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大潮与全球化语境中站稳艺术的人民和民族立场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是在深入推进社会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阶段,对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髓的继承与发展。继承,是指习总书记的《讲话》再次阐述了毛泽东提出的艺术的主体是人民大众、艺术创作的源泉是社会生活这两个艺术命题。他在《讲话》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是“人民”和“生活”,他在《讲话》中最经典的话语是“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发展,则是指习总书记的《讲话》所强调的这两个命题,是在市场经济的大潮和全球化时代提出的,是在文化建设受到金钱的诱惑、全球化的消解境遇下对于是否必要和如何坚守艺术的人民和民族立场问题的解答。习总书记在《讲话》中这样告诫我们: “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而在如何面对民族文化在全球化中被消解的严峻现象,习总书记明确提出了“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的思想路线。

当下的社会语境显然迥异于上世纪40年代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如果说在抗战时期, “艺术为什么人的问题”具有鲜明的人民和民族立场,那么,当中国社会安定繁荣、经济生活与现代文化支配了人们行为主体之后, “艺术为什么人”这个看似和风细雨、不痛不痒的问题,实际上则更深层地决定了一个崛起了的国家与民族的文化灵魂。习总书记之所以在此际召开和主持“文艺工作座谈会”,在很大程度上是洞察了当前文艺界在繁荣发展背后一直存在着的隐忧与乱象。仅就美术界而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市场经济的繁荣,美术界艺术观念的多元和多样,我们也在相当的程度上忽视了主流价值观的确立,致使艺术生态繁乱杂芜。在当下,谈多元多样的多,谈主流积极的少;谈艺术市场的多,谈社会效益的少;淡接轨全球的多,谈弘扬本土的少;谈打造制造的多,淡规律方法的少;淡繁荣发展的多,谈清理自律的少;谈颂扬溢美的多,谈批评争鸣的少。应当看到,当下美术创作常常迷失在市场利益的追逐中,而消解了文艺作品正能量的发挥,我们在包容多元与多样艺术创作的同时,往往是以放弃主流价值观和严肃文艺来换取的。因而习总书记提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文艺创作存在的严峻问题。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实是在社会物质文明极大丰富、经济利益严重渗透意识形态之后对文艺创作提出的新要求,这无疑是对马克思、毛泽东文艺思想在社会主义社会获得巨大经济发展之后,如何实现文艺为人民这一社会主义核心文艺观的创造性发展。

艺术作品能够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统一,是当代社会对于艺术创作提出的最高理想。但在市场经济支配了当代社会的行为主体之后,人们常常会自觉与不自觉地偏重于艺术作品的经济效益。当中国艺术市场单件作品的拍卖价格超过亿元之后,作品的社会影响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价格。无怪乎一些境外艺术投资人狂言, “给我数百亿无,就可以改变中国艺术的主流价值方向”!新世纪以来,我们看到的大量现象是,艺术市场对于社会主义文艺核心价值观的消解、调侃、丑画和戏谑领袖、英雄与人民形象的作品,常常通过巨额市场价格回报,获得广泛的社会影响。可见,艺术市场并不单纯追求的是经济效益,在经济效益的背后也往往被深重险恶的意识形态化所掩盖。我们再不能为了显示自己的“开放”和“包容”,而纵容、姑息某些打着“当代艺术”幌子,推行所谓“实验性”,实则进行精神鸦片的腐蚀和民族文化的消解的奇异怪诞作品的大行其道。的确,中华民族的复兴,并不单纯是经济繁荣、国力昌盛,没有文化的复兴,也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华民族复兴。但不断走向昌盛的中华民族不能依赖“翻译文化”或“混血文化”屹立于世界,中华文化的复兴也必然意味着从五千年薪火不绝的中华文明中,淬炼出现代的民主的民族文化之光。而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已深刻指明了中华文化复兴的源泉与方向。

习总书记在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的时刻而亲自主持召开的这个文艺工作座谈会,既给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时代要求,更是对文艺在引领社会风尚方面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寄予了深切厚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层标志,还是中国文化建设与民族精神构建这个更为关键、也更为核心的命题,而文艺家与文艺工作者无疑应该担当起这个伟大而光荣的历史使命。有理想有抱负的文艺家与文艺工作者首先应当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学问品格,只有首先站在人民和民族的立场,才能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进而提升作品的艺术境界。艺术家只有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精神高端,才能创作出育化人类灵魂的不朽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