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班平台环境下高校提升应届毕业生心理健康辅导研究

黄琳婷

摘 要:易班强大的功能体系为网络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易班平台逐渐成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渠道。从高校应届毕业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入手,分析应届毕业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表现,结合易班平台开展毕业生心理辅导的优势,提出易班支持下高校毕业生心理健康辅导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易班;应届毕业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16.034

0 引言

应届毕业生处于人生的转折期,不仅具有普通大学生共有的心理特点,还可能面对由就业、学业、情感变化、环境转换而引起的心理问题,更易出现心理认知偏差和行为偏差。因此,创新推进高校应届毕业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学生网络社区型网站——易班平台的出现,给高校学生心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顺应网络时代潮流,深化易班建设与高校心理工作的有效融合,是突破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是高校深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是对应届生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辅导的有效措施。

1 高校应届毕业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

毕业生作为即将走出象牙塔、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应届”的头衔使他们比普通大学生承受更多的壓力。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毕业生可能面临着考研与找工作的权衡、实习和毕业的考验、个人期待和社会现实的冲击。以上问题如在毕业关键期处理不恰当、不及时,极易于产生厌世、焦虑、固执、执拗等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学生个人成长和身心健康,对校园安全与稳定带来不利因素。应届毕业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由就业压力引发的心理问题

在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的大背景下,如何顺利“就业”和正确“择业”成了应届生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在市场对人才选择越发严格的形势下,“考研究生”和“找工作”成为两难的选择。为了能够寻求更好的就业平台和发展前景,部分毕业生首选“考研究生”作为个人就业的出路。而研究生考试如同人生第二次“高考”,不但结果未知且前期需要将近长达一年的复习期,学习任务繁重,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考研究生”,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不仅是一次体能考验更是一次心理素质的考验。对于选择直接找工作的学生而言,虽然没有正规考试的压力,但是在简历投递和面试考核的各个环节中也接受着重复多次的测试和考核。在人才竞争越趋激烈的大环境下,找工作不但要“跋山涉水”,更经“千锤百炼”。期间,大部分毕业生需要面对“被拒绝”的考验、忍受“等待”的难耐,无形中给高校毕业生形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压力,造成毕业生自我期待和现实冲击的深处矛盾,使毕业生产生焦虑、不安、彷徨的心理,处于攀比、自备、依赖的状态。

1.2 由学业压力引发的心理问题

对于大学生而言,学历是踏出校园、走向社会的“敲门砖”。按照人才培养要求按时完成校内课程学习、校外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是顺利毕业的首要前提条件。这代表着毕业生在奔波于各大招聘市场的同时,需抽出足够的时间完成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撰写。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是对大学生大学四年学习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验,虽然有专业老师作为指导,但更依赖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专业理论功底。如果专业基础不牢固或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在毕业论文创作过程中较为容易产生畏难心理。此外,部分大学期间课程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因绩点和学分未满足毕业要求,还需分散部分精力用于提升成绩,在课程学习上继续下功夫。这在一定程度上考验着毕业生的协调能力和心理负担能力,调试不当将会加大诱发压抑、焦虑等心理疾病的可能性。

1.3 由情感变化引起的心理问题

“毕业”代表的不仅仅是学业的结束,还意味着情感的暂别。大学生在校园中建立的最为紧密的关系当属同学和恋人。大四的到来表示着原本朝夕相处的舍友、朋友即将各奔东西,也可能导致原本建立纯真、美好的校园爱情终止。在毕业典礼、拍毕业照等具有告别意义的仪式举办下,寡欢、低沉的校园氛围越发浓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由人际关系的改变、情感失败而产生的患得患失、胡思乱想心理,导致毕业生处于意志消沉和情绪低落的状态,诱发焦虑、敏感的心理疾病。

1.4 由环境转换引起的心理问题

“毕业”对于直接就业的同学而言,意味着社会角色、生活环境、学习模式和交际方式的多方面改变。大学生即将从一个“求学者”转变为“工作者”,社会角色变化所带来的是社会责任的转变,履职任职、赡养父母、独立生活、服务社会、抚养子女等都将一道道压在毕业生的肩上。大学校园生活多为“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模式,面对的对象多为老师、同学,生活环境简单和轻松,而社会生活所面对的群体多变、生活方式不尽相同,更具复杂性和多样性。学习对于大学生而言是最为日常的,但对于工作者来说可能变成困难的事情,学习场所改变、专注时间缩短、日常事务干扰、个人情绪波动等都使得专注学习成为难题。在交际方式上,毕业生即将需要面对工作交接、社会往来等人际交往,这都在不断检验着个人情商和为人品性。以上方面的转换都带着不确定性和未知性,容易使学生产生不适应、不自信,出现情绪异常、排斥、猜忌、固执、紧张等心理。

2 易班平台开展毕业生心理辅导的优势

易班作为教育部重点建设的思政教育网络平台,现已深度渗透到全国各大高校,为大学生群体搭建了教育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的综合性互动社区。平台既整合了微博、论坛等当前主流应用的功能,又兼具师生实际需求,是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创新载体。

2.1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主要通过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授课、心理健康活动三个方式展开。但随着知识和阅历的增长,学生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个人思想越发多元化,传统心理辅导方式已难以形成新的刺激和吸引力,难以充分调动个人参加心理辅导的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使心理辅导工作陷入了创新不足、粘性不够、程度不深的局面,对传统心理辅导模式造成巨大冲击。此外,新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要求心理健康辅导要因势利导,开发切合当代高校毕业生心理发展特征的网络产品。对此,借助易班平台、融合大学生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辅导工作显得很有必要。首先,易班可搭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专栏,对于心理健康常识可通过视频、图片等媒体形式在平台中推送,提升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知和关注度。其次,易班可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相关信息的发布渠道,实现信息的互动和分享,有效应用与推广心理专题活动。再者,易班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感悟的分享交流,师生以网友和博客的身份进行沟通,有针对性、阶段性给予毕业生心理引导。

2.2 动态信息化,资源可共享

心理状态异常虽然往往来源于微小事件触动,但却能导致个人的剧烈反映和情绪波动,这要求高校心理动态跟踪和排查工作必须及时和快速。易班平台作为传播媒介恰好可为高校学生动态追踪提供良好的支持。首先,易班平台具有信息化、实名制特点,可及时关注毕业生动态,从可能引发突发性事件、负面性情绪的表现迹象中,采取及时恰当的应对措施,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心理危机干预。其次,易班平台可实现学生碎片化的学习与互动,更切合毕业生生活和学习的步调和需求,便于亚健康人群开展自我心理压力疏导、潜能开发。再者,对于学校而言,依托易班可实现高校间、班级间心理教育资源的互通有无,可广泛收集心理健康建设素材,了解兄弟院校心理活动动态,提高校园信息化建设水平,以提供更为便利的心理健康服务;对于学生而言,易班在技术、安全以及受众群体匹配方面的独特优势,可实现跨校沟通与交流,分享和学习各类学习资源,彼此影响、相互促进。

2.3 实时交互便捷,受众基础广泛

相较于刚入学的低年级学生,本科高年级群体的自我情绪察觉能力和人际交往感知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能更清楚认知到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能更及时意识到自身心理状态的异常。从这一层面来看,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在毕业生群体存在着更为广泛的需求。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主动寻找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学生仅仅为小部分,仍有许多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学生未尝试寻求学校咨询援助。一是学生往往在情况严重时才能发现心理异常,在心理问题的认知上存在时滞性。二是学生往往需要突破心理防线才能接受较为正式的面对面辅导,在做出主动行为前存在缓释时间。以上均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高校心理健康咨询受众面不广的问题,而易班平台可以有效克服这一难题。通过易班平台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工作,能够及时把主题鲜明、内容健康、易于接受的良性信息推送给特定用户,受众面广泛且兼具针对性;师生可针对观点话题发表个人观点,实现线上自由平等的互动交流,可有效扩大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只要登录平台即可实现实时交互,寻求相关心理咨询;线上交互可消除学生的心理结缔,避免由面谈所产生的畏惧感,降低学生寻求辅导的心理防线。

3 易班平台支持下高校毕业生心理健康辅导的实践

在易班上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可以充分运用网络信息化功能,借助易班实现日常信息发布、时事宣传、咨询答疑、资源共享等多项功能,发挥网络时代凝聚学生、服务学生、教育学生的作用,挖掘易班在高效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新功能。

3.1 搭建虛拟网络班级,拓宽心理追踪渠道

高校对学生的管理通常采用班级管理或专业管理的模式,这使得学生相对集中、便于管理。但由于实习、社会实践、找工作等情况,大部分应届生日常行为活动转换为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造成毕业生在校人口流动性较大,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活动大量减少。线下离散式的班级模式不利于班集体管理,也使得思想动态跟踪难以深入。借助易班的虚拟班级功能,建立大学生网络班集体,借助信息化渠道加强心理动态跟踪技术,使得心理健康辅导得到有效的网络延伸。(1)对于班级日常事务可以借助易班规范管理流程,利用投票、在线学习、网络测评等方式,跟踪学生的成长轨迹,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和行为动态;(2)利用班级的微社区打造优秀毕业生风采展示,利用群组讨论交流,签到分享生活感悟,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增强学生的舒适感;(3)运用轻应用快搭、趣味图片普及心理健康小知识,在毕业生班级中宣传正能量,发挥积极的思想引领作用。

3.2 运用易班优课功能,创新心理健康教育

对于毕业生群体,传统线下心理辅导工作难以打开新局面,而运用易班平台优课功能可有效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围和途径,满足高校线上教育教学工作的需求。(1)运用课群课程功能,可上传自制的微课视频、图文资料,也可运用共享课程,添加校外心理健康课程,丰富心理辅导资源;(2)运用课群话题功能,搭建留言讨论板块,分阶段、分层次地开辟栏目和内容,促进心理辅导专兼职教师与学生用户线上联结与分享对话;(3)运用在线考试系统和在线作业系统,及时开展课程的随堂测试和学习检查,并针对毕业生时下较为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摸底和调查,为全面毕业生群体掌握心理状况提供数据支持;(4)运用学习资料板块功能,搭建心理健康辅导资料库,上传同学们感兴趣、易于接受、通俗易懂的学习内容,并将简历填写、面试经验、备考方法、实习经历等纳入其中,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覆盖优势,增强心理辅导的服务功能。

3.3 完善心理危机防控体系,提质心理健康服务

当前高校基本形成由心理咨询中心专职教师、院部心理辅导员和班级心理委员三级组成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该体系更多的是依赖于线下人员联动监管,基于对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的观察,对学生心理危机进行发现和干预。但由于毕业生人员流动性大,与老师、同学的接触大幅度减少,客观上会削弱人员监管的信息来源渠道。对此,可借助易班平台,完善线上心理防控体系建设,为毕业生心理辅导提供支持。(1)开展线上心理咨询,因信息交互的即时性和隐秘性可吸引更多学生主动寻求心理援助,有利于针对特殊对象开展个人辅导或治疗帮助;(2)依托易班开展线上心理健康主体活动,突破时间、地点、场地的限制,运用轻应用快搭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活动;(3)开通线上心理动态上报渠道,减轻线下材料收集和整理工作,提高信息收集便利性和及时性,确保毕业生心理危机能被持续、有效追踪。

参考文献

[1]蒋玄.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点提高易班大学生用户粘性的探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7,(02):86-90.

[2]张纯子.高校毕业生心理健康风险管理应用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3):83-85.

[3]高晓霞,刘敏娟,乔慧敏,等.基于易班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5,(03):31-34.

[4]刘浏,李鹤,赵艳梅,等.高校易班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析[J].赤子(中旬),2013,(10):347-348.

[5]姚群,陈正芬.易班支持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3,(10):150-151.

[6]郭潜深,谭红秀.论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服务与管理[J].韶关学院学报,2012,33(01):141-144.

[7]赵晶,罗峥,王雪.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弹性、积极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09):1078-1080.

[8]李燕冰,俞励平.大学毕业生心理危机成因与干预防护体系构建[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24):59-60.