有明天。

事迹材料:

爱在苦难中

——记**县**中学**孝老爱亲先进事迹

**,一个普普通通的乡镇中学教师,1975年出生的他,现在已是一个44岁的中年人了。在他消瘦的脸庞上,一双深陷的眼眸旁早已刻上了岁月深深的痕迹。自从1999年踏上了三尺讲台的那一天起,他就一直扎根于乡村教育二十余载。为家乡的教育事业甘洒热血。二十多年来,虽然他的家庭命运多舛,可是“跪乳反哺”,“舐犊情深”这些词在他的身上再一次得到了演绎和诠释。作为一个儿子,他能做到孝老。作为一个父亲,他能做到爱子。作为一名教师,他能做到爱岗敬业。在自己平凡而又命运多舛人生道路上谱写着一曲动人的孝老爱亲之歌。其感人之孝行,为一方民众所传颂。

反哺之举报母恩

世界上有这么一个人,我们永远欠着她的债,这个人就是母亲。这个债就是陪伴。正是因为母亲的谆谆教导才使得他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然而当他正要好好回报母亲时她却倒下了。

从他参加工作的第二年起母亲就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瘫痪在床,浑身常年疼痛难忍,生活不能自理。他在坚持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之余,四处为母求药医问。照顾她的一切起居:洗衣、做饭、喂饭、喂药、端屎端尿。每天照顾完母亲要去上班时,母亲总是重复着那简单的一句话:“把人家娃当回事”!他也一直习惯性的回答道“妈!知道了,您放心吧”!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始终十年如一日地悉心地照顾着久病的母亲。

记得那是2009年的夏天,天气特别的炎热,母亲想吃西瓜,但她因身体长期怕冷的原因而需要把自己裹得严严的,从而导致因上火而咽喉严重发炎,竟连西瓜瓤也咽不下去,于是他就用勺子挤出西瓜汁,一勺一勺地喂给母亲。天冷了,母亲想喝玉米粥,他就给母亲细心地熬粥,一勺一勺地吹凉再喂给母亲。

随着时间的一天天过去,母亲的身体还是一天不如一天。身体已经到了完全无法动弹的地步了,甚至连大小便都很困难了。为此,他每天都要为母亲洗内裤和秋裤。母亲经常大便不下,他每次都要小心翼翼地用器具为母亲从肛门里一点一点地掏出粪便来....

2009年6月的一天,母亲走了,被病魔折磨了整整十年的母亲,无论怎么用药,怎么悉心照顾,还是离他而去,留给他心中无尽的痛。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

雪上加霜爱更深

女儿杨帆于2002年出生,女儿的出生本来是一件令人很开心的大事,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女儿因难产、颅内出血,导致患上脑瘫病,至今不能独立行走,生活不能自理。为此,他走遍全国各地,四处求医,但还是无法治愈女儿的病。孩子由于身体的原因,在幼儿园就断断续续地呆了五六年。一直到九岁才上一年级,而且必须在家长的陪同下才能上学。

虽然孩子不能独立行走,但看到孩子上学的欲望相当强烈,特别的勤奋好学,为了完成孩子上学的心愿,他从女儿上幼儿园开始就每天坚持接送孩子。不论天阴下雨,还是冰天雪地,从不间断,坚持每天将孩子送到座位上,放学后又将孩子从座位上接回家。多少次风吹雨打,多少个冰天雪地,他背着孩子去上学。路面是那么的光滑,摔到了,爬起来再继续向前走......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整整十年了!现在孩子已17岁了才上初二,虽然孩子因身体原因,脑子反映较慢,但她特别热爱学习,而且学习成绩特别的优秀。为此他除了每天按时接送孩子外,还要为孩子洗衣、做饭、训练走路、辅导功课等。多少个日日夜夜忘不了他那鼓励孩子站立,训练孩子走路的身影。就这样,他一直坚持着整整十多年了!时光还在流逝,生活还在继续,他依然会陪孩子一直走下去......

母亲离他而去了,留下八十多岁的老父亲孤零零的一个人,由于老人一生的家庭重担,积劳成疾,常年的高血压、脑梗、心梗、哮喘等像恶魔一样在一天天地吞噬着父亲的生命和健康,家中又无其他的兄弟照料,只有靠他一个人挑起了生活的重担,既要照料女儿的一日三餐和上学又要照顾父亲的生活起居,怕老人一个人寂寞孤独,经常陪老人谈心,聊天。他很怕,怕父亲又要离他而去......

爱岗爱家情更浓

这么多年过去了,虽然他的家庭负担那么的重,加之他也常年患有颈椎病和腰椎病,但他深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含义。一直都那么的积极乐观,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他从没有因为自己的家庭特殊而落下手中的任何工作,相反在学校里能任劳任怨,勇挑工作重担,热心帮助同事和学生,坚持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到最好。坚持做一个让家长满意学生爱戴的好老师。

因为他的出色工作,因而获得了诸多殊荣: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先进教育工作者、少年宫优秀辅导员、学生最喜欢的老师等。面对学校的肯定和众乡邻的夸赞,他没有丝毫的骄傲。依然觉得自己只是做了份内的事,尽了一个儿子、一个父亲、一名教师该有的责任和爱心。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尽孝应尽早,莫待后悔迟。虽然今后的路会更艰难,更曲折,但他依然相信赶上了好时代,依然相信爱和责任会让一切都好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