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民营经济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篇一)

为全面了解近年来我县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改善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促进我县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6-7月份,县政协常委会成立调研组对我县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通过深入东至**和****走访企业,与民营企业负责人沟通交流,并赴**市和**县,浙江省**市考察学习。分析研究我县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提出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通过制定和实施具有东至特色的扶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措施,促进民营经济稳步前进,使民营经济在推动发展、增加税收、促进就业、调整结构、激励创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县经济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总体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县民营经济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激发了民间投资的热情。**年1-6月,全县民营经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7亿元,同比增长9.5%,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额的85%;
全县民营经济增加值5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2%,占全县gdp的比重达到67%。截至6月,全县民营经济单位2.85万个,比**年6月增加0.33万个,增长13.22%。其中私营企业4267个、个体工商户23181个,比**年6月分别增长18.13%和12.31%。从注册资本金来看,**-**年间,私营企业年末注册资本金分别为130.28亿元、157.98亿元、183.69亿元,私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达到153家,占全县工业企业总数的97%。

(二)运行质量稳步提升,成为促进财政增长的重要来源。在总量不断壮大的同时,全县民营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尤其是实体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年全县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工业增长15%,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101.7%,拉动规上工业增长7.9个百分点。**-**年,全县民营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8.9%。全县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税收、财政的增长。**年全县民营经济实现税收收入9.45亿元,比上年增收1.49亿元,增长18.7%,占全县税收收入的比重达到78.2%。

(三)发展领域明显拓宽,成为增加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民营企业发展的领域已经覆盖我县经济的各行各业,既是城市扩容提质的主力军,也是发展工业园区经济的新生力量。截至目前,东至**和****入驻规上企业67个,其中96%以上为民营企业。民营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了较大的劳动力需求,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年末,全县民营经济单位共吸纳就业人员5.8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2100人,同比增长5.6%。民营经济创造的就业岗位,成为增加就业的重要渠道,为下岗职工、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新增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在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我县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我县民营经济虽然近年发展速度较快,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与周边地区相比,无论在发展环境、经济总量、还是发展后劲上,都或多或少存在差距。具体表现在:

(一)思想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高。一是发展思路聚焦聚力不够。发展是硬道理,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是富民强县不可逾越的坎。近年来,受各方面因素干扰,县域经济发展重心时有松懈,发展民营经济意识有时有所淡化,对于民营经济的意义和重要地位、作用认识不足,没有把民营经济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对待,重视不够,研究不多,持续推动的耐力不足。二是思想观念解放拓展不够。一些部门在服务企业上,重视程度不够,积极性不高。对民营经济仍存在惧私、疑私、防私的情况,工作“不放心”、“不放手”,不能快捷有效地帮助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对民营企业帮扶层层衰减,有企业反映,一些部门口头喊保姆式服务,实际上企业不找上门就不管,找上门也服务不好。

(二)具体措施不细,政策落实延后。一是政策落地延后。尽管省市县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企业转型发展的文件,但有些政策措施在具体承办部门落实得不够好。执行政策只有原则性,缺乏灵活性,或有选择性的执行,对部门行业的规定积极执行,存在等、看、拖的现象,如池州市在**年12月已经出台《关于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但我县至今仍未结合本地实际,出台相应的《实施意见》和配套措施。企业反映一些部门执行政策缺乏大局观念,服务发展只是喊在口头上,讲政策轻灵活,讲规章轻实际,讲程序轻效率,在发展县域经济的过程中不是去着力研究“怎么办”,而是一味地搬文件,开口“不好办”、闭口“很难办”,或做表面文章,事事求稳,在优化经济环境上不敢作为,不愿作为,延误了政策措施的有效落实。二是推进机制尚未形成合力。我县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领导体制虽已建立,但协同共管、密切配合、上下联动,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合力需要进一步增强。由于涉及民营经济发展方面的部门众多,因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各类扶持政策配套衔接和效果发挥受到影响,好政策难以真正落地。民营经济发展需要统筹协调全县政策资源,缺乏更加完善科学的考核指标来调动我县各有关职能部门的积极性。

(三)要素保障欠缺,生产成本偏高。“资金、土地、人才”要素保障仍是制约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一是融资成本高。在调研和座谈中,民营企业普遍反映融资难,尤其向国有几大银行贷款难。另外,货款转贷成本高、贷款过程长,以贷转存、存贷挂钩等现象也加重了企业融资成本。目前银行基准利率为为4.35%,但企业拿到手的利率都在5%—6.09%之间,相对基准利率上浮39%左右。融资难、融资贵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二是土地供给矛盾突出。一方面,由于建设用地指标有限,县一级的用地指标捉襟见肘,土地制约问题越来越突出。一方面,存在已供建设用地闲置现象,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据初步调查摸底统计,目前东至**和**开发区“僵尸企业”闲置土地400余亩。另一方面,存在对土地政策使用不灵活的现象。三是招工难的现象普遍存在。东至**和****内企业普遍反映由于劳动力市场供应不足、招工平台少、就业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导致招工难、难招工的问题日趋严重,普通工人难招,技术工人难留,科技人才难求,管理人才少有,已成为企业用工的共性问题,尤其是季节性、结构性用工矛盾突出。工业园区所在乡镇缺少游购娱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难以留住人。同时,据企业反映,我县垄断性资源价格较高,如天然气价格比西部和江浙沪等地区普遍每立方贵1-1.5元;
中介服务市场普遍存在收费高、收费乱以及“红顶中介”的现象。

三、考察学习的启示

通过在**、**、**等地的考察学习,开阔了视野,启迪了思路,对促进我县民营经济发展得到了四点启示:

启示之一: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必须营造浓厚的民营经济发展氛围,是推动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首选课题。结合我县实际情况,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解放思想,担当作为”大讨论为契机,聚焦聚力,提高民营经济对促增长、调结构、推动科技创新和加快富民强县进程重要性的认识,坚持不懈把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摆在重要议事日程,抓实抓好。

启示之二: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必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改善金融服务环境。首先,坚持招大引强不动摇,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发挥重点项目建设对全县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其次,出台相关鼓励政策,支持再引进1-2家商业银行入驻我县,增加融资渠道。第三,千方百计提高我县金融机构的存贷比例。第四,做大做强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同时积极完善和开发农村土地收益保证贷款等新型金融产品。

启示之三: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必须持续不断增强民营企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外地的经验集中体现在:在政策环境上,一是抓好国家、省、市已出台的政策贯彻落实,以更优的服务赢得民营企业加大投入、加快发展的信心。二是结合本地实际及时出台引导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增强民营企业自我创新、加快发展的决心。

启示之四: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必须县、乡(镇)、村三级联动,层层有任务、人人有担当,不断传导压力,建立奖励先进、惩罚落后的激励机制,努力在全县形成你追我赶的发展态势。

四、进一步促进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一)解放思想,促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1、明确方向,思想上“破冰突围”。近年来,我县发展方向受“大健康”“大旅游”产业发展所影响,坚持发展民营经济和工业经济的定力不足。为此,要增强民营经济的战略定位,不为任何工作所冲淡,不在任何时候有动摇,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尤其是工业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全县上下要将民营经济视作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布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需求,视作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增长力量,切实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富民强县的重中之重,大力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为全县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2、先行先试,行动上“敢闯敢拼”。在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建议县委县政府要敢于先行先试,在建立和完善“企业生产宁静日”制度时,可以参考重庆市铜梁区,就行政执法部门对同一企业同一项目进行检查,没有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除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外,原则上每年只安排一次。行政执法部门不同科室在同一时段对同一企业分别检查的,应合并进行;
多个行政执法部门在同一时段对同一企业进行检查的,提倡商定牵头部门联合进行;
提倡用书面和电子形式进行涉企检查,逐步实现检查结果部门间共享,提高执法效能。

3、宣传引导,舆论上“温暖人心”。一方面要营造尊重企业家的舆论氛围。加强对优秀企业家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的宣传报道。树立创业创新光荣导向,营造尊重企业家价值、鼓励企业家创新、发挥企业家作用的舆论氛围,给予优秀民营企业家一定的政治待遇,优先推荐符合条件的企业家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候选人,优先推荐符合条件的企业家为劳动模范、先进个人候选人,真正让在东至发展的企业家事业上有底气,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受尊敬。另一方面要营造有利民营企业发展的浓厚氛围。利用“两微一端”、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广泛宣传国家、省市县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提高公众知晓率,广泛宣传民营经济发展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同时要强化民营企业信用建设,大力打造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建立民营企业诚信信息记录的政府平台,构建“守信为荣、失信为耻”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完善措施,促进惠企政策落地生根。

1、完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有关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对县委县政府历年出台的有关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进行一次梳理,对一些新的利好政策予以补充,对一些力度不够的措施予以调整,对一些不切合当前实际的规定予以修订,提高地方政策的针对性、实效性、稳定性;
对上级出台的支持民企发展的各种宏观政策,要及时组织制订可操作性强的配套措施和实施办法,使政策能真正“落地”,发挥效力。

2、建立考核机制。建议县纪委监委要把优化营商环境纳入行政效能监察工作重点,紧紧围绕责任落实、任务分解、组织推动、工作实效等内容,认真开展各项涉企政策督导落实,狠抓懒政怠政专项整治。坚持“正推”和“倒逼”相结合,激励和约束相结合,把营商环境优化争先进位指标列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体系,推动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企业的“发展指数”。

3、提升服务效能。建议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建立与民营企业紧密联系机制,广泛开展民营企业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民主评议活动,建立优化投资环境评价制度,完善企业投诉处理机制。对工业企业闲置土地清理,综合企业业绩及闲置面积占比等情况,按“因企制宜”、“一企一策”原则妥善处理。同时,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从技术和方式方法上完善措施,加快打造全县统一的涉企政策发布平台,并及时做好解疑释惑等工作,确保惠企政策能够广而告之、广为人知。深入开展行风评议和行政机关效能建设,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建设,设立政务服务中心一窗服务综合受理,推进“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不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三)多措并举,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1、着力破解“人财地”难题,激活内生动力。一是加大对企业上市直接融资的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在中小板、创业板发行上市。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做实做强先进制造业基金、现代农业发展基金和科技创新基金,加快推进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新型城镇化基金,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融资保障。不断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促进融资担保体系不断完善,将更多金融“活水”引向民营企业。认真研究近年来国家出台的关于创新投融资体制的相关政策,用足用活ppp融资模式,缓解企业缺少流动资金的困难。二是保障土地供给。增强政府土地收储能力、供给能力和管理力度,充分利用土地现行政策,挖掘土地潜力,在争取更多的用地指标的同时,盘活土地存量。充分利用土地增减挂政策,利用农村土地整理复垦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来增加园区和企业的建设用地指标,保障民营经济重大项目用地需求。重视解决用地历史遗留问题,积极为已使用土地的民营企业办理用地手续,在取得合法土地手续后,规划、住建、房管部门依法为其办理(或补办)规划施工手续和不动产手续。三是引进培育人才。加大对人才引进培育的财政投入,加强“引、育、用、留”人才体系建设。鼓励民营企业采用股权激励、期权激励、技术入股、成果奖励等多种方式,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民营企业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校企合作”项目,开展定向、定单、联合培养,为企业精准培育急需的专业人才、技术人才。指导民营企业健全完善专业人才工作管理体制,从人才引进、培养开发、评价发现、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方面形成更加科学、更具活力的一整套机制。

2、着力推进中介机构规范化,减少服务费用。积极引导政府投资项目以竞价方式选择中介机构,保障企业投资项目自主选择中介机构,促进中介服务市场公平竞争、良性健康发展。推进政社分开,真正从源头切断中介收费和行政职权的利益关联,打破“中介性质、行政保护、行业垄断”的部门利益化格局。完善中介市场清退淘汰机制,将中介诚信状况与登记机关监管、银行授信、政府招投标等挂钩,倒逼中介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建议参考桐乡市在浙江省先行建立全省统一的网上“中介超市”的做法,出台《桐乡市行政审批中介机构管理办法》,具体指导“中介超市”运行,健全中介机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全面放开市场,破除中介服务垄断,规范中介服务收费行为,形成比较完善的审批中介网上竞价平台。

3、着力建立生产资源议价机制,降低成本价格。针对我县燃气需要量大面广的实际,引进新的燃气公司,打破燃气供给单一局面,推动形成价格竞争机制,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建议参考江苏省宿迁市做法,允许符合条件、有资质的的经营单位,通过公开招标或竞争性谈判等方式,参与到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的工程建设经营当中,促使我县生产性资源成本不高于周边地区。

(篇二)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严峻形势下,为进一步了解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有效发挥调研参政、服务企业、促进经济发展的职能作用,为民营经济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组织有关人员成立调研组,自4月5日起深入有关工商联会员企业和行业协会,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县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及优化发展环境的措施

(一)**县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

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强工业、关键上项目、核心增投入”的发展理念,围绕壮大食品、化工两大产业集群和建设南街、颍北、铁西三大工业聚集区,强力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8年全县工业投入28.8亿元,创历史新高;
全部工业增加值60.5亿元,新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16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6.9亿元,同比增长33.2%;
全部工业税收实现1.13亿元,占各类税收总量的45%;
全县工业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现有食品加工企业168家,木业加工企业68家,机械加工企业124家,建筑、装饰、装修企业29家。商业流通企业、餐旅服务业也全部是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已经占县域经济的75%以上,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力量和县级财政收入的重要财源。

随着我县民营企业的迅速扩张,特别是联泰、亲亲、澳门侨光等一大批劳动密集型民营企业的兴起,民营企业已逐渐成为我县安置城乡人员就业的主要渠道,在较大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

(二)**县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措施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优化环境。先后制定了《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保护重点企业(项目)的实施意见》及《关于实行企业“无干扰生产日”制度的意见》。实行了重大建设项目县级领导首席服务官制度,组建服务班子,实施贴身服务。一是执行“零收费办证”制度,凡在**落户的外来投资项目,一律执行“零收费办证”,即除国家规定的收费外,县级收取的费用一律免收。二是实行了企业“无干扰生产日”制度,每月1-25日为企业的“无干扰生产日”,25日以后的检查收费也要经县政府批准后有序进行。对吃、拿、卡、要等腐败行为进行严厉查处;
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专项行动,对强装强卸、敲诈勒索等不法行为露头就打,切实为企业发展营造宽松环境。三是实行了“检查收费许可证”制度,凡到企业检查、收费的单位,应事先向县政府报告检查计划、收费项目,经批准后颁布《检查收费许可证》,并在规定的时间到指定企业检查收费,否则,企业有权拒绝。开展了“优质服务杯竞赛”活动,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连续三年组织了社会各界人士定期对全县职能部门进行评议,充分发挥各界人士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作用,有效地促进了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

二、**县民营经济发展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融资渠道不畅。一是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狭窄。民营企业贷款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银行方面说,首先是金融机构往往注重内部监控,防范金融风险,不敢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
其次是由于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银行可放贷能力减弱;
第三是信贷授权授信制度与责任追究制使基层行丧失了放贷的积极性;
第四是机构网点收编导致信贷辐射面减少,造成信贷区域下降。如我县某金融机构在中小企业贷款类型上,表现为固定资产贷款越来越少,流动资金贷款期限越来越短。二是民营企业间接融资难。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为尽量避免资本市场的风险,保护资本市场的稳健运营,对民营企业向社会公开发行债券限制较多;
能够进入证券市场的多是国有企业,民营和中小企业上市困难重重。

(二)个别部门服务意识不够强。尽管县委、县政府为服务民营经济发展采取了不少措施,想了很多办法,但仍然有个别部门执行不力、服务不到位。具体表现:一是衙门作风严重,有的单位和工作人员还存在着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被群众喻为“菩萨好拜,小鬼难缠”。二是职能转变迟缓。一些部门存在重管理、重审批、轻服务、轻效率的问题。错位、越位、缺位等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三是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倾向仍比较突出。部门利益、个人利益至上,甚至以权谋私,与民争利。对加快发展、服务发展,口头上讲的多,具体落实少。片面地理解政策、执行政策,造成政策失真、政策截留、政策梗阻。四是执法不公和随意执法现象时有发生。有的部门工作人员滥用权力,随意侵犯群众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有的部门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随口叫收叫罚,特别是有的部门变相下达罚没指标,对执法人员罚没情况排序通报,把罚没收入与执法人员的工资奖金挂钩,支持和纵容了行政胡作为、乱作为。五是办事效率不高。工作缺乏主动性,领导没交办的、别人没干过的、文件没写明的,即使群众和企业要求迫切,也不慌不忙、推推拖拖;
个别领导干部官僚主义思想严重,对基层请办事项,压在手中迟迟不予办理;
有些部门审批环节过多,层层请示,层层批转,运行几个月还不能落实到位。以上问题的存在,既有思想认识、工作作风等原因,又有体制机制不理顺、不完善的原因。

三、进一步优化**县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建议

(一)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中心。借鉴舞阳等地成功经验,政府出台有关政策,提供配套资金,尽快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中心,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二)要坚定不移地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高效行政服务机制,不断实施改革攻坚,着力消除妨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和弊端。进一步推动思想大解放,树立敢为天下先的意识,大胆向改革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加大改革力度,勇于超前探索,争取改革主动权。

(三)要狠下功夫加强制度建设。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是最好的、最高明的管理大师。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及首问负责制、实行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等制度;
实行行政服务中心窗口首席代表负责制,规定相应的办结时限。使各级各部门和有关人员责任更明确、行为更规范、办事更规范、办事更有序、工作更高效,使行政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快捷推进。

(四)充分发挥行政服务中心的载体作用。行政服务中心是建设高效行政服务机制的重要载体,是我县窗口单位形象的集中体现。认真落实企业事项代理服务制,特别是对外来投资项目和市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要开辟“绿色通道”,实行全程代理代办服务,保证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县优化办加大整改力度,敢督敢管,坚决查处。

(五)严格实施责任追究。狠抓责任追究是促进责任落实的必要手段。过去一些部门和领导干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环境问题时常出现反弹,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最关键的是强化行政问责机制。县纪检监察机关和有关部门在查处“四乱”等问题上,要有铁面孔、铁手腕、铁心肠的“三铁”精神,通过明查暗访等有效办法,揪出一批“害群之马”并从重处理,必要时进行公开曝光。县优化办等单位要扎实做好现有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的全面清理工作,对那些不符合规定的收费项目,坚决予以取消。

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要充分发挥各界人士民主监督职能,做好民主评议职能部门工作,协助优化办搞好季评公示及优质服务评比,全力营造浓厚的氛围。县优化办加强对优化发展环境的引导、使各单位各部门协调配合、沟通合作,共同创造优良环境,为全县民营企业渡过难关保驾护航。

(篇三)

根据《关于县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专项工作报告的通知》(长人常办[**]16号)安排,8月份,县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专项工作报告调研组(以下简称调研组)对我县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集中学习了国家和省、市、县有关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文件;
听取了县经信委关于我县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情况的汇报;
实地察看和了解了我县有关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对政府为企服务方面的意见建议;
分别召开了有关县直部门、乡镇和民营企业负责人及县人大代表座谈会,多方了解情况和听取意见;
走访征求了合肥市经信委和县政府分管领导意见;
调研组还到外地考察学习了好的经验和做法。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的基本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我县始终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作为富民强县的重中之重,以项目推进为核心,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招商引资为抓手,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创新发展举措,全县民营经济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态势。

**年,全县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67.3亿元,增长10.7%,占全县经济总量的74.1%;
民营企业数量累计6319户,其中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380户,产值超亿元企业193户,超10亿元企业4户。个体工商户累计16488户。

全县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0户,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30户,国家、省市级技术中心企业33户,中国驰名商标4件,省著名商标43件,中国名牌产品3户,省名牌产品30户。累计申请专利达3000多件,其中授权专利**多件。鸿路钢构、华恒生物、华升泵阀等先后在主板、新三板上市挂牌。

“十二五”以来,全县民营企业累计纳税达113.65亿元,年均递增30.5%,其中**年纳税33.98亿元,占全县税收总量的99.06%。目前全县民营企业吸纳就业人数9.6万人,约占全部就业人数的67%。**年,民营经济对全县gdp增长的贡献率达76%,成为拉动我县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也是我县摆脱国家贫困县、跻身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并向全国百强县奋力冲刺的主要助推器。

(一)强化政策扶持,提升发展动力。根据省、市发展民营经济实施意见及合肥市“1+3+5”产业发展政策,制定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实施意见》、《长丰县促进产业发展政策》,重点支持了企业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品牌创建、贷款贴息等;
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以优质服务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工作的意见》,对全县工业企业实行分类管理、分类奖补,激励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
设立民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省、市、县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优惠政策奖补,“十二五”以来,我县扶持民营企业奖补资金累计108871万元,落实小微企业减免税3440万元。

(二)健全工作机制,实施精准服务。县政府成立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指导全县民营经济发展,将民营经济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政府与民营企业沟通联系机制,明确发展目标,量化细化各部门职责,年终严格考评。成立了为企服务联络组,定期上门走访,实施精准服务。建立了重大项目调度督查机制,确保重点项目早落户、早开工、早投产。

(三)打造发展平台,推动集聚发展。全县先后建立了1个省级开发区、7个市级工业集聚区。双凤开发区和岗集镇被认定为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岗集镇、吴山镇、下塘镇入选省级产业集群专业镇,双凤正努力争创国家级开发区;
龙门寺等4个现代农业示范产业园正高标准规划建设;
“超高对接滨湖区,打造北城升级版”有序推进;
县城优化改造正积极实施。总投资132.5亿元宝湾物流一期项目已建成运营,投资40亿元润恒物流园签约落户,这些都将有力促进和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四)创新招商方式,提升项目质量。近年来,我县先后开展了全员招商、产业招商、捆绑招商等多种方式,大力招商引资。“十二五“以来,共招引各类项目355个,招商引资累计1289亿元,志邦橱柜、数控产业园、人和集团、万创云谷等一大批项目相继签约落户,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成立招商引资项目评审领导小组,按产业政策、技术水平、环境保护等要求,对项目实行专家评审、县领导小组审定机制。今年以来,经评审同意工业项目15个,总投资31.9亿元。通过评审,有效提升了项目质量。

(五)优化发展环境,营造浓厚氛围。贯彻落实各级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消除一切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因素,加大效能问责,强力惩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行为,服务环境持续优化。深入推进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实行服务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行政审批科室向政务中心集中,在全市首家建立企业注册登记“一表通”绿色通道,行政审批项目精减1/2以上,审批时限压缩1/3以上,审批效率不断提升。利用报纸、电视、网站等媒体大力宣传民营经济发展政策,多次组织规模以上企业召开省民营经济政策“20”条宣讲会及合肥市新型工业化发展政策解读会,不断提升民营企业政策知晓率。

二、目前民营经济发展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总体数量不多,总量规模不大。与百强县及其他先进县比较,我县民营企业总体数量不多,规上企业中80%以上都还是小微企业。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竞争力不强。大部分民营企业处在产业链的中下游,多数为普通加工配套型企业,没有自主知名品牌,市场竞争力不强。

(三)创业创新意识不强。大多企业观念守旧、小富即安,中长期发展定位不明确,创新意识,品牌意识不强。

(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部分企业仍采用作坊式、家族式管理方式,缺乏现代企业管理机制,技术、管理人才缺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

(五)制约要素仍然存在。大多数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用地难、融资难、用工难等问题仍然存在,一定程度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制约企业发展壮大。

(六)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还需进一步落实,投资环境和行政服务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三、促进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执行力。围绕《合肥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我县《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实施意见》,加大政策统筹力度,形成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防止政出多门,导致政策碎片化。加大协调力度,县政府民营经济主管部门要切实增强履职能力,充分协调好各方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加大督查力度,切实增强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执行力。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意识,精简审批事项,简化程序流程,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和服务水平。要把民营经济发展纳入对有关部门工作考核体系,制定相关责任、奖惩、问责机制。

(二)进一步加强平台建设,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坚持“政府搭建平台、平台服务企业”的模式,进一步整合相关资源,努力打造好政策服务、信息培训、创业创新、要素资源、融资服务等平台,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的服务。建立以发展需求为导向的要素保障机制,突破瓶颈制约,推动小薇企业发展壮大。支持已落户企业和本土企业改造升级,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坚持扶优扶强,精准帮扶,积极培育龙头大企业,以龙头为带动,跟进配套,形成产业链。引导和鼓励民营资本和民营企业参与政府投资项目的融资和建设。引导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革。引导推动兼并重组,跨地区重组,让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引导企业“走出去”参与市场竞争,扩大影响力。引导企业以商招商,形成更大的企业集群。

(三)进一步重视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不断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民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家,做成做强民营企业,企业家和企业家团队至关重要。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塑造企业家精神,健全培训体系,提升企业家素质,建立激励机制,着力培养和打造有眼光、懂经营、善管理、谋发展的企业家队伍。同时要鼓励民营企业实施创新驱动,在技术、产品、品牌创新上下功夫,推动创新升级;鼓励实施人才战略,不断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

(四)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关心关注民营经济的新氛围。要不断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民营经济的社会地位、重要作用、战略意义。特别要大力宣传有关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宣传民营经济发展中创业兴业的成功人士和先进典型,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