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旅游教学渗透城市文化初探

赵银风

摘 要:中职旅游教学渗透城市文化,可使学生提升导游职业素养,便于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导游。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城市文化,让学生感知城市文化的核心和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探知城市文化,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城市,做一个博爱博雅的人。

关键词:旅游教学;
城市文化;
现状

中职旅游专业的学生毕业实习一般会在旅行社或旅游景点,也就是说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将来可能会成为一名专职的导游、景点景区讲解员、展览馆讲解员以及旅行社的门市接待等。那么,作为旅游专业教师,如何让学生提升导游职业素养、讲解更具文化内涵,使其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旅游工作者呢?如何让学生单薄的导游词变得丰润起来?我觉得文化很重要,特别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更为重要,以南京为例,我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城市文化

什么是文化?所谓文化就是人类在进化发展的过程中渐渐掌握的可以改善人类生活的知识、能力和风俗习惯的统称。它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

那么什么是城市文化呢?简单地说就是具有所在城市特点的文化模式,是当地生活环境、生存方式和风俗习惯的总和。有人说:“文化的本质属性就是非强制性的影响力。”也许人们常说的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也是这个道理。

如何让学生汲取城市文化的滋养?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做的就是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城市文化。可以让同学们展开讨论,关于南京吃的、喝的、住的、玩的、乐的,甚至是咱们南京人给外地人留下的印象也可以说一说。很多同学说到了南京悠久的历史、南京的经济发展水平、南京的特产、南京的旅游景点、南京的方言、南京的美食、南京的房子、南京的房价,有同学甚至还说到了南京人的外号:“南京大萝卜”。引导学生解释“大萝卜”的内涵——豁达、大度、有爱心等。

二、让学生感知城市文化的核心和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

南京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城市,六朝文化,南唐文化,明文化,民国文化等,都能在南京的众多景点中得到见证。

作为博爱之都南京,民国文化无处不在。

1.民国有形的文化

尽管南京现在已建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城市,高楼鳞次栉比,

商贸繁荣昌盛。然而民国留给这个城市的文化,至今仍是触手可及:

当年的首都建设计划中的众多民国建筑,体现了传承和容纳的一个民族的风度,因而成为南京众多建筑中最具特色的,成为近代建筑经典,至今仍使观者为之赞叹;

而当年只有达官贵人才能品尝的民国大菜:“瓢儿鸽蛋”“宫灯凤尾虾”“祥兴松鼠鱼”等,如今老百姓可是在江苏酒家和马祥兴等老饭店就可以品尝其美味。

2.民国无形的文化

其中最重要的是结束帝制,是结束一种与世界不合拍的封建文化。开创共和,是开创一种与世界先进理念相融的现代文化。“民国文化看南京”,看民国建筑只是看文化的一种表象,而深层的是政治、经济、科学技术里隐含着的文化规律。

作为博爱博雅的南京人,作为未来的南京导游,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了解自己城市文化的核心。教师可以列出一个读书目录,引导学生翻阅相关民国文化的书籍和有关民国文化的校本教材并通过播放有关南京民国文化的电影、电视、ppt等来加强学生对民国文化的理论认知。

三、探知南京城市文化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把同学们分成4个组,利用周末时间分别到南京的钟山风景区、1912街区、梅园新村街区和湖南路街区等,了解目前与南京民国文化有关的一些建筑、历史遗存保存状况如何?是否被一些部门使用?

2.引导学生搜集民国大菜的菜谱和典故

每个民国大菜背后都有一个和民国人物有关的故事,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民国大菜的菜谱,并能说出这道菜的典故。

有两个小组不仅抄写了民国菜谱,还设计了封面。更有一个小组还拍了许多民国大菜的图片做成ppt与大家分享。比如“少帅坛子肉”,实际就是红烧肉,据说当年张学良将军特别爱吃这道菜,同学们介绍说,张学良后来去了美国还时常想念这道菜,因此江苏酒家就把这道菜命名为“少帅坛子肉”。同学们兴趣盎然,并把这些学习内容融入对南京概况介绍的导游词创作中,同学们的导游词再也不是那么单薄,有了文化的支撑,有了活力。

四、教育学生热爱南京,做一个博爱博雅的南京人,争当青奥会的文明使者

南京是博爱之都,当年孙中山所倡导的博爱文化,意指君主用广博的胸怀施行仁政,使百姓休养生息,社会当繁荣昌盛。孙先生借用儒家的“仁爱”,却给以“博爱、自由、平等”的内涵,与时俱进,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世界多数民众的共同追求。如今,博爱博雅的南京人,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亚青会和青奥会的召开。作为旅游专业的学生如何争当青奥会的使者,我在班级中开了一次“我是青奥小使者”的主题班会,如何把所学专业应用到实践中,如何展示南京人的文化内涵,同学们展开了大讨论,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 江苏南京下关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