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州区倍加造镇营坊沟村:建堡垒夯实基础,促发展振兴乡村

近年来,大同市云州区“两委”班子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群众期盼为出发点和着力点,推动乡村振兴,村级各项事业得到蓬勃发展。

加强组织建设,夯实工作基础

营坊沟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统领全村各项工作。一是紧紧抓住村党支部建设这一“牛鼻子”,突出村党组织政治功能,建设强有力的领导班子。班子成员在工作中,相互支持、相互合作、相互信任,能够形成整体合力,形成拳头,在群众中树立了威信。二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以党员活动室为阵地,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线远程教育定期对本支部党员进行教育培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总书记“三篇光辉文献”,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三是建立健全了“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两委”班子成员坐班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制度、四议两公开制度、网格化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使“两委”工作建立在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上,推进了“三零”单位创建工作,实现了乡村治理有效。

创新发展模式,推进产业兴旺

村党支部立足村情,因地制宜,着力推进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助推村民增收。村集体在成立全赢开发经济有限公司与村民流转土地300亩,集中发展黄花产业的基础上,又吸收本村泥瓦匠成立了弘耀建筑公司,具有三级建筑工程和三级机电工程资质,以公司为承载联接村集体经济组织,公司化运作,承揽业务,拓宽村民收入来源。利用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发展鲜食杏791亩,目前已挂果受益;引进了年养鸡15万只,实行科学化管理的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群众致富;引进了投资4.6亿元的山西锄禾农业生态观光园项目,建设景观树种培育、苗木交流、生态观光等生态林业基地项目;依托村南水库均由泉眼供水,生态林2800亩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业,已初步发展成为集生态休闲观光、农家乐、水上游乐的近郊乡村旅游项目。积极与驻地企业联系,帮助农民就近就业。全村341个劳力,常年就近务工的有148个,年务工收入达300多万元。

着眼群众期盼,推进生态宜居

村党支部以打造“美丽宜居示范村”为目标,下大力气改善村居环境。全村所有街道铺设了柏油路面30000㎡、大理石路沿14000m,街道两侧空地铺设了面包砖20000㎡、栽植了金叶榆、火炬、尾毛等景观树木8000株,安装太阳能路灯268盏、铺设污水管网6000m;天然气入户248户、无害化厕所入户248户、户内视频监控248户实现全村所有户全覆盖;移动、电信、有线电视由空中悬挂式改为地埋式,铺设地埋光缆500米;村内购置垃圾箱41个,垃圾桶400个,户均2个,新配备清运车3辆,新建了垃圾焚烧站和污水处理站,建立了卫生清洁长效机制。村庄面貌发生显著变化,让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得到极大提升。

强化公共服务,推进乡风文明

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政治引领功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乡风文明。一是抓教育。新建教室15间,翻新16间,进行校园美化绿化,并配齐相关设施;为幼儿园儿童和小学学生免费提供午餐,中午吃住在幼儿园和小学。二是抓医疗。新建120平米卫生室一处,为村医配备了20万元助诊包,可随时连线北京大医院医生为村民诊断病情。三是抓文化。建设文化活动广场一处、老年文化活动中心一处、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一处,为全村农户免费安装有线电视接收设备,扩大村民知识接受面。四是抓宣传,打造思想教育一条街,悬挂了群众喜闻乐见、形象生动的宣传展板15块,文明礼仪提醒牌30块;在文化活动广场设立反邪教宣传栏5个,党建宣传栏4个,村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得到不断提高。五是抓移风易俗。建立“红白理事会”,新建公共宴会厅一处;建设社会扶贫“爱心超市”一处,建立“以奖代补、多劳多得”的正向奖励机制,引导全民共建美丽村;开展善行义举榜评选活动,弘扬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提升村民道德水准。

在党建引领下,全村得到快速发展,已成为引领全区乡村振兴的示范村。2013年,村党支部被中共大同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被省环保厅评为山西省生态文明村;2014年,被省旅游局和省农业厅列入首批“山西最美旅游村”;2015年,被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评为“省级卫生村”,被省农业厅列为全省美丽宜居示范村;2016-2017年、2018-2019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村”。(武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