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德育学堂》 [浅谈如何实现中小学教育的良好衔接]

  摘要:一、目前中小学教学衔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二、做好中小学教育衔接的意义;三、做好中小学教育衔接的途径。   关键词:课程标准;学习习惯;心理承受力;学法指导;管理能力
  
  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九年义务教育初中(三年),小学(六年)分属于两个学段,在两个学段之间存在一定事实上的较大的“跨度”,如何实现中小学教育的良好衔接,合校以来我和同事们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作为学校的专职书记,本着对这一问题的求知,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中小学教育衔接上的问题
  
  小学升入中学后学生生活发生明显变化。
  1 环境变了:同学结构重新组合,原来的位置发生变化,优秀的同学更多了;与教师关系有了变化,中学接触教师也更多,班主任的管理和照顾不像小学那样周到。这就要求小学培养的学生具有学习自觉性、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良好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2 学习任务和特点有了很大变化:课程的深度、广度、难度,知识的密度有很大增加,老师教学中比较“开放”’,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刻苦学习的精神、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小学与中学的管理变化:中学开展活动常由学生负责,教师只做引导;中学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多。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自理能力,有对行为进行自我抉择并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的能力。
  中、小学在环境、任务和管理上都存在明显差异,如何解决中小学教育的衔接是我们所关注的。
  
  二、做好中小学教育衔接的意义
  
  1 大课程观要求我们做好中小学课程的衔接。为了使学生能够迅速适应中学教学,促进课改的深入推进,我们必须树立“大课程观”,从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视角加以研究,解决好小学教学和中学的衔接问题。这既要从小学的角度考虑与中学的衔接,也要从中学角度考虑与小学的衔接。
  
  2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做好中小学课程衔接。
  每一位中小学教师都要认真研究《中小学课程标准》要求。尤其是小学与初中知识衔接紧密的知识、能力要求,找到小学在知识、能力、教学中对中学教学产生负迁移的教学内容,做好课程标准的衔接。
  
  三、做好中小学教育衔接的途径
  
  (一)融洽的师生关系,推进学生学习心理的衔接。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从心理到生理上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个时期学生在学习上是属于独立性和依赖性、主动性和被动性同时存在的时期,感知的有意性有了提高,但不够稳定和持久。由于环境和教学的对象变了,学生对任课教师存在一种既畏惧、又信任的心理,很容易对教师采取一种琢磨的态度。
  1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以火一般的热情去温暖学生的心田,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授课时要采用深入浅出、形象鲜明、幽默风趣的表达方式,是教与学始终处于和谐民主的气氛之中,同时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切身感受的事例,用别出心裁的比喻和推理,诱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主动走进教师,和教师一起求知,一起创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将自己的角色由“权威者”、“塑造者”转变成“协助者”、“服务者”。
  2 创造成功的心理体验。
  成功的体验会给孩子自信。教师要珍惜和接纳孩子的每一次的努力、每一点成功,引导学生去领略无处不在的成功与喜悦。对于每一个学生,既要求他们有远大的抱负和追求,又必须让他们按自己的实际水平和能力,一步一个台阶的去接近。帮助学生设定一些通过努力有把握成功的短期目标,让学生付出努力后能看到自己的成果。
  3 开展多样的心理辅导。
  设立心理辅导室,耐心听取同学的内心倾诉,热心帮助解答问题;建立“咨询信箱”,让同学把自己的心理问题写出来投进信箱,心理辅导员以专门回信的方式和同学交流谈心,解决他们的心理忧虑,开辟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开设心理辅导课、举办心理讲座,介绍有关的心理知识和解决生活中小矛盾;进行考前心理疏导,漫谈如何公平竞争、如何正确认识自我价值、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如何克服烦恼、介绍交往的准则、人际沟通的方式和技巧等等。
  
  (二)形式多样的教法,促进学生学科知识的衔接。
  以英语教学为例:初中英语课本有很多词汇是在小学阶段已学过的,重现率高。在讲授单词时,可采用以旧词解释新词,以新词套用旧句型,以新词造句重温旧词、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做到词不离句,活学活用。也可根据同音、形同音不同的词的特点,学出学过的词汇。如在教学序数词(ordlnal~t+IMbers)时,可先让学生写出小学学过的基数词(cardlnal NUMbers),除前三个基数词变化特殊外,其他词尾稍有变化或有规律的可引导他们在词尾加上一th构成序数词。出示幻灯,进行新旧对比,既复习旧知识又掌握到新学的词汇。由于把小学的英语词汇与初中的新词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教学,于是中小学的英语知识就能衔接起来,提高教学质量。
  
  (三)精心指导的学法,帮助学生做好学习的衔接。
  小学生在学习上往往表现为知识相对孤立,方法理解较肤浅,缺少系统的归纳与整理,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指导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行学法指导。
  1 重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法指导。
  教师有意识、有步骤地指导学生怎样做好预习――听课――复习一作业――单元小结五个环节;怎样进行阅读;怎样运用科学记忆法提高学习效率等。教师可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自学,充分动脑、动口、动手,鼓励学生勇于质疑问难,教师则抓住契机,巧为点拨,努力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掌握学习方法。
  在学生刚进入初中时候,教师可适当降低要求,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对综合问题采取分解的方法,分解成几个学生可以接受和理解的问题,引导他们积极参加教学活动,在合作中变流,在变流中合作,从而掌握知识和领会学习方法。
  
  (四)丰富多彩的活动,增进学生管理能力的衔接。
  1 做活动主角,进行自我教育。
  教育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开展自由的课堂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让每个学生在各项学校、班级组织的活动中都做“主角”,不做旁观者:举行一些“学生自主”的活动,由学生自主确定活动主题,设计活动方案,主持活动内容和进行活动评价;开展“假如我是班主任”、“假如我是中队长”等主题演讲,群策群力制定班级管理目标:通过“一事一议”、“课间怎样与同学友好相处”等主题讨论,进行自我教育,设置学生自己负责的“图书角”、“生物角”,“作业展”等。发挥和发展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
  2 加强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交往。
  以小组活动来组织教学:预习、朗读、研讨、质疑、评价。还可以实行小组长“自主承担、轮换负责”制,按学科或”职能”各设一名小组长,如数学组长、语文组长、预习组长、讨沦组长、朗读组长、分析例题组长,实验操作组长等等,并定期轮换,这样每个学生都能表现自我,都能受到学习管理的训l练。
  总之,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主观上虽然都存在着一种求知的良好愿望,但客观上也存在着很多不适应的地方,因此,做好中小学教学工作的衔接尤为重要,对搞好中小学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有很深远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