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这样“吃”

“吃”是嘴最重要的功能之一,也是生命存活的需要。因此,“吃”对于任何人都是头等大事,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贩夫走卒。以此而论,将“民以食为天”改为“民以吃为天”,大抵也是没错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古老的开门七件事,件件都没离开“吃”。饮食起居,吃喝拉撒,当然“吃”字当头。中国的封建社会延续历史最长,老百姓做“顺民”的历史也最长,但每当连最基本的“吃”都成了问题的时候,也就是揭竿而起,王朝更替的时候到了。

纵观绵延数千年的社会发展史,“吃”的确在暗暗地推动着历史的发展。从原始先民的“茹毛饮血”,到今天遍地开花的“黄金宴”“满汉全席”“生猛海鲜”,“吃”的演变大抵展示了人类社会物质发展的丰足趋向。遗憾的是,物质发展的这种趋向却并不与精神和道德的提升同步。今天,人类在“吃”上的花天酒地和穷奢极欲,倒是隐含着对造化万物的挥霍无度和道德上的自我作践、自我作死。尤其是当一部分人的胡吃海喝是建立在另一部分人的吃了上顿愁下顿的基础上的时候,这种“食无耻”就更是对社会正义最显性也是最恶性的毁坏。

悠悠数千年,中国老百姓的“吃”留下过许多惨痛的回忆。苛捐杂税,官府的盘剥使老百姓在风调雨顺的年代里尚且食不果腹,碰上天灾人祸、兵荒马乱之年,从吃树根草皮到最后的易子而食、拆骨而炊,上演了多少惨绝人寰的“吃”的悲剧!“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吃”上面的两极分化,最终带来了社会剧烈的动荡。苦难的历史惨痛的记忆,也使“吃”超越一切,成为老百姓的最高价值、最高期待。贾平凹写过一首《题三中全会以前》的诗,反映了咱们中国民众在“吃”上的这种集体“苦难”:“在中国/每一个人遇着/都在问/吃了?”这首微言大义的诗要告诉我们的是:正因为吃不饱,国人才始终惦记着“吃”,把“吃”挂在嘴上,以至于“吃”沉淀为一种表示关怀的“问候语”!这是怎样让人汗颜的民族悲剧!感谢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解决了绝大多数国人“吃”的问题。

“吃”沉淀到民族文化中成为隐痛的例子不止一个“吃了?”,汉语中,承受不起、支持不住了叫“吃不住”“吃不消”,行得通、混得好、左右逢源叫“吃得开”,盛行受欢迎叫“吃香”,受冷落叫“吃瘪”,妒忌别人叫“吃醋”,拿人佣金叫“吃回扣”,连女孩子长得漂亮也叫“秀色可餐”,这些都是“吃为天”的明证。

如今多数人都能“吃”饱了,却并不意味着就自然拥有了“吃”道德。对比于今天还有数以千万计的国民尚挣扎在温饱线以下的情景,某些官员们吃必有山珍海味、生猛海鲜,一顿饭几乎会吃掉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十几年的生活费,这真是一种可耻的行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花的又是自己的钱,而且是普罗大众一种普遍的生活状态,就是巨大的进步,不失为一种饮食文化;倘若是有的人胡吃滥吃,导致千千万万人没的吃,就是社会的倒退,是在“吃”上的犯罪。

圣人云,“食色,性也。”“吃”是人生存的需要,也是人的基本欲望。是欲望就需要节制,失去节制的“食欲”会让人变成低等动物甚至魔鬼。只在吃上动脑筋,大吃大喝,暴殄天物,吃得再好也是爬行动物。不顾“吃”道德,为了自己吃饱喝足,而吃社会,吃国家,吃公理,吃正义,则与魔鬼无异。

人毕竟是有道德感有责任感的高等动物,理应在“吃”上摆脱“低等动物”的层次,然而,能摆脱这种低层次的又有多少?公款吃喝成“疯”,足见许多人已把口腹之欲视为人生价值的追求。这些年,公款吃喝的年消耗都在2000亿元以上,够建几座三峡大坝了。在一些地方一些单位,不“吃”简直就办不成事,“工作就是请客吃饭”已成为一种流行语。哪怕是招待检查扶贫款使用情况的领导,也是先到大酒店吃饱喝足再说。吃风所及,原本高雅高尚的事业也变得浅薄化,世俗化,被“吃”玷污了。“千里来当官,为了吃和穿”“著书都为稻粱谋”“书中自有千钟粟”,当官、读书、著书,都是些或扬名立身或以天下为己任的高雅之事,不幸却和“吃”搅在一起,品位立马下降,变成纯动物需要型的劳动了。这样的“吃”,实在是低档次。

最可怕的是各色“食客”毫无顾忌地将饕餮之口对准社会和他人。时下流行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就是这样。环保局的吃“污染大户”、工商局技术监督局的吃“假冒伪劣”、公安局的吃“三陪女”吃“嫖客”、彩票中心吃彩民、学校吃学生、乡镇干部吃农民、交通厅长吃“高速公路”、卖官书记吃买官的下属……还有吃工程,吃项目,吃地皮,吃扶贫款,一路吃下去,吃成了惯性,吃出了“食物链”,也吃出了大量恶性事故,吃出了大量安全隐患,吃出了不少腐败的黑洞!而最终被吃掉的是公道正义,是原则法制,是民众的利益和政府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