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目中高校教师形象的调查分析

摘要本研究采用开放式问卷对191名在校大学生心目中的高校教师形象进行了无记名调查。词频统计结果发现大学生对教师形象的认知结构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能力、对学生的态度、气质特点及道德品质等。研究结果表明当前高校教师形象与大学生心中理想的教师形象存在一定差距,其中主要是教师教学能力方面大学生的负性评价比较突出。

关键词大学生 教师形象 词频统计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1-224-02

一、引言

自古以来,中国社会就一直赋予教师非常耀眼的光环,对教师怀有无比崇敬之情,用“蜡烛”、“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称谓比拟教师。人们认为教师是学富五车、且清平乐道的贤德之人,要求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能“传道、授业、解惑”且不计回报。但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传统文化和公民的价值观受到很大冲击。当前的高校教师在广大青年学子心中的形象如何?广大教师、教育理论工作者以及社会各界都很关注,因为广大学生是直接接触教师、对教师工作和待人处事深有感受的群体,但对大学生心中的教师形象的调查研究较少。本研究对大学生心中的高校教师形象进行了开放式问卷调查,希望了解大学生心目中的高校教师形象,为教师改善自我形象、融洽师生关系提供建设性意见;也为教师培养及社会合理定位教师角色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被试是从湖北某高校以班为单位随机整群抽样的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共191名,其中男生97人,女生94人;三年级115人,二年级76人。调查采用统一指导语,要求被试用不少于5个形容词或短语分别描述自己心目中理想的高校教师形象和现实的高校教师形象。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学生不受暗示、不受限制,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对高校教师心理特征的认识。

三、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形象

对回收的开放式问卷由5名大三年级的学生分两组进行整理归类、合并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两组学生的处理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对大学生描述心目中理想教师和现实教师的词进行词频统计,前20个词或短语及其频数见表1。结果表明:

第一,无论现实中高校教师形象还是大学生心目中理想的教师形象,教师的知识都排在第一位,结果与姚本先、汪祚军(2009年)的研究一致。知识是联系师生的纽带和桥梁,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特殊性要求教师知识渊博。但在这点上大学生对当前教师的评价是否定的。在当今网络化时代,大学生的知识获取渠道更多、更便捷,而且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群,作为知识和文化传承者的高校教师理应站在知识海洋前沿,如果不加强学习,更新知识结构,就不能满足当前大学生的需要;同时,高校教师常常术业有专攻,而学生的知识渴望是全方位的,因此,当今大学生觉得现实中教师的知识欠缺,而且这种意识已在学生中产生了较广泛的共鸣,广大高校教师值得反思。

第二,大学生描述心中理想教师和现实中教师的第二个词汇都是“平易近人”,相关的词汇还有关心学生、有耐心、善解人意(宽容)等,而且这些特征词在现实教师和理想教师的描述中都有,这些词表现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学生对这方面基本满意。不过,学生心中理想的高校教师“与学生交流多”,而现实中教师“与学生交流少”(排序第四),说明大学生渴望多与教师交流、沟通。笔者在关于大学生评教的实证研究中发现有相同的结果。高校教师确实存在与学生主动沟通不够的现象,因为我国的高等教育是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与中学以教师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有很大差别,高校教师虽然会对学生学习上的疑难问题耐心解答,但一般不会过多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在高校教师心中,大学生已基本是成人;但大多数大学生都没有及时从中学师生关系的被动状态转为主动状态,学生虽然有与教师交流的强烈愿望,但又缺乏主动性。因此,师生双方都需要更主动些,积极开启师生交流互动链,营造更和睦密切、相互理解的师生关系。

第三,大学生对现实教师形象的负性描述较多,前20个词中有10个(50%),可见当前高校教师在大学生心中声望不高,教师形象有待改善。

为了进一步分析当前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对大学生心目中教师形象的基本结构进行了探讨。

(二)大学生心目中教师形象的基本结构

根据大学生描述教师形象的词或短语分析,发现大学生对教师形象的认知结构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能力、对学生的态度、气质特点及道德品质,结果见表2。

第一,将大学生描述教师特征的众多词汇根据语义概括为教师的教学能力、对学生的态度、气质特点及道德品质四个维度比较清晰合理,这个结构反映了大学生关于高校教师形象的系统化、简约化的概念系统。

第二,大学生对当前教师的负面评价主要集中在教师的教学能力上,这一方面与我国教师专业化培训不够有关。我国教师培养虽然有专门的师范大学,但近年来许多培养高校教师的重点师范大学纷纷争办综合性大学,忽视对教师技能的培训,而且高校只重视教师科研成果,不重视教师专业化发展,因此,有些教师纵有满腹经纶,但不知如何施教。另一方面,当前大学生主要是90后,他们追求个性开放,充满激情,喜欢新意,而很多老师在教学时更注重规范,致使学生觉得教师教学缺乏激情、教条化等。

第三,在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气质特点以及道德品质三个方面,虽然学生心中理想教师形象与现实中教师有些差异,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是必然存在的,因此,可以说大学生对教师在这三方面的表现基本认可。学生对当前教师气质特点的描绘虽然有“平庸”之说,笔者认为主要是大学生充满理想和激情、喜欢新意和变化,因此觉得相对稳重踏实的教师平庸。学生心中理想教师形象有“德高为师,行为示范”的传统倾向,但对现实教师没有负面的描述,这一方面说明教师主体是良好的,“抄袭门”等报道没有影响学生对教师群体的认识,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几十年,我国传统文化和公民的价值观念发生着重大变化,对教师的社会角色定位正从传统的安贫乐道、重义轻利的“圣职者”向职业专业化的普通“劳动者”转换,对教师品德更加包容。不过,笔者认为教师作为青年学生的教育者、引导者,不能忽视其行为的示范性作用。

四、结论与建议

综述本研究的调查结果和讨论分析,提出如下结论和建议:

第一,大学生对教师形象的认知结构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能力、对学生的态度、气质特点及道德品质等;当前高校教师形象与大学生心中理想的教师形象存在一定差距,其中主要是教师教学能力方面大学生的负性评价比较突出。在知识更新快、学生知识获得渠道更多样便捷的今天,高校教师一方面要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另一方面要学会做学生发展的指导者、促进者,这比做学生知识的传输者更重要。同时,国家在教师培养上也应更重视教师职业专业化技能训练。

第二,高校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令学生基本满意,但学生渴望与教师更多些交流与沟通,这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努力。教师放弃传统的“师道尊严”,主动深入学生之中,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应积极主动开启师生互动链。

第三,大学生对教师的社会角色定位正从传统的“圣职者”向普通的“劳动者”转换,但教师作为青年学生的教育者、引导者,不能不重视其对学生品德和行为的垂范性。

参考文献:

[1]姚本先,汪祚军.新时期高校教师形象探析——大学生心目中最受欢迎的教师调查.高等教育管理.2009.3(3).

[2]朱从书.高校教师教学质量学生评估模型的实证研究.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4).

[3]马喜春,于伟峰.浅谈改革开放与我国教师形象的重塑.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