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干预作用

摘 要:该研究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心理测量和数理统计等方法,探讨体育锻炼频率和时间与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关系。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经常锻炼(每周3次及以上)的大学生的抑郁因子得分显著低于中等频率锻炼(每周1~2次)和基本不参与锻炼的大学生;长时间锻炼(单次参与锻炼时间1 h以上)大学生的抑郁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中等时间(单次参与锻炼时间30~60 min)和短时间锻炼(单次参与锻炼时间30 min及以下)大学生。根据研究结果,分析高频率、长时间体育锻炼干预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可能原因,并对高校体育教育提供建议。

关键词:体育锻炼 大学生 抑郁 高校体育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8(a)-0237-02

抑郁是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病率最高的心境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大学生作为社会高级的后备人才梯队,其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关注,如何运用体育锻炼手段干预大学生的抑郁情绪已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该研究旨在了解黑龙江省体育高校大学生抑郁情绪以及体育锻炼情况的现状,探讨体育锻炼的频率和时间与抑郁水平的关系,以期为学校体育对抑郁情绪的干预作用提供理论支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哈尔滨体育学院在校本科生并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90份,其中有效问卷281份,问卷有效率93.7%。

1.2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与心理测量法,包括:(1)自编《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调查问卷》,搜集大学生的锻炼时间、锻炼频率等信息。(2)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受测大学生的抑郁程度可以从量表结果的抑郁因子分中得知。数理统计法,使用单因素相关分析和多重比较的方法,并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锻炼频率的大学生抑郁情绪比较

对不经常锻炼组(基本不参加体育锻炼)、中等锻炼组(每周参加1~2次体育锻炼)和经常锻炼组(每周参加体育锻炼达3次及以上)大学生的抑郁因子得分进行多重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抑郁因子得分与体育锻炼频率存在显著负相关,经常锻炼组的抑郁因子得分显著低于不经常锻炼组和中等频率锻炼组;不经常锻炼组与中等频率锻炼组的抑郁因子得分差异不显著(P=0.894)。此研究结果表明,体育锻炼在干预大学生抑郁方面发挥作用要以高频率的体育锻炼为前提。

2.2 不同锻炼时间的大学生抑郁情绪比较

对短时间锻炼组(30 min及以下)、中等时间锻炼组(30~60 min)和长时间锻炼组(60 min以上)大学生的抑郁因子得分进行多重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抑郁因子得分与单次体育锻炼时间长短存在显著负相关,长时间锻炼组大学生的抑郁因子得分显著低于短时间锻炼组和中等时间锻炼组;短时间锻炼组与中等时间锻炼组大学生的抑郁因子得分差异不显著(P=0.432)。此研究结果表明,体育锻炼在干预大学生抑郁方面发挥作用要以长时间的体育锻炼为前提。

2.3 对体育锻炼频率和时间干预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分析

2.3.1 生理原因

体育锻炼对人体神经递质的分泌具有调节作用,以肾上腺皮质素、5-羟色胺、多巴胺为典型的神经递质可以促进个体产生兴奋、愉悦的正面情绪体验,提高抵抗抑郁情绪的能力。神经递质需要一定的浓度才能够发挥作用,高频率、长时间的体育锻炼保证了神经递质在大脑中浓度的积累,为改善人的心境,缓解抑郁情绪奠定了基础。

2.3.2 心理原因

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适应不良、人际关系沟通障、对挫折的耐受力差、缺乏有效的应对方式和对环境的易感性等特点是其抑郁情绪的主要来源。长时间、高频率的体育锻炼行为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运动项目本身,促进大学生定期宣泄负性情绪,形成更稳固、更广泛的人际交往,帮助大学生在体育比赛的竞争情境中体验到自己的价值,提升对抑郁情绪的耐受力,为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高频率、长时间的体育锻炼(即每周参与3次及以上,每次锻炼时间60 min以上)可以有效干预大学生的抑郁情绪。

3.2 对高校体育教育的建议

利用有效的宣传手段,促进高校教师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干预作用,并注意培养大学生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高校心理健康部门可将体育锻炼作为干预大学生抑郁情绪,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辅助手段。

参考文献

[1] 许琳洁,张莹,郑瑀,等.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抑郁症干预效果的研究进展[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9):134-135.

[2] 杨曦,陈遇春.浅析大学生抑郁心理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106-107.

[3] Patricia Bursnal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Activity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Adolescents: A Systematic Review[J].Worldviews on Evidence‐Based Nursing, 2014,11(6):125-128.

[4] 鲁松涛,韩正勇.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抑郁情绪影响的元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3(27):133-135.

[5] 魏熙.大学生抑郁症的原因及治疗概况[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7):99-101.

[6] 蒋霞.大学生焦虑抑郁情绪心理干预效果评价研究[J].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53-55.

[7] 邢峰,许海燕.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与积极心理健康的关系[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193-194.

[8]宋海燕,李志清,余世和,等.大學生心理障碍(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的体育干预治疗[J].体育学刊,2010(7):193-194.

[9] 陈规宁.论不同体育运动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0(2):59-60.

[10]唐闻捷,张玮.体育锻炼干预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功能探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11):111-113.

[11]Taliaferro Lindsay A, Rienzo Barbara A, Pigg R Morgan, Miller M David, Dodd Virginia J. Associations between physical activity and reduced rates of hopelessness, depression, and suicidal behavior among college students[J]. Journal of American College Health, 2008,57(4):427-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