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药灸脐法治疗高血压肝阳上亢证30例|肝阳上亢灸哪里

  关键词 高血压 肝阳上亢证 隔药灸脐法      为了探寻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的新的中医药疗法,我们将51例高血压肝阳上亢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治疗,现小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51例均符合①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关于高血压治疗指南中制
  定的相应标准来确诊;②中医辨证标准:
  主要症状为眩晕、头痛、面红目赤或面部烘热,烦躁易怒,
  口苦而渴,脉弦等,具有以上4项主症者,即可辨为肝阳上亢证。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30例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最小38岁,最大72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18年;
  高血压病Ⅰ期21例,Ⅱ期9例。对照组21例中,男11例,女10例;年龄最小35岁,
  最大69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16年;高血压病Ⅰ期14例,Ⅱ期7例。
  以上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施灸部位:神阙穴。
  面圈的制作:先以温开水调面粉,然后捏成圆圈状(周长约12cm,粗约2cm),面圈的中间孔
  应与患者的脐孔大小一致(直径约1.5cm),备用。
  操作步骤:令患者仰卧位,充分暴露脐部,用75%酒精对脐部常规消毒后,将面圈
  绕脐一周,取少许麝香(如小米粒大)置于脐内,然后取自制药末适量(约8~10g),
  填满脐孔,用艾炷(直径约2cm,高约2cm)置于药末上,连续施灸10壮,约2小时。灸后
  用医用胶布固封脐中药末,2天后自行揭下,并用温开水清洗脐部。每周治疗2次,连
  续治疗1个月为1疗程。
  2.2 对照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口服起始剂量为5mg,每日1次,最大不超过10mg,瘦小者、体质虚弱者、老年患
  者或肝功能受损者从2.5mg,每日1次开始用药,用药剂量根据个体需要进行调整,调
  整期应不少于7~14天,连续服用,服药期间每周随访1次,1个月为1疗程。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症状疗效评定标准:对头痛、眩晕、面部烘热、烦躁易怒等肝阳上亢证进行评定,
  ①显效:原有症状完全消失或显著减轻;②有效:原有症状大部分消失或减轻;③无效:
  治疗后症状未改变。
  降压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A.舒张压下降10mmHg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B.舒
  张压虽未下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mmHg以上,需具备其中一项;②有效:A.舒张压下
  降不及10mm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B.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19mmHg,但未达到正
  常范围;C.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mmHg以上,需具备其中一项;③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
  3.2 治疗结果:分述如下。治疗时间为1疗程。
  3.2.1 治疗前后症状疗效比较:见表1。
  
  
  
  4 体会
  
  脐即神阙穴,刺激此穴具有补肾滋水、平肝潜阳的作用。为此,我们采用自制药末(以生黄芪、三七、五味子等为主药,超微粉碎),配合麝香,施以大艾炷灸,治疗高血压肝阳上亢证,从本文观察来看,对改善病人肝阳上亢症状效果明显,但在降压方面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相近,虽略低一点,但无显著性差异。如能两者配合使用,相信会取得更好的疗效。
  
  收稿日期 2006-10-20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