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职业素质建设存在的问题刍议

目前,高校教师职业素质建设在上级各部门以及高校自身的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广大教师的职业素质水平得到提高,促进了高校的发展。但不能回避的是,由于长期以来“雷声大,雨点小”,高校教师素质状况依然不容乐观。

一、高校教师职业素质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对教师职业规范的轻视

教书育人是教育行为的宗旨,是教师的基本工作职责和劳动的全部内容,而教师职业素质渗透其中。部分大学教师只注重传授具体的专业知识,忽视其以德育人的职责。由于很多高校并未专门制定相应的教师职业细则对教师职业行为进行规范,因此许多高校教师并没有真正重视自己的行为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二)高等学校扩招制度引起的教师职业素质滑坡趋势令人担忧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高等学校在招收人才时忽视了对教师职业素质的要求。一些高校迫于改善师资需要,对高职称人才的优惠待遇节节攀升,但对他们的评定却多停留在学历、职称和科研成果等方面,对职业素质的要求大多语焉不详。这就导致了很多高校教师偏离了作为教师应提高自身修养、钻研学问的本职工作,使得高校教师素质建设出现下滑趋势。

(三)部分高校教师渐失职业诚信

中国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定评价制度促使他们对科研成果、学术著作表现出强烈的逐利心态,这就滋生了学术不端的行为,严重败坏了高校学风和校风。极少数的高校教师或迫于职称评定的压力,或抵挡不住名利的诱惑,在科研和学术研究领域出现了舞弊现象,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二、高校教师职业素质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社会体制转型和教师自身的原因

当今社会,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已深入人心,社会转型对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人们的心理压力普遍比较大,产生种种迷茫和困惑。社会上既有默默奉献、顽强拼搏、廉洁奉公等积极精神的存在,也不乏巧取豪夺、欺诈造假、挥金如土的现象。而社会道德的提升往往滞后于社会体制的转型,现实生活中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和消极现象得以滋生和蔓延,影响了包括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在内的一批人。

当前正处于社会剧烈变化的时期,一部分教师道德认识能力、道德是非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选择能力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问题,没有深刻认识和理解作为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没有体会到教师的神圣感、光荣感和责任感,在自身立场不坚定的情况下未能守住知识分子安贫乐道的本分,思想动摇,淡化甚至放弃了敬业奉献、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被一些物质利益诱惑和束缚,偏离教师职业素质的要求。

(二)高校内部的原因

首先,高校在教师引进方面放低了教师的准入标准,这从某种程度上造成了高校教师整体素质下降,进而导致教师职业素质水平下降。其次,高校教师培训工作有待强调素质建设方面的内容。高校对教师素质培训不够重视的做法导致了教师对素质的误解,在观念和认识方面造成不良影响。再次,高校各个部门虽然会定期通过树典型的方式对教师进行一定的思想教育,但其做法存在一定的不足,脱离了广大教师的生活实际。最后,高校教师考评制度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高校素质建设的低效。

三、加强和改进高校教师职业素质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规章制度建设

要通过制定、完善、落实相关的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高校教师的教育活动,引导他们自觉履行《教师法》《高等教育法》和学校规定的教师职责和义务。

(二)加强宣传教育

要组织广大高校教师认真学习先进的理论,大力表彰优秀教师,不断增强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心。鼓励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识学风上,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三)切实提高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高校作为创造知识、传播知识的主要场所,高校教师的地位也空前提高。但教师的工作又有辛苦的一面,教育主管部门要多关心教师生活,不断提高教师待遇。职业是一定利益的反映,在教师职业素质建设中,既要反对忽视教师个人利益的倾向,又要统筹兼顾,把教师职业素质的要求与教师个人的利益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高校要发展,教师为根本。高校教师是大学人才培养的主要实施者,是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关键力量。我们要从确保党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高度,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从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高校教师职业素质建设的重要意义,坚持教师职业素质建设常抓不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高校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使学科建设落到实处,更多更好地培养出社会主义建设所需的高素质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