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乡土气息手工作品_农村题材电视剧不能没有乡土气息

  近年来,荧屏上涌现出不少农村题材电视剧,有相当一部分作品获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但也有一些作品存在着人物形象不够饱满,故事情节不够“抓人”,语言对白乏味冗长的创作倾向。在我看来,缺乏乡土气息是一些农村题材电视剧不成功的一个最为根本的原因。
  所谓乡土气息,指的是来自农村,鲜明地表征着农村特点的情状和韵味。艺术作品中的乡土气息首先表现在创作者对乡土生活的真切反映和描写。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赵树理被誉为创作乡土艺术的“圣手”。他的作品,比如《小二黑结婚》《三里湾》等,写的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反映的也都是当时农村生活里真实发生的故事,人们读了觉得自然、贴切。
  赵树理的这种艺术成就源于他与农村生活的血脉联系。他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写作还在农村。可以说,农村哺育了赵树理先生,农村是他创作的无尽源泉和无穷动力。同一时代写出了《创业史》的柳青说:“对于作家,一切归功于生活。”他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扎根农村从事创作,被视为作家的楷模。他忠贞不渝的创作精神成为一种传统美德,鼓舞和鞭策着一代又一代的作家。
  然而,近年来,纯粹的农村作家变成了“珍稀动物”,从事乡土艺术创作的大都是“农裔城籍”的作家。他们虽生于农村,但是长期生活于城市的钢筋混凝土之中,大大地脱离了农村生活。即便是有些作家为写作而去深入农村,体验生活,那也只是几个月的事儿,很难透过表面现象看到本质的深层次的东西。没有生活就没有好作品,表现为当前的某些农村题材电视剧中的无病呻吟、图解政策、概念化、雷同化……从根本上讲,都是缺乏生活造成的。这样的作品怎么能让人满意呢?
  电视剧是当今人民群众最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样式。它对人们,特别是对农民们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电视剧到底是起积极作用还是起消极作用的关键因素是创作者本人,要是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创作者没有乡土情怀,那么由他所创作出来的作品极有可能使农民在不知不觉中失去自尊,使社会上一部分人瞧不起另一部分人。这与艺术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因而是我们所不能容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