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丽水探索新入职公务员培养路径分类施策助力稳步启航

从刚工作时见了村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到学习“走访经”、手绘“民情图”;从抽调黄南水库重点项目之初,不懂水稳层、高程等水利专业术语,只好在本上用拼音标注的“小白”,到熟练运用能提得出建议的半个“业内人”……入职6年的“90后”公务员苏辛一路摸爬滚打,成长为浙江松阳县最年轻的乡镇科级领导干部之一。

近年来,丽水市遵循成长规律,加强培养锻炼像苏辛一样的年轻公务员,按照一流大学选调、普通考录及村干部考录等不同的来源和特点,分类定制培养模式,实施个性化培养,进一步培养壮大高素质公务员队伍。

从“天之骄子”到土味干部

吃劲岗位练真功

看着山珍羊肚菌如一把把小雨伞破土而出,算着市场价200—300元/公斤、亩均收益3万—5万元的经济账,想着这个海拔800米的“云端”山乡走向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好日子正一点点变为现实,遂昌县金竹镇党委书记向尉文长舒了一口气。2016年从浙江大学走出来的研究生向尉文,经过2个乡镇、3个吃劲岗位的历练,从乡镇副书记到镇长、再到书记,一步一个脚印,练就了为民务实、扛责担当的工作作风。

2013年以来,丽水市面向北大、清华、浙大等一流高校引进应届优秀毕业生,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累计已招引5个批次196人。为了让这些“天之骄子”尽快接地气,丽水市把火热的实践作为最大的舞台,引导他们稳扎稳打、踏实成长。结合专业选派到法院、经信、政研室等市直单位进行适应性挂职。半年或一年后,全部选派到乡镇(街道)任职,安排在脱贫攻坚、“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急难险重一线。设置季度交流、年度考核等工作机制,对他们的工作态度、能力、业绩进行考评分析,以此拟定培养和使用方向。

从学校门到机关门

一线墩苗强定力

2018年9月,刚出校门考入庆元县黄田镇的公务员刘基霞,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住村干部”,负责联系黄田镇上济村。参与农村集体经济“消薄”攻坚,为21户低收入农户“量身定制”帮扶措施;疫情影响灰树花滞销挺身当“主播”……两年的时间,刘基霞坦言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疫情影响下,上济村主导产业灰树花线下销售受到影响,刘基霞就通过参加县里组织的技能型干部培训课程,边学边揣摩门道,熟练掌握了抖音直播和短视频制作等技能。很快,灰树花“上线”了,刘基霞每次下村都拍点短视频发到网上,先后卖出了几百斤灰树花。如今,村里的菇农见到小刘就像见到自家闺女一样乐呵。

为了让年轻干部尽快熟悉农村工作,掌握群众工作方法,丽水市根据山区乡镇特点和年轻干部成长规律,推出开展一次政治体检、担任一个“村官”职务、绘制一幅“民情地图”、掌握一门实用技能、负责一个实事项目、帮扶一户低收入农户、解决一个信访案件等“七个一”举措,让年轻干部在一线磨炼意志、锻炼本领。

从有办法到有情怀

“红绿”实训提动能

“我从村干部成长起来,熟悉农村工作,但是缺乏严格的政治训练和系统的谋划能力,全靠组织培养,我才能一点一点积累成长。”这是遂昌县湖山乡副乡长邓朝平入职6年得出的结论。2019年,他获得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成为丽水市公务员队伍中首个获此殊荣的典型。

丽水市近年来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的乡镇公务员共166人,这批最接地气的公务员,群众工作经验丰富,但普遍存在学历偏低、理论功底偏弱、政治站位不高等问题。丽水市充分用好浙江省唯一一个所有县(市、区)都是革命老根据地的红色资源、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念重要萌发地和先行实践地的绿色资源,打造了12个“红色基因”党性教育基地,开设“两山”干部学院,推出38个乡村振兴实训基地,常态化开展充电学习和素养提升,通过干中学、学中干,不断涵养公务员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绿色发展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通过搭建平台系统培养,目前全市166名优秀村干部考录的乡镇公务员中,已有74人走上科级领导干部岗位。

“以前做工作总是凭经验办事,自从系统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体悟了‘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的浙西南革命精神内涵后,我能够站在不同立场看问题了。”邓朝平把思想认识融入工作实践,干出了一桩桩令群众满意的大小事。

作者:中国组织人事报通讯员 林梅远 吴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