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溪砚文化根脉,孕育产业勃发新机

董晓雅

中國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孕育出了博大精深的“文房四宝”,砚和纸、笔、墨共同承担起传承文明、延续文化的历史使命,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砚台从研到砚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凝就的独特的中国文化意象,其中包含着的中国历史富有生命力的基因,含藏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元素,表达着的中国文化的奥妙,一代一代地传播着、诉说着的有关中国砚文化的信息,包括其中看不完的形制,说不尽的故事,解读不完的意义,争论不休的魅力,以及每一方名砚台背后极其丰富的链接,博大深远的知识海洋,承载着诗人名贤高僧的大德和生命信息,也凝聚着中国人集体的记忆与中华民族认同的千年密码,才是我们解不开的情绪,苦苦追寻的梦境。

由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始,砚文化就开始产生、应用、发展起来。砚文化溯古通今,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产生、发展、传承的重要载体,更是促进中国文化传播、交流和发展的重要工具。

近日,记者赴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对这里的溪砚领军企业——湖湘溪砚工艺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调研。

双峰溪口,位于涟水中游的双峰县杏子铺镇境内,今天的水府庙水库大坝,就建在溪口村的雪花滩上。溪口盛产一种远古化石及特种石,是制作砚品的上等原料,因地而名,史称溪石。同治年《湘乡县志》云:"涟水……东至溪口(黄花源水自北来注),又东经雪花滩(有石可琢为砚)。"溪石质地细腻湿润,五彩缤纷呈绛红、碧绿、橙黄、淡青、紫罗兰诸色,尤其溪砚上面的那些天然纹理与色块,大如云霞、小似星月,各具其姿;
纹理飘逸,如丝流畅;
有些竖粗纹,如珊瑚盘结、玉树临风,乃鬼斧神工,天合之作;
那些灰、白、黄色不等的环状花纹,酷似古树的年轮,勾画出古老而又玄幽的历史记忆。雕琢成砚,着水研墨,即与墨相恋不舍,经久不干,即干亦无墨垢,寒冬呵气即可研墨,在清嘉庆、道光年间,溪砚就颇负盛名。咸丰、同治年间,曾国藩效命朝廷,溪砚成为他的终身伴侣,出任直隶总督时,将溪砚作为贡品敬献皇上,同治帝把玩再三,龙心大悦,置于龙案使用,溪砚从此名声大振,满朝文武争相求之。

溪砚,这渊远流长的湖湘文化珍品,在双峰县刘锡忠、刘锡军兄弟二人的苦心经营下,如今又焕发出夺目异彩,重振溪砚雄风!

湖湘溪砚工艺有限责任公司——坐落于湖南省双峰县杏子铺镇,主要生产,经营由溪石雕刻而成的砚池,溪砚是一种集观赏、实用、收藏为一体的产品。十多年来致力宣传溪砚品牌、开拓溪砚市场,推广湖南溪砚文化,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创作了很多富有特色的优秀溪砚作品。荣获中国两岸三地“最具收藏价值文化工艺品”和“湖南省最具发展潜力的传统技艺项目”,名列“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荣获“中国地理标志”和“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大赛”金奖及湖湘文化名品

倾力打造注入文化是关键

石头是地球的骨骼,人类文明的肇始。因有石头,原始人燧石取火,并产生了劳动工具,石刀、石斧、石箭头,把人类带出了原始社会,进入了文明的殿堂。当中华大地从蒙昧中醒来,进入了有文字的历史后,笔墨纸砚,就成了斯文的分野,文化的象征。文房四宝,既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气韵。而处于四宝压轴之位的砚台,更是千百年来,文人词客、翰墨骚人心中的神秘洛神,无不朝思暮想,众里寻她千百度。

造砚之石,有别其他!

顽石只堪填沟壑,砚石必须具数德。一德朗硬。砚台与松墨,百年相切磋,石质不硬,不堪磨砺。二德细腻,墨的前世。本是青烟,结而成块,磨之成汁,唯其细腻,方成流丽。三德润泽。石中水分饱满,内含汩汩流泉,磨墨浸水,日久不干,方为上品。四德隽秀。砚在房中,既可泼墨挥洒,又能赏鉴把玩,才得显文人雅趣,壮士高风。

选石又叫做相石,这是一个初步构思的过程,在挑选石料时心里就在揣摩这块石料适合刻什么题材,主要观察石料的质地、花纹的形状和纹理的走向等等。

名贵的溪石料有“闺女山坑”、“虎形坑”、“绿溪坑”和“老爷坑”。“双峰绿”,产于水府庙水库大坝水下深处,每年只能等到枯水季节,才能在雪花滩上打捞作业。

制砚的原材料经过行家选材、机器切割后,初具雏形的石头将在工匠手里细细打磨,最简单的砚台也要一个星期,一般是几个月,巨大的甚至需要一年以上。据说石料要在水里浸泡一千年以上,才能变得纯净,成为制砚的上等材料。

在如诗如画的杏子铺镇雕刻车间内,雕刻师傅正专注地忙着手中的活计,雕刻机器伴随着沙沙声机械运转,置于桌上的半成品在工人的不断打磨和擦拭下愈显熠熠生辉。“我们做的不仅是砚台,这是文化。”正在雕刻溪砚的工艺大师刘桃停下手中的活,掷地有声地告诉记者。

湖湘溪砚工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锡军说:“砚雕不同于雕塑。雕塑是主观的,用一块泥,你想把它做成什么形状,基本都能实现。而砚雕是客观的,石头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创作者要充分了解石材的性质,光想是不行的,要根据石材的天然条件进行创作,即巧形俏色,去发现石头的美,才能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这样每一方砚‘独一无二的特性就体现出来了。”

“工匠的手里、眼里、心里都是砚,溪石凝聚了人的精气神以后,才有了生命,有了灵魂”,工艺大师刘桃说。一方砚台的问世,要经过从探测、开凿、运输、选料、整璞、设计、雕刻、打磨、洗涤、配装等十多道艰辛而精细的工序。要使一块天然朴实的砚石,成为一件精美的工艺品,还需要创作设计和雕刻。

“这个过程处理得当则锦上添花,处理不当就会弄巧成拙。”艺人对砚要因材施艺,因石构图,还要根据砚璞的石质,去粗存精,认真构思,并考虑题材、立意及雕刻技法,在造型上,巧妙地利用其“俏色”,雕刻工艺特别注重文化创意。工艺师们最擅长利用石材的天然“石皮”构思所雕刻的景物形象。如,利用砚材的白色雕刻白鹤、瀑布、白云等;
利用黄褐色雕刻秋天的树杆、树叶、果实等;
利用绛色、褚色雕刻建筑等等。其雕刻手法细腻,浅雕、镂空雕、薄意雕等技法精湛,所作不仅造型生动有趣,而且线条勾勒准确流畅。其形或圆或方,或扁或正;
其色绛紫淡青,深棕玄绿,不一而足;
雕之以云龙,刻之以丹凤,更兼有青松翠竹,飞瀑流水,小桥人家;
拈之厚重,摸之丰润,悬之扣之,啪啪作响……达到“天工人工,两臻其美”的境界。

通过近幾年的重新开发和深入挖掘,溪砚已成为享誉三湘、闻名全球的品牌。中央美院教授、著名油画家罗尔纯先生,原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熊清泉等多位名家、领导欣然为之题词;
台湾著名收藏家李佑增先生赞叹:“端州端砚甲天下,溪品溪砚盖端州”;
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乡土》栏目组为溪砚作了专题宣传推介……

勇于创新 助推溪砚文化再发展

跨越千年,溪砚已成为湖湘文化的特色名片。

砚初为实用之物,发展到清代,已经是实用与审美相兼。当今,石砚的实用功能已经被艺术审美所取代。所以,文人雅士相砚的第一要素,就是看其创意的造型与精湛的雕刻工艺。

文房之所以可贵,不外乎两个方面的因素,除了流传因素之外,自身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文房的工艺代表了特定时代的文化参考与象征,也就是要“真、精、稀”,真,首先得是真品,得是那个时代真正好的文房;
另外一个就是精,一定要精美,要特殊;
再有一个就是稀,存世量要非常少,每件出来都是世间唯一。

湖湘溪砚工艺有限责任公司刘锡忠董事长向笔者表示,溪砚卖一块就少一块,这个产业的发展并不是拼产量,关键是要注入文化和创新。湖湘溪砚工艺有限责任公司根据溪砚的种种优良品性,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创作了很多富有特色的优秀溪砚作品,使其集观赏性、艺术性、实用性和收藏性于一体。

公司生产有传统工艺品,现代创意品,根据发展又创作了旅游商品,茶盘,摆件,屏风,笔洗,笔筒,笔架,印章,原石,更贴心实用的包括家居装饰类的烟灰缸,鱼缸,花盆,品种繁多,工艺精湛。

产品长期出口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自从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期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后,湖湘溪砚工艺有限责任公司致力于打造全国首家溪砚电商平台。随着湖湘溪砚品牌价值的不断提升,湖湘溪砚不断改变营销手段和营销方式,以适应企业与市场需要,在传统实体店的基础上,建立了湖湘溪砚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实行微商,淘宝网店等全网同步营销,有效开辟了新的消费群体和销售领域。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从事制砚的艺人工匠们基本处于社会底层,没有文化,更缺少艺术素养,制砚技艺基本上靠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授来沿袭,更被视为“低贱”和“难登大雅之堂”,故虽然品砚、论砚、藏砚的书很多,但有关制砚技艺的文字记述几乎是空白。制砚是一门艺术,不是学会刀刻就行,制砚者需要多方面综合艺术修养和水平。

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对在砚林中占据绝大多数的石质砚来说,任何质地优良、纹色秀美的砚石如果不经过加工,依然是“顽石”一块,而经过雕琢,则可以赋予“顽石”以新的生命。特别是经过精心雕琢,才可以成为具有使用价值、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并融入文学、历史、书法、绘画、金石、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实用品、工艺品乃至艺术品。也正是基于此,从新石器时代的“研磨器”直到今日,历代先贤们在砚的形制、纹饰、雕刻技法、设计创意上不断探索和开拓创新,使制砚艺术从简单实用逐步走向精致完美,并产生了众多位制砚高手,名播华夏。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制砚艺术,更是有了长足的发展,不仅流派纷呈,精品迭现,达到了新的高峰,并且涌现出了一大批技艺超群、成就突出的制砚艺术家。

砚文化作为“文房四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和延续过程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世界历史长河中,没有哪一个民族的文化像中华民族的文化那样同书写工具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没有哪一个民族的文人像中国古代的文人那样把自己的书具视如自己的生命和密友。中国文人用“文房四宝”来传达自己的思想、文化、生活和感情,成就了不朽的千秋事业,不可想象,如果没有书写工具,中国古代艺术将会是怎样的面目,众多的光辉灿烂的典籍将会以怎样的形式流传,古代的文人士大夫将会怎样表现自己的儒雅。砚文化对于传承中华文明,对于表达中国古代人文思想,对于呈现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历史场景,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因此,砚是中华文明得以延续和传承的重要载体,砚文化是中华文明得以丰富多彩的重要内容。

自隋唐以来,砚文化便成为中国文化对外交流的重要工具,承载着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使命。在历次的对外交往中,中华砚文化都随着我们的船只漂洋过海,远赴异国,曾经成为欧洲宫廷和日本上层社会人士的最大青睐,受到各国贵族和士人的广泛欢迎。

应该承认,随着时代科技的发展,砚作为日用文具早已退出历史舞台,新的书写工具早已取代了这一古代文房的实用价值。砚文化的社会历史空间也已悄然转换,就如许多传统文化一样,已离我们渐行渐远。但砚文化带给人们的雅趣,不仅可以让人“发思古之幽情”,也可以令人心如止水,在墨香四溢中清静人的心境。因此,我们更要珍视古老而极为文雅的砚文化,保护砚文化,推广砚文化!

乘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东风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沉淀千年的湖湘溪砚又将扬帆起航,传统的中国砚文化艺术瑰宝又将在新的起点上向更高层次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