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月依旧照舒台

卫国

图1 当年王安石读书的“舒台夜月”旧址,如今仅剩一座石碑,不禁令人伤感。

宋朝时安徽属淮南路,安庆市为舒州。舒州当年领五县一监,即桐城县、怀宁县、宿松县、太湖县、望江县和同安监,州治在今安徽省潜山市城区。

宋代的“监”一般指国有大型企业,例如矿山、造币厂、军械制造厂等皆称为“监”。同安监就是宋代的国家造币厂。宋代名相王安石出仕初年曾任舒州通判(相当于副州长)。这两件事本来联系不大,只因一景一币让二者交相生辉。

潜山市城东南有一座小山名天宁寨,山顶上有一亭阁叫舒王亭。舒王亭下是碧波万顷、荷叶连天的雪湖,周边苍松翠柏掩映,环境清幽雅致。王安石本是好学之人,在舒州任职期间每夜必登此台读书,兴浓时竟通宵达旦。每当夜深人静,高台秉烛、照亮夜空,浑如月挂中天。此情此景为当时舒州人传为佳话,将之誉为“舒台夜月”。“舒台夜月”以后成为“潜阳十景”之一。王安石也官运亨通、一路升迁,最终成为北宋一代名相。后有人作诗云:“荆公读书处,夜月生辉光。台高月皎洁,清影照回廊。至今留胜迹,千古有余香。”

“舒台夜月”旧址如今仅剩石碑一座(见图1),掩隐在荒草乱石之中,让人徒然凭吊和伤感。但未曾想,舒州同安监当年铸造的钱币上,竟赫然留下了“舒台夜月”的旧影(见图2)。

南宋乾道年间(1165年至1173年),朝廷在舒州不但恢复了同安监的货币生产铸造,还新设立了宿松监共同铸造铁钱。当时,宋、金两国划淮河而治,军事对立,经济也相互制约。因贵金属铜在军事和民用上皆显重要,而北方铜资源又相对匮乏,金国便利用边境贸易囤积南宋铜钱,甚至跨过淮河侵入南宋地盘掠夺南宋铜钱。

为防止铜钱流入金国,南宋朝廷禁止铜钱过长江,把长江以北淮河以南区域划为铁钱行用区,就地铸造铁钱代替铜钱用于市场流通。处于江淮之间的舒州因有大別山脉为屏障,未受金人骚扰。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国家造币厂的设立成为现实。

淳熙初年,舒州的同安监和宿松监还铸造了具有现代纪念币雏形的特种钱币:面文“ 淳熙元宝”,背文上“舒”下“同”右月纹钱币,这与背文上“舒”下“松”右月纹钱币俗称“舒同月”“舒松月”。“舒”即舒州,“ 同”指同安,“ 松”指宿松。这种既记州名又记监名的钱币为舒州两钱监所独有。

“舒同月”“舒松月”钱币经过800多年岁月的侵蚀,存世已十分稀少。近年,江苏省高邮市出土南宋铁钱较多,其中也不乏淳熙元宝背“舒同月”和“舒松月”钱币。该系列钱币折二稍多,小平却十分珍稀。

古舒州的“舒台夜月”美景虽早已掩入历史尘埃,却永远镌刻在了南宋舒州铸造的钱币上。王安石的勤勉敬业精神世代传颂,古舒州的佳景、珍钱更是青史留名!

王公驾鹤已西去,夜月依旧照舒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