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科新课标培训教师心得感想

美术学科新课标培训教师心得感想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后,我做了认真研读,参加了7月份市教科院组织的美术学科新课标培训,我收获良多。美术学科的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科素养指引、问题导向、情境创设,辅助学生的综合性全面发展。通过本次培训,我有以下几方面心得与感悟。

  首先,核心素养内涵有了新的变化。新课标提出的艺术核心素养为“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其中“审美感知”被重点突出和强调。这说明新课标重视美术学科的课程综合性,进一步突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这有利于将教学内容引向学生本身,从而帮助学生发现美、感知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落实到课堂教学上,新课标则是要求教师在进行欣赏评述的课程时不要上来就对艺术作品展开说明或是直接将主流的艺术评论直接讲给学生听,而是要以学生的审美基础为主,慢慢引导学生自发地认识到艺术作品的魅力。

  其次,课程内容结构有了新的变化。从课程内容设置的顺序可以看出,新课标对于每一学段均以注重发展学生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素养的“欣赏评述”为起点,到以强调发展学生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素养的“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再到加强课程内容、社会生活与学生经验之间联系的“综合探索”,可以看出新课标对课程内容的设定层层递进,并且加强了学科间的相互关联,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实践当中注重每节课之间的关联,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再次,新课标注重学生的真实生活情景,这主要体现在任务驱动目标的设置上。新课标的课程实施建议中提出:“设计与学生经验、社会现实和当地文化资源相关联的情景与任务”,旨在通过更多真实性任务、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结合身边的事件、结合现实生活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在真实情景的任务创设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一点可以具体体现在设计应用课程当中。当教师想要引导学生进行设计的头脑风暴,学生的思维总是调动不起来,这个时候可以按照新课标设置一些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情景,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总结问题,进而使学生找到自己的设计思路。

  最后,新课标对于评价层级进行了提升,注重素养导向的评价方式。新课标在教学评价中提出坚持素养导向、坚持以评促学,这种评价方式一方面关注学生掌握艺术知识、技能的情况,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整体的素养,为学生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的发展“保驾护航”。在评价层次的提升上,本次培训提倡教师以视觉笔记的形式去更新评价方式。视觉笔记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美术课的过程当中,通过绘画或文字,将所学习到的计划、构思、想法、反思,以及搜集到的图片资料或文字资料放入视觉笔记之中,是一种持续性学习评价的工具。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通过本次培训,我对于新课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在如何利用新课标指导课堂实践上有了具体的思路。行之愈笃,则知之愈明。新课标的指导意义显然不止于此,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教学活动当中践行新课标的各项要求,在实践中总结思考,在实践中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