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饮食禁忌 饮食“春养”九法则

  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春日融融,是令人惊喜的美好时光,也是最适合重新开始的季节。春天是调养身体的最佳季节;那么,春季是不是可以用饮食养生的方法达到防病健身的目的呢?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关键的是把握好以下九条法则:
  
  法则1、饮食养阳
  春夏季节正是大自然气温上升、阳气逐渐旺盛的时候,此时养生宜侧重于养阳,才能顺应季节的变化。
  一般而言,根据春天里人体阳气生发的特点,可选择平补和清补饮食。平补的饮食适合于正常人和病弱的人,如荞麦、米仁等谷物;豆浆、绿豆等豆类;苹果等水果,还有芝麻、核桃等。清补的饮食是指用食性偏凉的食物熬煮的饮食,如梨、莲藕、荠菜、百合等。
  
  法则2、饮食养阴
  人们可根据自己阴虚内热的体质状况,进行灵活的营养和饮食调理。胃阴虚者及十二指肠溃疡病,饮食上可采用蜂蜜疗法,将蜂蜜隔水蒸熟后,于饭前空腹服用,每日100毫升,分3次服用;或用牛奶250毫升,煮开后调入蜂蜜50克、白芨6克,调匀后饮用。这些均有养阴益胃之好处。
  阴虚内热的体质者,可选大米粥、米仁粥、赤豆粥、莲心粥、青菜泥、海蛰、肉松、腐乳等食物,切勿食用大甜大腻、油炸多脂、生冷粗糙食物。
  
  法则3、饮食养热
  早春期间的饮食构成应以高热量为主。除谷类制品外,还可选用糯米制品,黄豆、芝麻粉、花生、核桃等食物,以便及时补充能量;早春期间还需要补充优质蛋白质,如鸡蛋、虾、鱼肉、牛肉、鸡肉、兔肉等。这些食物中含丰富的蛋氨酸,具有增强人体耐寒力的好处。
  
  法则4、饮食养脑
  到了春天,特别容易出现头痛、眩晕,这就是祖国医学早已指出的“春气者诸病在头”的原因。
  其饮食防治方法是,每天吃香蕉或橘子250~500克;或用香蕉皮100克,水煎代茶,频频饮之;另外,还可用芹菜500克水煎,加白糖适量,代茶饮;或将生花生米浸泡醋中食用。
  
  法则5、饮食养气
  中老年慢性气管炎,也易在春季发作。春季阳气升发,人体之阳气亦随之而升发,此时老年慢性气管炎患者为扶助阳气,在饮食上最适宜选择葱、荽、豉、枣、芪等。
  饮食方法是,宜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补肾、养肺的食物,如枇杷、梨、莲子、百合、大枣、核桃、蜂蜜等,忌食海腥、油腻食物,以及辣椒、胡椒、葱、蒜等刺激性食物;过甜、过咸食物也宜少吃,以免刺激呼吸道,加重病情。
  
  法则6、饮食养病
  春天在饮食上应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无机盐。小白菜、油菜、柿子椒、西红柿等新鲜蔬菜,柑橘、柠檬等水果,富含维生素C,具有抗病毒作用;胡萝卜、苋菜等黄绿色蔬菜,富含维生素A,具有保护和增强呼吸道黏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细胞的功能;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也应食用,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如芝麻、青色卷心菜、菜花等。
  
  法则7、饮食养困
  春天由于气温变化等原因,人体会感到疲乏,即所谓“春困”,但如能在饮食上加以调理,同样也能解除“春困”。这其中,关键是要养成每天按时早餐的习惯,这样可摄取一天所需热量的大部分。
  理想的饮食安排是:早餐摄入的热量最多,中餐次之,晚餐最少。常吃水果、饮果汁也有助于“养困”,因为水果中含有丰富的钾,它是帮助维持细胞水分的主要矿物质之一。钾的缺乏会使人感到软弱无力,也会影响注意力的集中,葡萄干、香蕉、苹果中都富含这种矿物质。
  
  法则8、饮食养性
  春阳初升,大地返青,春暖花开,万紫千红。
  因此春季需要保养阳属性气。韭菜性温,最宜人体阳属性气。下面介绍几种韭菜食法:
  1、韭菜粥:鲜韭菜50克、韭菜籽10克(研细末)、粳米100克、细盐少许。先煮粳米为粥,待粥快熟时加入洗净切断的韭菜或韭菜籽末、细盐,稍煮片刻即成,健脾暖胃。
  2、韭姜牛奶饮:韭菜250克、生姜25克,洗净切碎捣烂,以洁净之纱布绞取汁,放入锅内,再兑入牛奶250克,加热煮沸,趁热食用。能温中下气,和胃止呕。
  
  法则9、饮食养湿
  春季湿重体质相当常见,男女老少都能见到,仅是表现轻重不同而已,其临床特征是舌苔腻,或厚或薄,或白或黄,尤其是舌根部较为明显。
  中医认为这是由于内湿较重引起的。可参考以下食养方。
  1、四仁赤扁豆粥:薏仁20克、赤小豆20克、冬瓜子仁10克(去壳)、白扁豆15克、苦杏仁5克、白蔻仁1克(后下),加粳米适量,共煮粥。要注意的是白扁豆最好先煮半个小时,煮烂后将其余材料再放入煮。舌苔厚腻而黄者属热,可加绿豆20克,去白蔻仁;如果舌苔厚腻而白滑者属寒,可加生姜3片共煮。
  2、鲤鱼汤:活鲤鱼除鳞、去鳃和内脏,将赤小豆50克、陈皮6克、红椒3克、草果6克洗净后塞入鱼肚内,可加适量姜、葱、胡椒等调味品,食盐宜少而不宜多,蒸熟后食。
  3、冬瓜汤:冬瓜500克,洗净,取出瓤与籽,切下皮。将皮和籽与冬瓜一起煮熟。只吃冬瓜与汤,弃去皮和籽。冬瓜性寒味甘,舌苔厚腻者多食冬瓜,收效不错。
  (作者声明:拒绝上网转载)
  
  责编:曹革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