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需求视角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分析

周林静

摘要: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是要求中央政府长期部署公共文化建设,实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之间的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关键词:公民需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中图分类号:D630;G249. 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6-0263-01

一、我国公共文化建设分析

公共文化在我国的发展可追溯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但并未形成“公共文化”的概念,21世紀,国家经济、社会的空前发展让“公共文化”在我国社会有了全新的认识并不断深化。2004年,上海明确提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目标;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将“公共文化服务”纳入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以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城乡公共文化发展全覆盖为原则,逐步实现各级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社会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加快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鉴于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建立公共文化援助机制,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流动综合文化服务车功能,鼓励社会团体从事公共文化服务事业,以此形成较为系统的公共文化建设体系。2007年,上海《文化发展“十一五”规划》以国家公共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为依托推进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文化服务功能,并系统的对公共文化管理运行体制/机制、财政保障、文化服务/供给、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文化融入与交流、文化宣传等内容进行阐述,丰富了我国公共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将公共文化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充分肯定了公共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地方公共文化建设遍地开花,成果丰硕。

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内涵

国家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目的是服务于全体公民,是文化与服务的有机统一,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个发展阶段公民的基本文化需求并逐渐深化文化和服务内涵,提升公民的共同意识和核心价值观。公共文化服务以国家文化政策和制度为向导,以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为载体进行文化活动,是国家公共文化建设与公民文化需求的桥梁,服务的活动或过程使得公共文化从静态的存在转变为公民动态的汲取,发挥了国家公共文化建设的作用。

公共文化服务的对象是全体公民,长期以来公共文化与服务只是满足公民的共有需求,即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遵循统一化标准,虽然能够满足多数公民的文化需求,但城乡二元格局的长期存在,导致公民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差异化日益凸显,这显然不能满足全体公民的文化需要。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差异化使得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由部门根据社会发展决定公共文化内容的政府供给导向转变为公民公共文化需求为导向,国家通过公共文化服务明确公民的公共文化需求,使公共文化多元而丰富,满足公民文化取向,提升公民自身价值。文化需求的差异性使得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在满足全体公民文化需求而前显得分身乏术,最大程度的实现公民视角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只能是凭借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以政府为主导,发挥市场、社会团体参与机制,科学分工,共同承担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化发展。

三、公民需求视角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对于公共文化建设的统筹规划从未停止过,逐步实现了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科学界定和认知,随着对公共文化的深化改革,公民需求视角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将更加高效。当前公民需求视角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公共文化服务沟通存在壁垒。公共文化服务的国家、公民间的桥梁作用弱,即国家公共文化建设与公民文化需求错位,国家主导,市场、社会团体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协调供给不合理,与公民文化需求错位,最终导致公共文化供给民众参与度低,缺乏主动性,劳民伤财。

2.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严重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共存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助推乡村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满足乡村群体公共文化需求,需要公共文化产品、活动、队伍建设齐发力。政府对于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严重不平衡的认识很明确,但长期得不到改善,这是多方而造成的,如资源结构、群体素养等,这种不平衡不能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均等化要求。

3.公共文化配套服务管理滞后,服务供给形式单一。当前我国发展的瓶颈在基层,很显然基层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场馆的利用率低,服务质量更是不言而喻,服务流于表而,注重硬件建设(场馆建设)而忽视软件建设(公共文化获取途径),公民文化需求获取途径固化,公共文化服务理念认知不足。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虽响应国家号召但质量不高,文明社区”、“道德讲堂”等文化主题活动后劲不足,形式单一,供给内容不能满足公民差异化需求。

四、结语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使得公民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我国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科学界定和认知提升了公共文化的社会功能,但与公民需求仍有差距,符合公民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才是适应社会发展的文化建设,只有正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才能深化文化改革,满足公民文化需求,助推个人全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雪丽,王瑞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困境:成因与破局——基于“三圈理论”的阐释[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0(02).

[2]杜宁宁.以供需精准对接提升农民公共文化服务获得感[N].台州日报,202002-1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