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的文化密码

1936年6月12日,考古学者王湘和石璋如带领着考古队,在小屯村东北地的灰土圆坑中发掘出了一个直径约为1.8米、重达数吨的甲骨片堆。由于长期在地下封存和积压,甲骨片严重地被泥土粘连,甲骨层变成了灰土柱。

为了将这个庞然大物运走,考古队员们不得不制作一个长、宽均1.8米,厚1.1米的大木箱。经过四昼夜的奋战,人们终于将内含甲骨的灰土柱装于木箱之中。随后,王、石二先生又组织了48名工人来抬它,足足花了两天时间才走完小屯至火车站的五里路程,将甲骨箱运到安阳站。后来又几经周折,直至7月12日才将甲骨箱运到南京的历史语言研究所。

经过科学家们的特殊处理和仔细剥离之后,人们共发现刻辞甲骨17096片,除8片为卜骨外,其余全为龟甲,其中完整的刻辞卜甲三百多版。这坑甲骨均属武丁时代的卜辞,涉及了当时的军事、内政以及农业等内容,展现了武丁时朝的历史活动。所以地处洹河南岸宫殿宗庙区的甲骨窖穴,被国人称为“中国最早的档案库”。2005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世界文化遗产评估专家金秉模先生将YH127号甲骨窖穴评价为“世界最早的档案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