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动性培养的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培

摘 要:针对现行建筑设计课程现状反映出的课题设置机械、成绩评价重静态轻动态、教学方式

以灌输为主等制约学生学习主动性发展的问题,提出自主选择建筑设计课程题目、改革课程评价

机制与采用头脑风暴理论为基础和组织原则设立专门性评图课三项措施来进行建筑设计课程教学

改革,旨在提高建筑学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力。

关键词:主动性;
建筑设计;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学习主动性即是一种自觉主动的积极学习状态,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与教学成果水平的重要影响因子。在当今教育教学的研究领域中,对于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的研究一直是一个热门,主动性学习能力的培养除了应尊重教育教学的一般性普遍规律外,还应具有针对性的研究。

一、我国建筑学教育中核心课程建筑设计课的教学现状及在学生主动性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建筑学教育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在期间逐步发展完善并基本形成了一个成熟的教育模式,而作为核心课程的建筑设计课也已形成了一个基本教学框架、教学步骤与教学评价方法。在大学本科,建筑设计课程一般由若干设计课题组成,一个课题一般在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完成,每个课题教学又可分为四个阶段:开题、草图设计、正图绘制与成果评定。

在上述建筑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以下问题:第一,开题阶段主要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权威”行为,学生在其中的参与度十分有限,题目设置上无弹性,学生只能被动选择;
第二,在平时草图设计阶段只关注静态的几个时间节点上的成果成绩,而忽视几个阶段之间的发展进步递进关系的评价;
第三,正图绘制阶段是最后的集中冲刺阶段,其成绩比重在最终成绩中过大,使得学生产生“临时抱佛脚”心理;
第四,无论开题的理论讲授还是结题的评图讲解都是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很难在其中找到主动性学习的角色。

二、以主动性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建筑设计课程改革构思

综上所述,笔者根据自身教学实践与建筑设计课程学习特点,结合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提出以下三项改革构思:

(一)自主选择建筑设计课程题目

建筑设计课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进行主体教育,我们的建筑设计课程题目设置必须要有所新的尝试。经过深入思考和不断的教学总结,笔者认为在建筑设计课程中采用自主选择课程题目的方式是值得尝试的。首先,这种方式不宜在建筑学专业低年级中进行。主体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从低级向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发展过程,低年级的学生主体意识比较淡薄,缺乏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带有很大盲目性和被动性,还只是一个“潜在主体”[1]。其次,在中高年级建筑设计课程中,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设计题目及其相应的任课教师,这种方式本身就是一种主体教育的具体体现。一方面,采用这种方式,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加,表现为他们参与自身发展,在学习活动中实现自己的本质力量的自觉性就越大,从而也就越能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自身的能动力量。另一方面,主体意识增强,对自身发展责任往往越大,对自身提出的要求也越高。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完成在中低年级中的建筑设计课程内容,只要达到课程所规定的学分总数就给予升级,至于某些已修满相关学分而又有较大兴趣要求多跟一两个课题组进行学习扩大知识面的同学,我们可给予充分鼓励。这样,不仅能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教师不同的素质特长,而且还必将大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改革现行建筑设计课程评价机制

我们的建筑设计课程应改革现行的评价机制,取而代之引进档案袋评价机制。

改革现行建筑设计课程评价机制是有必要的,我们需要一个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评价机制。教育技术研究领域所提出的档案袋评价是一种能较好适应我国现行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特点的评价机制。美国西北评价联合会(Northwest Evaluation Association)的专家认为:“档案袋是对学生作品(作业)的一种有目的的搜集,这些作品要能够多展示学生在一个或多个领域中付出的努力,取得的进步或成就。收集过程必须包括学生在内容选择,挑选准则的确定等方面的积极参与,档案袋中还要包括判断价值的准则和学生自我反思的证据。”档案袋评价机制在国内已有十多年历史,它通过分析和解释有关学生表现的作品及其它证据,全面反映学生在学习与发展中的优势与不足,付出的努力与取得的进步,它不仅是一种持续的、自然的评价形式,而且也鼓励学生成为一个能意识自己学习与个人发展的主动学习者[2]。

在建筑设计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一次课程设计为单位,首先确定一个与这种评价机制结合的评价依据(它的确定应让学生参与共同讨论),根据各教学阶段过程特点,确定档案袋内所需收集材料的类型(如根据一草、二草、三草等设计阶段特点确定)和次数。然后最终由教师对档案袋内各分项材料进行评价,更重要的是对各分项材料之间的关系,即其是否反映了一个学生设计过程的持续进步,致力于寻求发展性成果的评价(最终结果成绩的比重大大降低),即综合评价。根据以上两项评价(分项评价和综合评价),最后做出一个最终评判。这样就可以很大程度地避免学生只重结果的倾向。

(三)以头脑风暴法为理论基础和组织原则,增设专门评图课

头脑风暴法,英译为Brian Storm,由创造学的奠基人,美国学者奥斯本于1939年提出。其核心是智力激励,互相启发,任何人都可参与,通过互相讨论产生一系列的新思想新观点。其具有下述一些特点:(1)环境宽松,容易打破僵局;
(2)材料新颖,知识更新迅速;
(3)协作互补,资料成果共享;
(4)精神集中,讨论思路专一;
(5)集思广益,调动思维潜力[3]。

建筑设计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相互讨论相互启发的创造性工作,受教育心理学中头脑风暴法的启发,笔者认为以头脑风暴法为教学理论基础和组织原则,增设专门的建筑设计评图课,可以提供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评图课以学生互评为主,老师主持和总结为辅的形式进行分组讨论,评图课穿插在建筑设计课全过程中,具有阶段针对性。在评图课前,我们要根据相关阶段的特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等确定讨论议题。在讨论过程中,对一些争论较大的问题,作为老师不应给出明确判断,应先给学生一个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我进行判断,只要其有所道理都应给予充分肯定。最后,教师再根据讨论过程中的情况作出较为专业的总结供学生参考。

三、结语

主动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与相关教学方法的研究不会一劳永逸,它将是一个漫长螺旋发展的过程,在新的构想实施过程中也仍然会存在新的问题。不过事物的发展不正是在这样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产生问题、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推进的吗?我们也正是基于此,希望正视教学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并积极进行相关探索,从而不断提高建筑教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曲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66.

[2]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P245-247

[3]陶国富,王祥兴.大学生创新心理[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378-381.

作者简介:高 培(1983- ),男,汉族,贵州贵阳人,贵州民族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建筑教育、建筑设计及其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