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小说与新闻传播方式的重合

【摘 要】文章旨在从传播方式的角度,探讨近代小说区别于传统小说的重要因素,描述了传统小说和近代小说的主要传播途径,并加以比较。在对于相关现象的描述中,得出小说与新闻传播方式重合的结论,以期能为学界探讨近代小说与新闻之间的关联,提供更多线索。

【关键词】近代小说;传播方式;新闻

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1年辛亥革命这一历史时期出版的小说,通常被称为近代小说。这一历史阶段即中国历史上的清朝末期,所以近代小说也同时被称作晚清小说。中国近代是一个历史性的大变革时代,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西方思潮传入国内,这一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及文化受到巨大的冲击,进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传统小说也自然而然被卷入这场变革风暴中。发展至此时期,小说的历史地位被抬高,甚至成为了各种文学体裁中最为活跃的一种。这种“活跃”不仅表现在小说的产量丰富与市民阶层绝对性的青睐上,更体现在小说传播方式的剧烈变革上。

小说并不是一诞生就呈现在读者眼前的。在小说与读者之间,还存在着一条通道,通过这条通道,文本与读者之间才能建立起信息传递与接收的联系,这条通道,便是小说的传播媒介。而小说的传播方式,则是指运用媒介进行信息传递的方法与途径。

不同的时代,受社会历史条件及风气的影响,小说的传播方式不尽相同。近代大众传播媒介繁荣之前,中国古代小说的传播是缓慢而“小众化”的,传播的方式大体来讲,主要分为两类,即文本传播和演绎性传播。

文本传播即是指以文字记录、勘定成册的方式,以“书”为载体,将小说呈现给读者。这是小说原本的形式,也是最接近小说原貌的传播形式。无论是编印成册的小说选集,还是单独刊刻的小说单行本,由于古代社会印刷条件落后,主流精英对于小说的传播与普及也没有普遍报以热情,多是一些书坊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对部分受欢迎的小说文本进行印刷复制,这些小说文本刊印数量少、效果差,很多小说甚至只能以“传抄”的形式,在藏书者、抄书者及其他传阅者中小范围地传播,也由于不同人的转手流变,而出现传抄错误,致使小说出现多种版本,比如《红楼梦》就有甲戌本、己卯本、戚本、靖藏本等众多版本,这些都致使小说原貌难寻。

演绎性传播主要分为两类,即说书人传播和曲艺传播。说书人传播即是通常所说的勾栏瓦舍之中,说书人主要通过生动的语言,并辅以简单的手势动作与表情,将小说情节以“说”为载体,呈现给听众。曲艺传播则是一种更为间接与复杂的传播方式,它是表演者主要通过声乐,辅以舞蹈动作、舞台效果等,以“唱”为载体,将小说内容演绎给观众。说书人传播与曲艺传播往往涉及到对小说文本的改编,使小说更适应“说”与“唱”的呈现方式,所以与小说原貌相较会有一定的偏差,在作者之外,融入了更多其他主观因素。

无论是文本传播还是演绎性传播,小说都是作为一个单纯的个体来与媒介建立联系的,这种小说的传播途径是独立于新闻之外的,小说与新闻在向大众扩散的道路上,并没有交集。

明清两代作为古代社会的最后时代,也是小说这一文学形式在各方面达到鼎盛的时代,近代小说更是被抬高成文学主流的地位,作家的创作热情大大投入到小说创作中来了。据陈大康先生《中国近代小说编年》统计,“明清两代共544年,近代72年只占其中的八分之一,可是据现在所知,在这一阶段中所出的通俗小说竟约是前472年总数的三倍。”

“据《中国近代文学大系·史料索引集》统计,目前已经查知的近代文艺性报刊,从1872年的《瀛寰琐记》开始到1919年间,至少有388种在社会上刊行,它们大多都登载过小说。日本学者樽本照雄所编《新编增补清末民初小说目录》及《清末民初小说年表》是迄今为止收录我国近代小说最多的工具书,二书共收录1840—1919年间创作、翻译小说11000余种,其中80%采自报刊。由此可见,在清末民初,报刊已经成为小说的主要载体和传播媒介……”

大量的报刊、杂志创立,小说突破性地与新闻一起,以连载的方式,出现在报纸与杂志上。往往是在报刊杂志上连载后,才出现小说的单行本,甚至还诞生了专门连载小说的小说杂志,主要的有《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等。这一时期,小说的传播轨迹,与新闻交叉甚至重合在了一起。

1903年至1905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最初在《新小说》第8到24号上连载,共发表45回。从1906年起,小说由上海广智书局出版单行本,至1910年出齐8册,共108回。

1903年至1904年间,《老残游记》连载于《绣像小说》第9期至第18期,到第13回因故中止。后续载于天津《日日新闻》,直到1907年才写完。

1904年,荒江钓叟《月球殖民地》在《绣像小说》第21号至62号连载,全文未完。

1905年,《洪秀全演义》在香港《有所谓报》和《少年报》连载,1906年由香港《中国日报》社印行单行本,章太炎为之作序。

有些小说或发表小说的杂志,由报馆印发、刊行、代售:

原名《瀛寰琐记》的《四溟琐记》,于1872年创刊于上海,由申报馆刊行。

《海上繁华梦》初集6册30回,于1903年由笑林报馆刊行。

有些小说,还随着报刊的终止而终止:

小说《活地狱》,李伯元作39回,刊于1903年5月至1906年2月出版的《绣像小说》半月刊。因李伯元病逝,由吴趼人续作第40回至第42回,刊于1906年2月至3月的《绣像小说》(第70、71期)。后由欧阳钜源从第43回开始续作,刊于同刊1906年3月出版的第72期。因该刊72期终刊,这部小说最终未能完成。

变革性的传播方式,使得小说与新闻一道,走上了大众化的传播道路。这种在传播方式上的交集,使得小说创作多多少少会受到新闻创作的影响,这将有待学者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讨论。

参考文献

[1] 陈大康.中国近代小说编年[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7.

[2] 郭浩帆.中国近代四大小说杂志研究[D].山东大学,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