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前夕中共对中国革命的认识

[摘要]《中国共产党关于时局的主张》(下称《主张》)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后第一篇公开发表的对于时局的主张,也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时局和革命认识的一个缩影,是二大制定正确的革命纲领的基础和前提。《主张》第一次较为详尽的分析了近代中国政治状况,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做出了正确界定,并提出了明确的实行民主革命推翻军阀的革命目标。这是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分析中国社会状况,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新起点。

[关键词]中共二大;主张;军阀统治;民主革命

[作者简介]谢安平(1992-),女,汉族,安徽人,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中图分类号] D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17)12-0006-03

在中共二大前夕(1922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发表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时局的主张》(下称《主张》),这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后第一次公开发表的关于时局的主张,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的第一次公开发声。在这篇文章中,中国共产党在分析中国国情和革命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做出了正确判断,并形成了民主革命的雏形。可以说这篇文章是中共一大以后至二大召开之前革命主张转变的一个过渡,通过对《主张》的解读可以对这一时期的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观点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主张》写作的历史背景

(一)当时国际国内环境: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及军阀混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美、英、日为首的资本主义列强分割战争利益,形成华盛顿体系,并于1922年2月协商签订了关于中国的“九国条约”,它规定“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并且各国协议改善关税制度暨对外法权,看似保障了中国的主权,但实质上确认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使列强在中国获得了更大的瓜分空间。这在国内直接表现为由于美日对中国势力范围的划分和经济利益的争夺,导致他们对中国各个军阀派别的支持,使军阀之间纷争不休。在中央(北京),袁世凯去世后其军阀团体内部分化,直奉皖三系斗争不断,在1922年直奉战争中,倾日的奉系战败,反日的直系暂时取得了胜利,并试图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获得对全国的控制,积极主张建立中央政府。地方军阀也借势谋求利益,相互倾轧。中国处于一片混乱状态,战争造成了社会混乱,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资源,损害了经济的持续发展,导致中国社会贫困加剧,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二)《主张》写作的现实条件:共产党人的革命探索和共产国际的帮助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就对中国革命进行了实践探索,在一大召开以后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集中主要力量领导工人进行工人运动,并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但是实践表明,在列强侵略军阀混战的情况下的工人运动总是会受到强力镇压,单纯依靠工人运动并不能改变工人的处境,不能改善中国的社会状况。工人运动受阻,革命实践遇到障碍,党开始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客观实际与历史,进一步探索中国社会和革命问题。而在1922年1月至2月,共产国际主持召开远东国际大会,中国各界人士都有代表参加此次会议,张国焘代表中国共产党参加会议并提交报告。会议根据列宁的民族殖民地理论研究了当时世界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问题,揭露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是美英法的强盗们,正抢夺着四百兆人民的中国,以中国人民的血和泪来造成他们生活的舒适。”①所以,被压迫民族当前革命的首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谋求自己的解放,创立一个民主主义的共和国。通过这次会议,中國共产党接受了列宁的民族和殖民地革命理论,开始认识到中国革命必须经过一个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列宁和共产国际的帮助对中国共产党制定中国的革命道路选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主张》写作的直接因素:建立“好人政府”的改良主张

1922年4月底至5月初,直奉两系爆发了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果是奉系大败被驱逐到山海关外,于是北京政权完全被直系军阀所掌握。吴佩孚鼓吹“武力统一”希望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政府,统治全国,但各地方军阀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主张“联省自治”以维护自己在地方的绝对权力,并牵制中央权力。此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胡适、梁漱溟等人对吴佩孚寄予厚望,他们在《努力周报》上发表文章《我们的政治主张》提出要不分党派,由全国公认的“好人”出来组织一个“好人政府”,实行废督裁兵、财政公开、尊重国会、制定宪法,实行联省自治,停止内战,以实现和平统一等措施。而此时也有其他党外人士希望中国共产党对“好人政府”予以支持,中共中央讨论这一问题时认为华盛顿会议并不能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外力始终在阻碍中国的进步,而“废督裁兵”也是不可能的,相反“好人政府”的主张只会阻碍中国革命思潮的发展,因此共产党反对这一主张而且有必要旗帜鲜明的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于是推举陈独秀起草文件,经党内讨论修改一致后发表了这份自建党以后第一份公开的关于时局的主张。

二、《主张》关于时局及中国革命问题的基本认识

《主张》全文有共10个部分,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对近代中国革命的总结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对时局一些观点和主张的认识及批判,以及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几个方面。

(一)对近代中国革命的总结及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

《主张》认为,自十九世纪后半期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入侵改变了中国原本的小农经济体系使中国沦为资本主义的市场,但小农经济导致的人民的封建思想一时是无法立即转变的,所以中国虽然也进行过几次旧式的反抗但是都失败了。而中国人民在外来的政治、经济的压迫下逐渐觉醒了其对政治的感觉力与组织力,从而进行了民主革命运动,即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在当时辛亥革命有两个意义:“一个是反对满洲帝政之民主运动,一个是反对外力压迫之自强运动”②。但是,辛亥革命并不彻底。

不彻底的原因是民主派不断向各种势力妥协,没有完成这两个目标,所以民主政治尚未成功。当时的中国名为共和国家,但“实际上仍旧由军阀掌握政权,这种半独立的封建国家,执政的军阀每每与国际帝国主义勾结,”③使中国“永远为他们的市场”。共产党正确分析了当时的中国处于国际帝国主义及本国军阀的双重压迫之下,准确的判断了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而当时共产党认为引起中国内忧外患的根源是军阀政治,认为“军阀政治是中国内忧外寒的根源”,所以需要一个新的政治组织即民主政治来代替军阀政治。对国情正确分析和社会性质准确判断是制定正确革命路线的前提,此时对反动军阀统治的判断正是后来促成北伐战争的导火线。

(二)对时局的一些观点和主张的认识及批判

中国共产党认为民主政治需要民主派来掌握政权,而真正的民主派要依据两个方面来判断,一个是他的纲领和政策,一个是他的行动,国民党在当时“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他的党纲虽不完全,而表示于公众的三民主义和发展实业计画,都是民主主义的色彩;他们的行为,除了革命运动以外,……都算是维护民主政治的表示。”④但是国民党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党内行动的不一致,在对外上亲近帝国主义,对内也两次与北洋军阀联手,这种摇摆不定的政策是有必要改变的。

对于一些资产阶级改良方案,中国共产党予以明确的批判和反驳。对“恢复法统”,中国共产党认为,在当时总统和议会是没有让人信服的信用的,“以一个不负政治上责任的总统和大半份失节败行的国会议员,如何能够创造民主宪法与民主政治”⑤,再退一步来说,就算不会不负责任或者失节败行,但是其实他们自己都是在军阀统治之下的,他们没有“有力的民主主义的党派与群众为后援,何能制裁军阀实行民主宪法建设民主政治?”⑥而“联省自治”,“不但不能建设民主政治的国家,并算〔且〕是明目张胆的提倡武人割据,替武人割据的现状加上一层宪法保障”⑦。希望军阀自己提出废督裁兵无疑是与虎谋皮,军阀之间正在混战,各方面都在增兵,没有哪一个是肯裁兵的。“好人政府”的主张者也只能是口号上的宣称,军阀政府的支持者也不可能帮助“好人政府”真正实现他们的主张,这不过是“小资产阶级的和平主义,正都是‘努力’‘奋斗’‘向恶势力作战’的障碍物”⑧。总之,这些观点都是不切合当时中国实际的,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问题。

(三)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民主政治需要由民主派来掌握政权,但是这种民主派的政权是绝不能在军阀势力的统治之下的,而从民国元年开始所有组建的内阁政府无一不是在军阀的控制之下,所以当下需要建立的是一个阶级推倒一个阶级,一个制度代替一个制度的民主政权,而不是换汤不换药的政权组织人员的更替。由此《主张》在驳斥了各种错误的政治主张以后,指出了中国当时的乱源是军阀。中共认为:“要解决纠纷的时局,必须由历年许多纠纷的事件里面分析出纠纷的共通病根所在,然后才能够找出真能解决纠纷的道路”⑨。中共由此分析了从民国元年到民国十一年的七次战争,并且指出:“无论是民主派和北洋军阀之理想及势力冲突”,还是“军阀内讧”,“这两种纠纷的共通病根就是军阀存在”⑩。只有打倒军阀政治,才能建立真正的民主政治。

“无产阶级在目前最切要的工作,还应该联络民主派共同对封建式的军阀革命”,那如何才能打倒军阀政治呢?“中国共产党的方法,是要邀请国民党等革命民主派及革命的社会主义各团体,开一个联席会议,……共同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向封建式的军阀继续战争”,“以达到军阀覆灭能够建设民主政治为止”⑪。当时的中国只是在名义上是共和国家,实际上是由军阀和帝国主义相互所统治的半独立的封建国家。所以,革命的对象是军阀和帝国主义,而且首先是需要对军阀进行革命,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对当时中国革命步骤的规划。此外,中国共产党也表达了此阶段的革命诉求:希望对外获得国家的独立主权,对内推翻军阀,使人民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如分田地给贫民,实行普通选举制,改良司法,强迫进行义务教育,男女平等等。革命的手段是通过对革命的民主派和社会团体进行联合,组成一种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民主派的联合战线,进行战争。

三、对《主张》的历史审视

(一)《主张》发表的重要价值

《主张》分析了近代中国革命的不足与经验,对辛亥革命进行了较为客观的评价,指出了当时中国人民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双重压迫,这也是中国人民困苦的根源所在。所以对资产阶级改良派提出的“好人政府”等改良妥协幻想进行了批判,提出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的先锋军要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并指出要同国民党等革命党派合作,建立联合战线解放人民,这也与当时共产国际积极促进国共合作有关,中国共产党在此表明了自己赞成国共合作的态度。《主张》向社会阐明了中國共产党在这一时期对中国革命的基本观点和主张,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救亡图存道路探索的及时发声,是中国共产党坚决地革命性的一次宣言。

《主张》的内容表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经过对中国革命的艰苦探索,对民主革命任务的认识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篇文章也为中共二大制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进行了预演,随后召开的中共二大在结合当时其他一些共产党人的意见的基础上对此时的观点进行整合,形成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正确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主张》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剖析中国社会状况,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新起点。它表明了在当时阶段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的革命任务和革命手段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并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分析中国的国情,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端。

(二)《主张》的理论局限性

《主张》虽然正确的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状况,但是观点认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认识到了当时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是因为民主派的妥协,但是并没有深刻的阐明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的产生原因,并没有认识资产阶级政治上的妥协是因为其在经济上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联系,在这一点上没有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来分析当时中国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妥协性导致了资产阶级领导的政治革命的不彻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